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志文
【內容摘要】我國西部一些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經濟文化相對落后,長期以來,又由于種種原因,中小學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并突出地表現為學校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育人的大目標,缺少專業美術教師,教師專業素質狀況與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極不相符,直接影響到美術教育的發展,對此,應更新教育觀念、加大資金的投入、吸引住專業教師,這樣才能留住教師,使西部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走出一條新路。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教育理念;教師素質
美術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中國現代教育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提出“德智體美”理念,孩子接受的教育應該多元化,除了增長見識,更多在完善人格,提升個人。讓孩子接受美術教育,除了培養藝術素養,對于基礎教育還有更多更深的意義。但是,在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廣大農村美術教育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美術課成了學校的“擺設”,導致了學生得不到全面、有益的素質發展。我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學校擔任美術教育工作,面對這些現象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僅以我個人在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觀察、體驗、反省,談談我對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看法。
一、改變教育理念 彰顯美術教育活力
長期以來,一直實行的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中“光宗耀祖”的觀念的深層影響,讓學校和家長過度重視文化課知識而忽略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傳統教育有利于學科知識的傳授,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但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重規范,輕創新,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我們應吸取其精華進行新課改,打破傳統的育人觀念,讓思想得以解放,重新確立新的“育人觀”,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讓美術為學生創造美好的心靈,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的全方面的人才,以適應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
美術教育就是學習一些關于美術的知識以及技能,以用來在未來教導學生。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它產生于人們延續美術文化,傳播社會知識,表達內心情感的愿望,并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漸趨成熟。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激發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美術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們應該根據新課程標準,改變美術課授課觀念,讓課堂教學從灌輸中心走向對話中心,改變陳舊的教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想象,注重審美意識的培養,如此課堂便有了活力與生機。
二、打破傳統教學模式 進行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過程”。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美術課的教學方式仍然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探究性學習整體水平還不高,就連小學美術這種強調動手操作的技能課,也在實行著“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作品出現缺乏童趣,缺乏想象,成人氣息過濃。應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廣泛的情境中學習美術,并進行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傳統教育根深蒂固,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以講解、示范為主。最終導致學生成為一臺復印機,沒有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精神。
美術課程改革要求美術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成為學生的一份子,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習的內容,只是在繪畫的技法上適當的點撥而已。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的發揮想象,用他們的眼光去描繪畫面,不能要求單純的從技法上完成作業,我們的課堂是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而設的課堂,也不是單純的培養專業畫家。教師應努力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愉快的情緒去感受美的體驗。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探究性學習”,作為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頗具特色的領域。新課改大力倡導在美術學科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正確地處理學生自主和教師主導的關系,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人觀念、獨特感受。
目前,農村中小學校都已配備了先進的教育設備,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美術課堂變得更有活力,教師應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周圍之美,從而培養了學生學習美術的欲望。
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革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正確地評價學生,讓學生認識自我、表現自我、發展自我,更能有效地學習美術課程。調動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至關重要。教師在評價中要適當地“讓權”給學生,可以采用生生評、師生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給學生提供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評價中來。這樣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發展的潛能。
三、加強師資建設 提高教師素質
農村中小學美術師資薄弱,而且一身兼多職,待遇低;還有就是一些美術老師是早期畢業的,由于年齡關系,他們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這就使美術師資水準的落后;這些制約了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
對此,教育部門首先要改善農村中小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大扶持力度,解決好農村中小學校美術教師短缺的問題,讓他們能安心教學,其次,就是要增加教學設備的投入,配齊相應設備。第三,就是要加大教學業務的培訓,保障美術教師培訓經費。平時開展一些活動學校要積極支持。第四,提高美術教師的地位。在一年一度的評優選先中要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一視同仁,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鼓勵和支持他們多外出交流學習、進修、函授等,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美術教師的業務素質與技能。同時,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才有保障。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部.《新課程標準》,2011.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正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