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秀珍
摘? ?要:文章主要依據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發展情況,分析了“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與轉型的重要意義,提出了目前高校圖書館服務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方案。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創新;轉型
“互聯網+”環境對各個行業的發展所提出的要求更加嚴格。大學生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就是高校圖書館,能夠有效推動現代化新型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應當強化創新與轉型發展工作,進而將圖書館的具體作用充分體現出來,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
1? ?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與轉型的意義
1.1? “互聯網+”與圖書館二者融合生成新發展理念
近年來,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處于飛快發展時期,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概念、新理念與新技術應運而生[1]。隨著這些技術的飛快發展與創新,信息行業的壓力變得更加沉重,為傳統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飛快發展進步,高校圖書館應當憑借“互聯網+”理念與信息技術的強有力支撐,全面保障現代化管理與服務優化工作的開展,通過技術支持圖書館軟件與硬件升級工作,不斷改并補充服務內容,拓展服務空間,健全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方法,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
1.2? 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迎來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讀者的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讀者時間具備碎片化特征,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途徑,獲取有關內容,顯著提升空間、媒體、時間等多維度的擴展性。
對于學生而言,在獲取相關文獻與信息的機構中,高校圖書館居于重要地位。高校圖書館要想取得轉型發展,其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將圖書館由傳統的資料提供服務模式轉變為知識內容提供模式。在“互聯網+”環境下,關于高校圖書館與讀者的關聯,應當重新開展相關思考活動,不斷對深層次的服務內容進行發掘,促使傳統服務模式得到轉變,構建全新的服務體系。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應當逐步發展為智慧圖書館,以智慧技術為依托,確保智能化服務與感知的完成。在用戶信息需求的反饋方面,智慧技術具有突出優勢,能夠利用縱向深度,發掘讀者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定制相關專屬服務方案,確保讀者訴求得到滿足。
2? ?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存在的問題
2.1? 概念轉型問題
現階段,轉型是高校圖書館的必然趨勢,特別是應當轉變服務環境、模式、觀念、安全性等內容。在“互聯網+”發展環境下,倘若高校圖書館不開展改變與轉型工作,那么很難取得發展,情況嚴重的還會對其生存造成威脅[2]。實質上,轉型工作難度系數非常高,不僅要轉變有關概念,還需要學校所有部門對有關工作給予配合和支持。許多高校圖書館通過學校有關部門發布相關文件,其實只是停留在形式層面,很難取得理想效果。
2.2? 高校圖書館信息更新滯后
當前網絡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人們利用終端設備就可以獲取網絡中的海量數據信息知識,其中有許多信息資源圖書館是沒有的。通過互聯網云端技術,能夠確保共享信息和交流工作的完成,推動了信息更新與工作發展。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大學生,大學生基本利用互聯網獲取所學知識內容,然而,圖書館內的信息與網絡信息資源很難滿足其發展需求。圖書館不能利用短時間更新信息資源,數據信息缺乏后臺的有力支撐,缺乏整體性與系統性,這樣學生進入圖書館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減少了圖書館的讀者數量。
2.3? 高校圖書館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現階段,社會處于變革與發展之中,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步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造成了沖擊,減少了大學生進入圖書館的次數,降低了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度。但是,高校圖書館內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與綜合素養未得到轉變,自身的服務意識比較薄弱,缺乏全新的服務理念。我國正朝著服務型社會發展,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若不能明確認識個人工作,就很難給大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不能對大學生產生一定吸引力。
3? ?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與轉型策略
3.1? 創新服務內容與方式
(1)互聯網已經普遍應用于各個行業中,高校圖書館應當不斷將互聯網引進來,尤其在“互聯網+”環境下,能夠提高圖書資源更新與傳播的速度。為了幫助大學生獲取更加豐富多樣的知識資源,高校應當強化圖書館數字化更新與應用分類工作。為了確保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應當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與水平,發掘新資源,并在短時間內開展科學的分類與整理工作,促使其能夠與當前資源融合起來,幫助大學生快速獲取所需的資料,提高大學生學習效率。
(2)針對在校大學生,可以開展資源分類工作。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與教師,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設計相關模塊,還可以依據其他方式方法,針對所制作的不同模塊,開展相關的模塊分割工作,將更加豐富多樣的資源提供給大學生,最大限度地實現圖書館服務效率的提高。
(3)利用互聯網平臺,能夠提升資源更新速度,有助于資源傳播工作的開展,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互動[3]。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可以建構網絡交流平臺,加強大學生之間知識內容的交流。對于所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該平臺開展相關討論活動,能夠提升問題解決效率,為大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3.2? 創新服務模式
(1)當今社會的競爭愈演愈烈,人們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具備一定的時間觀念。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支持,能夠縮短服務時間。在“互聯網+”環境下,業務辦理效率越來越高。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對有關工作程序進行簡化,如借書還書、借閱證辦理等,這樣能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并提高工作效率。
(2)大部分大學生會借出圖書進行閱讀,為了確保讀者的讀書需求得到滿足,高校圖書館應當實現信息流通速度的提升,有關工作人員可以加快圖書加工與上架速度。高校圖書館可以與書店合作,對于自身比較感興趣的書籍,學生可以直接到書店借閱,能充分體現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基礎作用,提升信息流通速度。
(3)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產品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明顯轉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讀者的閱讀習慣與興趣也隨之產生了變化。面對該情況,高校圖書管理員應當認真開展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報刊閱讀、線下借還書等。在此基礎上,還應當依據讀者的閱讀習慣,強化服務模式創新工作,以互聯網模式為依托,構建相關網絡信息平臺,確保讀者獲得全新的閱讀體驗。為了實現讀者閱讀效率的顯著提高,高校圖書館還應當通過設備平臺,全面掌握學術講座、交流活動等信息內容。
3.3? 強化人才培養
(1)在“互聯網+”環境下,為了實現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與水平的提升,確保大學生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針對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圖書館應當認真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并依據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不斷對培訓內容作出優化與創新,確保培訓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與針對性,以此來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與水平。關于圖書館工作人員具體培訓工作方面,由于其要負責比較廣的工作范圍,應當進一步強化相關宣傳工作,制定科學的培訓流程,完善保障方式方法,提高培訓體系的規范化與制度化程度。
(2)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的高校圖書館要想確保轉型升級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取得一定的發展,應當認真開展人才引進工作。在此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應當立足于自身具體情況,依據部門設置、發展趨勢等內容,系統考察所需要的人才,明確人才引進類型。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還應當制定人才評價選拔機制,包括道德品質、知識構成、發展潛力、職業能力等內容。
4? ? 結語
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得到了飛速提升,加強了信息之間的交互性,進而促進了網絡文化的生成。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傳統的學習方式與信息查閱方式得到了轉變,也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高校圖書館應當積極應對挑戰,確保服務開展創新與轉型工作的順利完成,以此來實現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為其可持續、和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梁安妮.“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信息服務問題[J].傳播與版權,2019(10):140-141,144.
[2]寧銳,張明強,秦世霞,等.“互聯網+”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路徑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5):211-212.
[3]崔愛紅,靳艷華.“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全人教育探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