齊立平

【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的風險隱患,然后采取相應的防護策略。方法:選擇2018年6月~2019年11月間在我院血透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9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為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增加針對性防護策略,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對照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0.83%(10/48),試驗組為6.25%(3/48),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1.75±7.73)分,試驗組為(95.24±9.1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血液透析容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而針對性采取防護策略,可減少風險隱患,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推廣應用意義。
【關鍵詞】血液透析;風險隱患;防護
【中圖分類號】R25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266-01
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是一種常見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案,它將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的透析器中,讓血液與透析液通過彌散、對流、超濾、吸附的方式進行物質交換,從而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最后將經過凈化的血液回輸到體內[1]。血液透析的專業性強、風險性高,容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為了更好地保障血液透析效果,我科室采取了風險防護策略,觀察其對于透析結果的影響,現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11月期間在我院血透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96例患者,按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均為48例。對照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為32~68歲,平均(44.61±4.08)歲。試驗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為33~69歲,平均(44.65±4.10)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呈均衡分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血透護理,主要包括核對患者姓名,評價患者身體狀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相關注意事項,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透析完畢后讓患者臥床休息30min。試驗組增加護理風險防范,首先分析近兩年的血透護理資料,發現存在著一些風險隱患,涉及到以下幾方面:①護士因素:護士的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不能積極預防血透的各種風險事件;②患者因素:長期透析讓患者身心疲憊,因此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③管理因素:血透室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旦發生意外,往往處置不當;④儀器因素:設備保養不好,導致透析機發生故障,給患者帶來嚴重影響。針對以上風險隱患,試驗組采取了針對性防護策略:①提高專業素養:試驗組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培訓學習,聘請專家講解血透的操作方法、標準流程、保養方法等,由經驗豐富的護士演示操作,特別分析其中的風險點和隱患點,促使護理人員不斷提高操作技能和專業水平,積極做好清潔消毒和隔離工作,保持室內空氣順暢流通,認真預防院內感染。②加強護患溝通: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和醫保政策的落實,透析已經成為保障患者長期生存的一種方式。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加強溝通交流,耐心講解堅持透析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鼓起勇氣,堅定信念,積極配合透析治療。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科室不斷改進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血透的安全管理制度、流程、方法,建立護理風險預案,明確應急處置流程和措施,從而有規可循,違規必究。④做好設備維護保養:健全血透室設備儀器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對血透儀器進行保養、檢修,保障透析機正常工作。每次使用后做好清潔消毒,防止透析器內殘留空氣、滅菌水、消毒液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調查表為血透室自制,每次透析結束后由患者評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校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意味著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見表1,對照組共發生10起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0.83%(10/48);試驗組共發生3起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6.25%(3/48)。對比可得,=4.360,P=0.037,試驗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的滿意度評分結果為(81.75±7.73)分,試驗組為(95.24±9.12)分,經過對比,t=4.571,P=0.038,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血液透析除了用于尿毒癥或腎功能衰竭患者維持生命之外,還用于治療高鉀血癥、心功能衰竭、急慢性中毒等。血液透析的專業性很強,如果維護得好,患者就可以長期生存;而如果發生意外,誘發其他并發癥,患者就有生命危險[2]。從我科室的分析來看,血液透析存在著很多風險隱患,涉及到護士、患者、管理、儀器等方面,容易引發護理風險事件。血液透析患者的體質較弱,這些風險隱患對患者構成了致命威脅,而常規護理對于風險的防范不足,結果影響了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
我科室針對風險隱患采取了對應的防護策略,包括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建立護理風險預案,用機制督促護理人員加強風險防范;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她們的操作水平,以及時發現風險點和隱患點,正確處置意外事件;加強護患溝通交流,端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做好儀器設備管理,使護理人員熟悉設備的操作流程,確保透析機正常運行。其目的在于從多方面入手,杜絕各種風險隱患,防止發生意外事件,提高患者的透析質量。
護理結果表明,試驗組的護理風險事件更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且與對照組有著顯著差異(P<0.05),提示風險防范護理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的安全性,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申文遠.血液凈化護理中實施安全管理的意義評析[J]醫藥前沿,2017,7(23):341-342.
[2]杜歡歡.血透室醫院感染安全隱患與護理干預措施研究[J]飲食保健,2019,6(0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