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關雄 李付兵
【內容摘要】元素化合物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元素化合物的內容非常多,并且貫穿于整個高中化學,只有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質有了全面的掌握,才能更好的完成化學實驗和解決化學題目,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隨著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積極探究一些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學策略。下面將探討性一些基于培養“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科學探究;創新意識;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
元素化合物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但是由于元素化合物這一知識點沒有深度,所以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講解方式主要是口頭的講述,然后讓學生記憶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等,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首先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其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比較差。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為了加深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的理解,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對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是必然的趨勢。
一、在元素化合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預習和復習
元素化合物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元素化合物這部分知識從表面上看起來比較簡單,其實這部分知識是有難度的,每一小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并且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這部分知識教學時間非常有限,由此可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是十分重要的。高中化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預習時,可以采用任務布置的方法,讓學生通過預習解決布置的問題,這種方法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二氧化硫這一元素化合物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比如讓學生通過預習總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并且總結出二氧化硫的一些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查資料研究酸雨的形成過程,并且思考二氧化硫對環境的危害。元素化合物這部分知識需要及時的溫習和鞏固,否則將不能牢固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知識,從而嚴重影響后續化學知識的學習。高中化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這部分知識時,可以采用學生自主復習、小組合作復習、教師引導復習等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知識。
二、在元素化合物教學過程中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對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化學和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的非常緊密,化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講解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現象來創設教學情境。從而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創新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在講解氯氣的性質和用途這一課時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2005年3月29日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氯泄漏的重大事故,學生在觀察完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在發生完事故之后周圍的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氯氣有哪些性質?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習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理論和實驗相結合,加深對元素化合物的理解
化學是一門理科,實驗是理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理論教學,那么不僅會讓學生感覺到高中化學的枯燥,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注重理論和實驗相結合。在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感受到化學的樂趣和奧秘,而且可以讓學生掌握實驗探究方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可以根據講解的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探究如何將氯化鈉轉化為氯氣、如何制備84消毒液、如何制備高效消毒劑等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這時候一定要鼓勵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盡最大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不能一味地打擊學生,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實驗探究中提高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另外,高中化學教師在元素化合物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優等生,而不關注差等生,一定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學重要的知識點,是學生學好高中化學的基礎,高中化學教師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而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采用更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另外,高中化學教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探索高效的教學策略。在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預習,復習,實驗教學等環節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祖浩,王磊.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志琪,李希顯.中學化學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課題來源:甘肅省十三五課題,課題名稱: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 2775.】
(作者單位:甘肅省華亭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