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偉
【摘要】人體解剖學是中職醫學專業必學的重要知識,對掌握人體構造、各器官間的位置、聯系以及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為獲得預期教學效果,中職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高人體解剖學教學質量。直觀教學可給學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有助于加深學生記憶與理解,因此,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直觀教學法的應用。
【關鍵詞】中職? 人體解剖學? 直觀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R32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15-02
直觀教學指通過親身實踐或以具體事物、現象及事物現象的逼真描繪來激起學生感性認識,獲得生動表象,從而對知識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學方法。其分語言文字直觀、間接直觀、直接直觀三種形式。將直觀教學法應用于中職人體解剖教學中,效果顯著,可明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一、語言文字直觀的應用
語言文字直觀顧名思義,指利用語言對解剖學中的知識進行描述,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與理解所學。眾所周知,中職解剖學涉及的內容多而專業,不僅需要學生牢固記憶,更要深刻理解,尤其一些概念、人體器官運作機理較為復雜、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此時教師可借助語言直觀進行教學。一方面,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結合以往教學經驗,明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另一方面,立足學生生活,借助語言形象化、通俗化抽象知識,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講解氣管和主支氣管相關知識時,為使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其構造,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樹根,將其比作樹根。形象而生動,通俗易懂,很容易使學生記憶。另外,在講解心相關知識點時,可將心臟比作水泵,幫助學生理解心臟的功能。使用語言文字直觀講解人體解剖學知識時,教師可從器官外形、功能、作用等入手,將其比作生活中與之類似的事物,降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對人體的器官、組織有個更為清晰、直觀的認識。
二、間接直觀的應用
間接直觀指利用掛圖、視頻、幻燈等素材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這些素材可將人體構造全部或局部展示出來,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人體器官、構造的認識。當前直接直觀法是中職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應用直接直觀法時,一方面,結合教學內容做好充分的素材準備,必要情況下可配合使用多種素材。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素材,通過設置問題與學生積極互動,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促進學生正確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印象。
例如,腎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是人體解剖學需要認真學習的內容。為保證學生扎實掌握腎相關知識,講解腎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在課前收集相關短視頻素材,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給學生觀看。短視頻不僅能夠展示腎的位置、外形,而且還能動態化展示腎的血液循環特點,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枯燥感,而且給予學生視覺與聽覺上的雙重刺激,大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可通過暫停、慢放控制多媒體播放軟件,提醒學生關注重點知識,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與掌握。
三、直接直觀的應用
直接直觀一般通過生物實驗、標本等開展教學點的一種方法。直接直觀更加接近現實,而且學生可從不同角度,真實觀察人體各個器官分布、外形,教學效果顯著。中職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直接直觀教學時,一方面,要求學生認真聽講,根據教師的指示,做好記錄,尤其應鼓勵學生根據標本手繪相關的器官,進一步加深學習印象。另一方面,做好學習反思。采用該種方法開展教學后,教師鼓勵學生回顧所學,找到自己的薄弱點,及時向教師或其他學生請教,爭取當堂理解、消化所學。
例如,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與食管、小腸聯系緊密,掌握胃的位置、外形、結構、功能是學習的重點。在講解胃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相關標本,使學生認真觀察胃的外形與內部結構,使其對胃的功能做進一步的了解。同時,鼓勵學生邊觀察、邊繪制胃的各個部分,標明胃的各個部分與作用,以更好的加深印象。實踐表明,采用直接直觀進行教學,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的情緒更為高漲,教學效率更高,因此,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該種方法的應用。
四、結論
人體解剖學教學是中職醫學專業教學的重點,為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直觀教學的優點,尤其做好直觀教學應用研究。本文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根據所用素材直觀教學分為語言文字直觀、間接直觀、直接直觀三類,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應用,以獲得預期教學效果。
(2)應用直觀教學時,教師應做好教學效果評估,分析教學中的不足及原因,積極優化相關教學環節,不斷提高直觀教學應用水平,保證人體解剖學教學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張燕琴.3D動畫應用于中職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必要性分析[J].解剖科學進展,2018(04):449-450.
[2]付撫東,饒莉玲.直觀教學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24):193.
[3]阿如罕.直觀教學策略在中職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