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男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沿線國家的普遍贊譽和互動參與,取得一系列矚目成就。和熱火朝天的“一帶一路”建設相比,“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對外宣傳面臨著復雜的國際輿論環境和傳播困境。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傳播“一帶一路”聲音任務緊迫、責任重大、意義非凡。本文就“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對外宣傳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助于提升對外宣傳質效。
關鍵詞:“一帶一路”;對外宣傳;傳播困境;多元化;“軟實力”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2-00-01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時分別提出“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構想,逐步形成“一帶一路”倡議。倡導互利共贏、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沿線國家的熱烈回應和主動踐行,當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及亞投行的建設熱火朝天地進行中,和沿線國家在經濟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一系列矚目成就。然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對外宣傳卻面臨著困境,宣傳效果不甚理想。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持疑慮甚至敵視心態,擔心既得利益受損。如美國認為“一帶一路”威脅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和領導地位,日本認為中國為經濟發展尋求新空間并重構著地區戰略平衡,削弱本國在該區域的經濟影響力。為之服務的西方傳媒霸權擁有強大影響力和強勢話語權,在宣傳“一帶一路”時帶有天然的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斗爭。也曲解和誤讀該倡議,宣揚其是中國“經濟霸權主義”的外化體現,是提升國際地位和地區影響力的政策手段,是在全球范圍內和美國開展經濟政治外交和能源安全全方位競爭的戰略抓手。在長期不公正的報道下,目標受眾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排斥心理。
一、“一帶一路”建設的對外宣傳背景和現狀
“一帶一路”對外宣傳活動中存在的一系列復雜問題,在對外宣傳過程主要表現為話語權明顯不足和宣傳活動質效不佳,具體表現為策略不足、方法不當,嚴重倚仗官方媒體進行宣傳,以政治宣傳為主,易被視為夾帶政治目的。另外“一帶一路”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是一個涉及34個國家的開放的生態體系。沿線各國國情各異,合作基礎先天性較差,部分國家深陷戰爭宗教紛爭和非傳統安全的恐怖主義困擾,我們缺乏理解和處理政治制度多樣、文化傳統多元的宣傳背景的經驗。大眾傳媒則手段較為原始單一,內容輸出匱乏且反饋機制不暢,缺乏對目標受眾信息的差異化分析和精準化投放。主客觀原因決定了“一帶一路”對外宣傳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需要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傳播“一帶一路”聲音,與沿線國家建立良性互動的宣傳機制。為夯實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發展基礎營造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外宣傳的對策
對外宣傳活動實質上是爭取和提升國際輿論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過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走出宣傳困境并提升宣傳質效:
首先,構建多主體共生宣傳陣容,在發揮官方媒體宣傳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改進大眾媒體的宣傳能力,形成協同配合的對外宣傳組織架構,提升話語權和影響力。在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通過諸如孔子學院和留學生培養的方式增進交流和理解。高等院校及專業智庫可以發揮自身優勢面向高端群體展開宣傳。涉外人員在沿線國家主流媒體上主動發聲可以有效改善宣傳活動的可接受性,彌補當前宣傳過于機械僵硬的缺點,主動占領“一帶一路”對外宣傳輿論高地。
其次,重視目標受眾的差異化情感需要,實施精準化傳播。基于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現實、風俗民情及語言習慣的差異,設置相應的話題,建構有效內容的表達,提升傳播體驗,提高傳播活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并從歷史和現實的視角喚醒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引發宣傳情感體驗的共鳴。以減少“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摩擦和疑慮,凝聚共識和能量。
最后,要改進傳播方式,發揮媒體融合的作用。新興媒體日益崛起啟示我們在傳統媒介宣傳手段之外,還需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強大能量。借助各種介質提高傳播的時效性和精準度。以重要議題和突發事件為切入點,進行有效傳播,提升宣傳質效。
三、小結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趨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帶一路”堅持開放共贏、協同共生的多邊主義理念,成為引領區域開放合作的一面旗幟。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傳播“一帶一路”聲音,為夯實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發展基礎提供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需要直面對外宣傳困境,并從內外兩個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改進對外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楊思靈.“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沿線國家關系治理及挑戰[J].南亞研究,2015年第2期.
[2]馬建英.美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與反應[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10期.
[3]黃俊,董小玉.“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傳播困境及突圍策略[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年第12期.
[4]王秋彬,崔庭赫.關于加強“一帶一路”國際話語權構建的思考[J].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4期.
[5]張新平,楊榮國. “一帶一路”公共外交的目標、挑戰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6).
[6]王子昌.“一帶一路”倡議與華僑華人的邏輯連接[J].東南亞研究,2015(03).
[7]牛治富.試論“一帶一路”倡議構想的地緣政治學意義及其新發展[J].西藏發展論壇,2015(02).
[8]胡平平.“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區域安全合作機制探討[J].人民論壇,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