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鈴
摘 要:自貿戰略是歐盟貿易政策的重要環節。隨著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歐盟逐步加快推進多雙邊自貿戰略。截至2019年6月底,歐盟與世界98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自貿協定,其中已經生效的協定涵蓋34個國家與地區,協定部分生效的包括37個國家,即將生效的有27個國家。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蔓延,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陷入70余年最大困境。而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盟推進對外自貿戰略不斷取得進展,成為當下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縮影和新趨勢。歐盟與域外貿易伙伴商簽新一代自貿協定,體現了其最新貿易政策的訴求。我未來推動建設中歐自貿區,以及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建設、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都需要予以重視和借鑒。
關鍵詞:歐盟;自貿戰略;多邊貿易體制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歐盟是全球對外商簽自貿協定最多的經濟體。截至2018年底,歐盟共向世貿組織通報了41個域外自由貿易協定,涵蓋94個國家與地區(不包括6月28日剛剛結束談判的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的自貿協定談判,涉及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和阿根廷4國)。近年來,隨著與日本、加拿大等全球重要經濟體自貿協定的生效,歐盟的自貿戰略取得較大進展。
一、歐盟自貿戰略形成背景及主要特點
歐盟1993年建成統一大市場,并隨著1999年5月《阿姆斯特丹條約》、2003年2月《尼斯條約》和2009年12月《里斯本條約》的先后生效實施,其共同貿易政策管轄的領域逐步增多,從最初的貨物貿易,擴大到服務貿易,再擴大到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直至涵蓋外國直接投資。在此過程中,與域外貿易伙伴達成有利于歐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成為本世紀以來歐盟貿易政策的優先考量。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歐盟逐步加快推進多雙邊自貿戰略。通過先后于2006年、2010年和2015年發布的三份貿易政策文件,歐盟的自貿戰略體系——包括定位、范疇、對象、目標及(評估)機制等,日漸清晰。2017年,歐委會發布“平衡和進步的利用全球化貿易政策”,對自由貿易協定的目的和合法性進行反思,要求歐盟實施自貿戰略兼顧進步性和平衡性,對外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對內保護勞工、環境和消費者權益。整體而言,歐盟自貿戰略包含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明確自貿協定是歐盟推進貿易自由化的重要工具。2006年歐盟貿易政策文件“全球的歐洲:在全球競爭”強調,歐盟將簽署新的FTA視為推動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自由化的基石,同時也是提升歐盟全球市場競爭力的外部手段。2010年歐盟貿易政策文件“貿易、增長和世界事務”進一步強調,簽訂有雄心的自貿協定將極大地改善歐盟與世界其他地區開展貿易的方式,確保歐洲企業在域外獲得更大的市場準入。
二是強調商簽自貿協定應兼顧“經濟因素”和價值觀。2006年之前,歐盟商簽自貿協定的對象以非歐盟歐洲鄰國、地中海國家為主,出發點在于加強與鄰國的經濟、監管聯系,以及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2006年-2015年期間,歐盟商簽自貿協定更看重協定給其自身帶來的貿易利益,尤其是推動增長和提供就業。2006年貿易政策文件對經濟因素給出了定義,如對象國的市場潛力(經濟規模和增長)和保護水平(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程度),同時明確將東盟、韓國和南方共同市場作為優先談判對象。2010年歐盟貿易政策文件突出美國、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為簽訂自貿協定的戰略伙伴。2015年歐盟貿易政策文件仍然重視商簽自貿協定的經濟因素,但同時確認要推行歐盟的價值觀,例如對勞工、環境、消費者和社會保護的高標準。
三是歐盟商簽自貿協定覆蓋的范疇不斷延伸和擴大。2006年前歐盟商簽的自貿協定,基本上構成了其第一代自貿協定的主體,重點聚焦工業品。2006年的貿易政策文件闡述了其新一代自貿協定的關注點,涵蓋服務和投資的自由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包括勞工標準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等內容。2010年貿易政策文件要求將政府采購、保護創新等內容加入自貿協定范疇。2015貿易政策文件要求自貿協定中設立專門的有利于中小企業貿易投資活動的條款,如消除有關合格認定、資格認證等非關稅壁壘給中小企業貿易投資活動增添的額外成本,以及加大與產品有關的市場準入信息的獲取等。
四是明確設立自貿協定布局的量化目標和實施機制。2010年貿易政策文件首次提出,未來歐盟與域外貿易伙伴簽訂自貿協定覆蓋的貿易額占其域外貿易總額的比重要達到50%;所有自貿協定最終給歐盟GDP帶來0.5個百分點的增長;對外出口和進口面臨的整體關稅分別下降一半和1/5。從2010年開始,歐盟更加關注已簽署自貿協定的實施情況,在當年發布的政策文件中,歐盟提出要對自貿協定的實施進行監督,包括加強對爭端解決機制的運用、對三方市場壁壘情況的報告等,對所有新自貿協定談判的啟動進行經濟社會影響評估,談判中要進行可持續性影響評估,談判結束后、正式簽署前要進行結果分析,最后建立系統性的事后評估機制。2015年貿易政策文件強調有效率地執行和實施自貿協定的重要性,為此歐盟2017年發布了關于自貿協定實施情況的第一份報告。
二、歐盟自貿戰略發展進程
歐盟對外商簽自貿協定始于上世紀70年代。1973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歐盟的前身)與瑞士自貿協定(1972年7月22日,雙方在布魯塞爾簽署)生效,開啟了歐盟自貿戰略發展的新篇章。綜合歐方數據,截至2019年6月底,歐盟與世界98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自貿協定,其中已經生效的協定涵蓋34個國家與地區,協定部分生效的包括37個國家,即將生效的有27個國家。此外,歐盟目前正與22個國家進行自貿談判,包括分別與突尼斯、埃及、摩洛哥、智利和墨西哥進行的5個升級談判;17個新談判,對象分別是海灣合作委員會6國、東南亞5國、東非共同體3國,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歐盟對2018年6月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開始的談判寄予厚望。縱觀過去近50年,歐盟自貿戰略的發展進程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對外簽署自貿協定的進程加快。歐盟對外簽署自貿協定顯示較強的階段性,上世紀70年代、90年代、本世紀初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是較為集中的四個階段。具體來看,上世紀70年代初,歐盟與瑞士、冰島和挪威簽署其第一批自貿協定;1991年—1997年,歐盟與1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包括4個歐洲國家和地區(法羅群島為丹麥管轄的地區,位于冰島與挪威之間)、4個亞洲國家、1個北美國家和3個非洲國家;2001年-2007年,歐盟與6個國家簽署自貿協定;2008年-2019年上半年,歐盟對外商簽自貿協定的進程加快,共與7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其中包括與韓國、加拿大和日本等重要經濟體簽署的自貿協定。
第二,區域組織成為歐盟推進簽署自貿協定的重要對象。歐盟簽署自貿協定的對象,很多是地區區域組織。通過與相關區域組織簽署自貿協定,歐盟實現了與該區域成員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目標。例如,通過分別與加勒比論壇、西非經濟共同體、東非共同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南方共同市場集體談判,歐盟與加勒比地區15個國家、西非地區15個國家,東非地區2個國家、南部非洲6個國家、南方共同市場4個國家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此外,歐盟還在與海灣合作委員會進行自貿協定談判。
第三,歐盟對外商簽的自貿協定已從第一代升級到第二代。按照自貿協定涵蓋范疇的不同以及實現的政治、經濟目標不同,自貿協定可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自貿協定以關稅自由化為目標,一般只涉及削減工業品關稅和取消數量限制,基本不涉及農產品和漁業產品。該類自貿協定形式多樣化,具體可分為:“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同盟”、“聯系協定”(AA)、“穩定與聯系協定”(SAA)。歐盟2006年前簽署的25個自貿協定大多為第一代自貿協定。第二代自貿協定,也稱為新一代自貿協定,以削減非關稅壁壘和擴大市場準入為目標。除了進一步消除貨物貿易關稅和配額,該類自貿協定的關注點側重于消除限制產品、服務準入的非關稅壁壘及擴大市場準入,涵蓋服務貿易、投資和政府采購領域,同時加入了與自由和公平貿易相關的規則,如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而與保護環境和勞工權利相關的可持續性發展內容則成為2010年后歐盟締結的所有新一代貿易協定的核心關切。形式上,新一代自貿協定更加標準化,目前分為四類:“全面自由貿易協定”、“深入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DCFTA)、新聯系協定和“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2019年2月1日,歐盟與日本的經濟伙伴協定生效,其中首次包含對巴黎氣候協定的特別承諾。
三、歐盟自貿戰略發展布局
歐盟商簽自貿協定的地域范圍已經覆蓋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但是各大洲達成自貿協定數量分布不均勻,非洲涉及的國家最多,其次是北美洲、歐洲、亞洲、南美洲,最少的是大洋洲。通過商簽自貿協定,歐盟與域外自貿伙伴的貿易往來實現較快增長。截至2019年6月底,歐盟對外已經生效的自貿協定涵蓋71個國家與地區。2018年(本節貿易數據采用2018年數據,與日本的自貿協定2019年2月生效,日本納入與歐盟的生效協定數據中),歐盟與上述國家與地區的貿易額達13627.7億歐元,占歐盟域外貿易總額的34.6%。2017年( 服務貿易數據采用2010-2017年數據。為了便于計算,2017年的貿易數據按照71個國家和地區計算),歐盟與域外自貿伙伴的服務貿易額達4825.5億歐元(截至2019年6月底自貿協定已生效的71個國家和地區),占歐盟域外服務貿易總額的29.5%。
(一)非洲
非洲共有67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經有39個國家與歐盟達成了自貿協定,是歐盟自貿戰略的重點地區,達成數量相當于歐盟與北美洲及歐洲其他地區達成自貿協定的總和。其中,已生效協定涵蓋19個國家,主要分布在北非、東非和南非。突尼斯是與歐盟自貿協定生效的首個非洲國家(1998年);中非地區只有喀麥隆與歐盟簽署自貿協定;已簽署但暫未生效的協定有20個國家,位于西非、東非共同體(EAC)和東南非。正在與歐盟進行自貿談判的非洲國家有6個,分別為北非的摩洛哥、埃及、突尼斯,以及東非共同體(EAC)的布隆迪、烏干達和坦桑尼亞。與北非三國的自貿談判屬于第二代“深入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DCFTA),是第一代自貿協定(AA,已生效15年)的升級。
(二)美洲
北美洲有41個國家和地區。至今已有21個國家與歐盟簽署自貿協定,其中已生效的協定涉及20個國家。墨西哥是與歐盟自貿協定生效的第一個北美洲國家(2000年),加勒比海島國與歐盟生效的自貿協定覆蓋13國;海地已與歐盟簽署協定但尚未生效。正在談判的協定有2個,分別是2016年與墨西哥啟動的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以及2017年陷入停滯的與美國跨太平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談判(TTIP)。南美洲共16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有10個國家與歐盟達成自貿協定,其中已經生效的協定覆蓋6國,智利是與歐盟自貿協定生效最早的南美國家(2005年);已簽署待生效的協定1個,涉及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4個南方共同市場國家;正在進行的談判是2017年開始的與智利的自貿協定升級談判。
(三)歐洲
歐洲有52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歐盟已同15個非歐盟成員的歐洲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貿協定,且全部生效。其中,瑞士是與歐盟自貿協定生效的第一個非歐盟的歐洲國家(1973),也是歐盟貿易額最大的自貿伙伴;與歐盟自貿協定生效的西巴爾干國家和地區有6個。
(四)亞洲
亞洲共有50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歐盟與10個亞洲國家達成自貿協定,其中協定已生效的國家有9個。土耳其是亞洲國家中與歐盟自貿協定生效最早的國家(1995年),歐盟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自貿協定也均已生效,與越南2019年6月簽署自貿協定、等待生效。目前,歐盟正與11個亞洲國家進行自貿談判,包括6個海灣國家(西亞);其余是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分別是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菲律賓。從談判格局看,亞洲已成為歐盟未來3-5年推進自貿戰略的重點地區。
(五)大洋洲
大洋洲有29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只有3個國家與歐盟簽署了自貿協定,是與歐盟達成自貿協定數量最少的洲。自2018年6月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開啟了與歐盟商簽自貿協定談判的進程。
四、歐盟自貿戰略重點內容
國際金融危機后,歐盟積極推動商簽新一代自貿協定。從內容上看,歐盟與貿易伙伴這個階段的自貿協定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公平競爭(競爭政策、國有企業、補貼和透明性)八方面。為了有針對性地分析上述內容,本節選取了歐盟分別與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越南和南方共同體市場簽訂的五份自由貿易協定進行比較。
(一)推動關稅自由化
在歐盟與域外國家簽署的自貿協定中,貨物貿易自由化是最基本訴求,最終目標在于實現零關稅和減少配額限制。總體看,上述5份協定的零關稅比例較高,其中歐盟與新加坡自貿協定規定,自協定生效之日起,所有進入新加坡市場的歐盟商品均享受零關稅。同時,對待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歐盟在關稅自由化水平上的訴求有所差異,但關注的商品比較集中,均為其具有優勢的農產品和制成品。農產品主要是豬肉、牛肉、葡萄酒、奶酪和巧克力等加工食品;制成品主要包括化工產品,醫療器械與光學設備,機械與電氣設備,車輛及零部件,紡織與服裝等。
(二)擴大市場準入
擴大市場準入是歐盟與域外貿易伙伴商簽自貿協定的第二大訴求,包括消除非關稅壁壘,擴大服務業準入以及確保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
1.消除非關稅壁壘。對發達經濟體,歐盟重點關注自貿伙伴各具體領域商品市場準入的監管壁壘。對越南和南共市等發展中經濟體,歐盟的訴求較為粗線條,主要在于提高透明度、加快信息交流和技術咨詢、開展雙邊和國際合作、推動國際標準的使用。
2.擴大服務業準入。推動自貿伙伴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是歐盟對外商簽自貿協定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郵政和快遞服務、金融、通訊、海運為四大關注領域。此外,歐盟還與日本和南共市在自然人移動方面達成一些高水平條款。
3.政府采購協定。歐盟將打開更多域外貿易伙伴政府采購市場作為其自貿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自貿協定,歐盟成功進入越南和南共市等非政府采購協定成員政府采購市場。對于加拿大、日本和新加坡等政府采購協定成員,歐盟的訴求是進入對方具體領域和實體的采購。
(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歐盟非常關注農產品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為此與自貿協定成員努力達成地理標志協定,力爭為更多的農食品提供產品產地來源的保護,這些農產品主要包括葡萄酒、飲料、啤酒、肉類、食品等。同時,其保護水平高于世貿組織規定,主要體現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如歐日協定著力加強對貿易秘密、商標、版權、專利、藥品監管測試數據的保護;歐新協定規定加強邊境海關執法;歐越協定達成多項制藥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條款;歐盟與南共市的協定涵蓋貿易秘密、商標、版權、工業設計、植物種類等的保護。
(四)致力可持續發展
從2015年開始,歐盟對外商簽的自貿協定中,可持續發展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核心是強調對勞工權益和環境的保護,支持社會發展。歐盟與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越南和南共市的協定均納入了較強的法律約束性承諾,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承諾執行國際勞工組織的核心勞工標準,履行國際環境協定,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氣候協定;二是承諾不會為了吸引貿易和投資而降低各自國內的勞工和環境標準;三是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其他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貿易和投資實踐;四是建立貿易與投資社會監督機制,設立專門的約束性的爭端解決機制。
(五)強調公平競爭
歐盟新一代自貿協定中逐步加入了公平競爭的內容,但與較早的新一代自貿協定不同,本課題研究的5份自貿協定都不約而同地增加了“國有企業”內容。總體而言,歐盟與加拿大、南共市、新加坡的自貿協定中有關國有企業的條款比較簡單,內容較為常規,重點突出非歧視性待遇和商業考慮兩大基本原則。而越南在歐越自貿協定中作出了關于國有企業(越南的國有企業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0%)的比較有雄心的承諾,涵蓋透明度原則,以及國內補貼的磋商。綜合分析歐越自貿協定內容,可以發現歐盟的關注在于非歧視性和商業考慮、透明性和公司治理三大核心規則。
(六)加強投資保護
從歐加自貿協定以來,歐盟力求未來的投資保護不能妨礙國家對經濟的監管,強調要在用更加透明的方式保護投資者利益和保障國家擁有監管的權力之間達成平衡。歐日自貿協定和歐新自貿協定都設有單獨的投資保護協定,要求建立一個現代國際投資法庭,取代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這與世貿組織的兩級仲裁機制(專家小組和上訴機構)相似。
五、對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影響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蔓延,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陷入70余年最大困境。為應對危機,些世貿組織成員積極推動世貿組織改革,并以各自的方式推動和維護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歐盟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推進對外自貿戰略不斷取得進展,成為當下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縮影和新趨勢。基于上述因素,當前及未來一個階段,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可能呈現以下幾方面的發展態勢:
(一)世界貿易組織權威受到挑戰
本世紀以來,由于多哈回合談判的久拖未決,世界貿易組織的三大功能之一——談判功能(規則制定)嚴重受損,導致在國際金融危機后區域貿易協定逐漸取代多邊貿易談判,成為全球貿易自由化的主要形式。據世界貿易組織公布的數據,2008—2016年期間每年生效的區域貿易協定數量達到 10個以上。2018年以來,因上訴機構大法官到期后新的任命無法開展,世貿組織的第二大功能——上訴功能(爭端解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2019年12月因為法定大法官人數不足,運轉20年的上訴機構暫時停止工作,世貿組織生存面臨考驗。而世貿組織的第三大功能——審議和監督功能(日常工作和透明性),因為透明度不足和運行效率不高,導致成員在履行通報義務方面與世貿組織各項協定的要求有較大差距,世貿組織理事會和委員會例會中部分議題長期議而不決。世貿組織三大功能存在的問題不斷加劇,導致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合法性被逐步蠶食。
(二)多雙邊區域經濟將各顯所長
正所謂“危中有機”,在世貿組織缺少了美國這只最大領頭羊的形勢下,更多的其他世貿組織成員開始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過去未曾出現的。這其中既包括歐盟、日本、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也包括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和新興經濟體。
從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軌跡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誕生之初,其主導者為美國和英國;肯尼迪回合之后,尤其上世紀80年代,逐步形成美國、歐盟、加拿大和日本主導的四方體系;世貿組織成立后,隨著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在內的更多發展中經濟體加入世貿組織,大國對多邊貿易體制的主導作用有所減弱。鑒于當前全球多邊貿易體制陷入治理困境,更需要適應新形勢的多邊規則應運而生,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可能再次出現主導力量支撐的局面。對此,大型經濟體,由于利益和責任所在,有必要走到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建設的前沿來,而多雙邊區域經濟合作將成為以世貿組織為核心、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有益補充。
(三)多邊貿易體制共存還是融合
當下世貿組織面臨的困難,從一個方面凸顯過去70年來支撐多邊貿易體制的融合理念與多邊貿易體制發展現狀之間的沖突。從關貿總協定到世貿組織,成員經濟體從最初的23個發展到現在的164個;發達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最不發達國家生存在同一框架下,成員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各方利益分歧明顯,在規則制定方面很難取得完全的一致,成為導致各方貿易博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關于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是繼續沿著融合的方式發展下去,還是另辟蹊徑、選擇共存,已經引發越來越多的思考。近年來,全球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大型自貿協定不斷涌現,可以說是這種思考付諸具體實踐的產物。
但另一方面,無論是融合還是共存,多邊貿易體制未來的發展,還是要立足兩個基本面:一是所有經濟體無論大小都應享有平等貿易和平等機會的權利,同時需要承擔與之相匹配的同等水平義務。二是多邊貿易體制亟需推出新的治理結構,作為世貿組織核心的爭端解決機制需要更加高效、專業,規則制定需要提速、靈活,而其宗旨只有一個,即促進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推動經濟全球化,共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