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凱 顧加寬
[摘要]本文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對基層單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了認真思考,希望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
[關鍵詞]疫情??? 風險??? 管理??? 控制
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
心,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揮、部署下,這場全民戰疫必將取得勝利。疫情防控,所有人都置身其中,不僅要與病毒作斗爭,更多的是與被病毒感染的各種風險作斗爭。
一、局部風險管控切勿掉以輕心
有研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始發時,涉及面并不大,屬于特定范圍的非系統風險。但隨著疫情的擴散,不斷升級為全國性的系統性風險,其過程值得深思。當前,有的基層單位和部門在局部風險管控方面存在麻痹和僥幸心理,對已經發現的個案風險、特殊風險、異常風險不以為然,總認為影響不大、損失不大,沒有必要大驚小怪。這種思想千萬要不得。一定要對局部風險有清醒認識,要明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洞不補,大洞難縫”的道理,應迅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斷直至消滅局部風險擴散渠道和加重損失的各種可能性,同時,連續跟蹤風險處置過程,將處于萌芽狀態的局部風險徹底清除殆盡。
二、強化風險識別應為重中之重
新型冠狀病毒屬于新出現的病毒種類,搞不清病毒的來龍去脈,也就難以意識到其傳染性和危害性如此之大。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識別風險是前提條件和必要基礎,是風險管理的頭道關卡,應成為風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有的單位和部門對身邊的風險置若罔聞,滿足于現有狀態,得過且過,未能及時加大對新領域、新業務、新問題的風險識別和排查,風險品種和數量長期停滯不前,未及時更新,一旦發生風險,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因此,要不斷強化對各類風險的甄別,認真梳理已知、潛在和變異的風險種類,結合實際工作和具體業務,準確評估相關風險危害程度和發生的可能性,做到心中有數。
三、科學防控要求做到精準施策
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提出“堅定信心 同舟共濟 科學防治 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后,疫情核心區域及各地相繼出臺封閉式管理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總體戰、阻擊戰,疫情形勢很快出現積極變化。反觀當前,有的基層單位在風險處置過程中唱高調、講空話、做表面文章,風險管控治標不治本,采取的措施華而不實,未能做到對準風險源頭和要害之處精準施策,無法將風險真正控制到位。實踐證明,如果風險處置措施不當,隨之而來的將是風險的進一步擴散、損失的進一步加重。因此,風險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學會精準施策,對癥治療,針對不同風險選擇合理的管理策略,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要“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
四、防范化解風險必須趁早打小
疫情防控中,時刻提醒人們的一句話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既是對身受感染的每位當事人的要求,也是對所有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根本要求。阻擊疫情的根本出路在于一個“早”字。當前,對于基層單位風險管理工作,“早”字同樣重要,但有的單位和部門在風險識別、風險處置和風險報告等方面行動遲緩,規定要求做不到、自我約束做不好,遇到緊急或重要風險仍反應遲緩、行動不力,貽誤處置時機,最終釀成更大風險。因此,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和新要求,必須牢牢把握“早”字,做到風險“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置、早安全”。同時,對于一般風險、隱匿風險和苗頭風險,要做到打早打小,千萬不能等風險等級上升才引起重視、有所行動。
五、嚴防嚴控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此次疫情防控,各地、各單位均采取高級別嚴防嚴控措施,嚴格排查所有外來、接觸、疑似人員,進行嚴格隔離、居家觀察等。有的地方甚至采取類似戰時管制狀態,織密免受病毒威脅的防控網,確保本小區、本地區、本單位平安無事。對比疫情防控的嚴要求,當前有的基層單位和部門風險管理工作抓得不嚴、不細、不實,時緊時松、時熱時冷、時重時輕、時好時壞,在預防和控制風險方面沒有下硬功夫、出硬招,運用的手段和方法偏寬、偏松、偏軟,責任落實不到位,內部控制不嚴格,風險排查不細致。針對上述問題,應效仿疫情防控的某些做法,將風險管理工作要求提得更高、更嚴,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加大責任,做到嚴字當頭,嚴格控制、嚴密防范,并一以貫之,建立起嚴防嚴控的長效風險管理機制。
六、管控風險關鍵在于令行禁止
沒有制度可怕,但不執行制度更可怕。在疫情防控中,最多的警示語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不聚會”,這是減少、阻斷病毒感染和傳播路徑最簡單也是最適用的方法,是為自己和他人建起的一道安全屏障。但有的人視警告于不顧,背離政府號召和專家勸告,我行我素,最終害人害己、得不償失。縱觀當前,有的基層單位和部門在風險管理工作中也存在類似情形,制度說的是一套、實際做的是另一套,使制度成為形式和擺設;有的見著制度繞道行,搞變通、打擦邊球,既有制度根本起不到震攝作用;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人為破壞或干預制度和規矩,視制度為一紙空文。上述問題導致風險根本無法管控。因此,在日常風險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視制度如生命,堅決做制度的執行者和捍衛者,令行禁止,始終如一,將執行制度作為常態和表率,將不執行制度視作另類,堅決予以打擊,以執行制度的高壓態勢和行動自覺為單位風險管理筑就銅墻鐵壁。
七、信息傳輸渠道必須暢通無阻
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國家、地方、單位甚至住宅小區均能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地發布疫情有關信息,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切實維護民眾的知情權,有利于穩定人心,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在風險管理中,準確、及時地傳遞相關信息,能夠形成風險管控的強大動力。但實際工作中,人為設障、渠道阻塞、信息不對稱、信息過期、虛假信息、欺上瞞下等現象時有發生;由于掌握信息不充分、不準確、不及時,導致亂指揮、亂作為、亂管理的情況依然存在;因為信息傳輸不暢,參與風險管理的相關單位和部門固步自封、各自為政,未能形成合力,甚至在風險管理中打消耗戰,一問三不知。對此,一定要有清醒認識,想方設法暢通渠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整體發力;迅速拆除各種制度藩籬和人為障礙,正本清源,確保信息準確、傳輸渠道暢通無阻。通過建立和完善內控管理機制、業務合作機制、團隊協同機制和大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各種相關信息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八、應急管理機制需要有備無患
此次疫情蔓延,對各地應急管理機制是一次重要考驗。中央多次強調“做好應急預案和應對準備,必要時立即啟動”“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的能力”等相關要求,疫情嚴重地區紛紛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在疫情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健全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在風險管理中舉足輕重,尤其在面對防不勝防的突發事件時,往往能做到有備無患,避免或減輕風險造成的損失。但有的基層單位和部門,制訂的應急管理方案長期束之高閣,未及時更新、未組織演練;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參差不齊,應急措施不切實際、應急組織不夠有力、應急管理毫無章法;遇到突發情況,亂作一團,應急方案拿不出、打不響、用不靈,上述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認真梳理和研究現有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適用性,進一步充實、調整、完善相關內容,創造條件適時組織演練,不斷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九、風險管理必須做到群防群控
此次“戰疫”,全國一盤棋,共同打響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全員參與、全程防控、全方位管理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關鍵所在。但有的基層單位、部門及人員在風險管理中仿佛置身事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參與風險管理的熱情不高、態度不積極,甚至有時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在風險管理范圍上未能做到全覆蓋,留有死角和空白,一些風險長期暴露在外、無人問津;風險管理機制有時無法正常運轉,相互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如此種種,使風險管理效果大打折扣。針對上述問題,必須全體總動員,群策群力、群防群控,人人參與、人人擔當、人人有責,使每個人在風險防控中都能做到竭盡所能、發揮作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鹽城市中心支行,郵政編碼:224001,電子郵箱:gjk595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