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清
【摘要】為社會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是中職學校的教學宗旨。這也意味著,中職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為核心而展開,為學生今后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打好基礎[1]。尤其是語文教師,要清楚認識到自己所教學科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將語文教學同發展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整合起來,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更快更好的發展做好鋪墊。
【關鍵詞】中職? 語文教學? 職業核心能力? 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42-02
前言
現階段,中職學生在學習中一味追求專業知識的學習,將全部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專業技能學習之中,試圖讓自己有“一技之長”,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而忽視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為了轉變學生學習理念,促進學生未來更快更好地發展,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將課程教學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分析
顧名思義,職業核心能力是指學生從事某項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有具備這項能力,學生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才能快速適應崗位,更好地提升自己,在職場中不斷升遷,得到用人單位的重用。職業核心素養既是一種基本能力,也是一種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團隊合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備這些能力,中職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才能如魚得水,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發展做貢獻。
二、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整合策略
(一)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影響課堂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理念,應當抓住教學模式這一載體,以此為切入點實現語文教學與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整合。例如,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變過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通過問題的指引激發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來。如講解《國殤》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問題:“1.國殤是什么意思?2.國殤是祭歌,但是這首歌的基調是悲壯而不是悲哀,這是為什么?3.說一說屈原給你的印象?4.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像《國殤》中無名英雄一樣為正義獻身、為國捐軀的英雄,你能列舉幾個并將他們的故事簡單描述出來嗎?”首先,語文教師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些問題,然后找幾個學生回答。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不予置評,而是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這種先自主思考再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既不會讓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又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其合作精神、團隊協作能力、問題思考能力、信息搜集和信息整理能力均得到鍛煉,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加大語文教學與學生專業的整合力度
將職業核心素養培養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運用自己學到的語文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除了教學模式的整合,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并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加以融合,以此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例如,在課外閱讀指導上,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給學生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如經濟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涉及到經濟內容的課外讀物, 尤其是各種干貨的工具書。除了閱讀內容的整合,教師還要可以以寫作教學為載體實現職業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整合。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聽、說、讀、寫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這些技能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職業核心素養培養與語文教學整合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將注意力放在讀和寫方面,還要注重對學生“說”方面能力的培養,以此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所以,語文教師要想實現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不僅要做好課堂教學的整合,還要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針對當前的社會熱點新聞,組織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活動,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以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等各種實踐活動,以此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之中,是一項有效的、積極的教學實踐,這一措施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還能促進中職語文教學發展。語文教師要針對語文教學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之間的整合加大探索力度,找到兩者契合點,促進兩者的深度結合,實現學生語文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的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付學佳.淺談如何有效整合中職語文教學和職業核心能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