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數學課程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與競賽,能夠改善原有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與計算機能力,也是教師形成創(chuàng)新化教學,適應高職數學教學新模式的方式。因此,本文從數學建模競賽融入高職數學課程的意義入手,探討主要途徑與方式。
【關鍵詞】數學建模競賽? 高職數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149-02
數學建模競賽是針對參賽者專業(yè)知識能力的綜合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所進行的競賽活動,其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專業(yè)能力與綜合實力上加以培養(yǎng),引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高職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建模競賽,能夠提供給學生實踐與操作的機會,真正培養(yǎng)高職學校中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一、數學建模競賽融入高職數學課程的意義
數學建模競賽在高職數學課程中的融合需要從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數學建模思想為起點,教師通過對數學教學目的的完善,加以數學建模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數學實踐意識,并通過與數學建模相關的教學方法服務于數學教學課堂上。數學建模競賽模式的開展與高職數學課程相適應,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并在原有基礎上為學生形成專業(yè)化的數學應用意識,于不斷的教學與創(chuàng)新中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計算能力。這種融入式的教學能夠減少原有講授式教學法給學生帶去的困惑感,在實踐操作與模擬過程中為學生構建真實的數學。同時,這能夠提高教師的數學建模思想、意識與專業(yè)性,從教師層面上提高,為學生提供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與對策。總的來說,數學建模競賽融入于高職數學課程中有較多的好處,從學生與教師兩個層面入手都能夠發(fā)揮積極意義,為了能夠提高高職數學教學實際效果,應重視數學建模競賽的融合,并以多種形式融入于高職數學教學課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二、數學建模競賽融入高職數學課程的途徑
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的固有觀念是教學有效性難以提高的一大因素,受到原有教學模式與教學目的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模式固化,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容易形成數學學習枯燥乏味的意識。將數學建模競賽融入高職數學課程能夠較好的改善這種現狀,以下對數學建模競賽與高職數學教學課程融合的不同途徑進行針對性分析。
(1)課后練習中引入數學建模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的一些數學知識與數學應用型操作題,需要學生在課后的時間中能夠自主完成知識的消化、理解與應用。通過加入數學建模思想,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于高職學生當前現狀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應用操作的方式進行數學建模,在分析問題過程中自行解決問題。這種方式下學生對于數學建模思想的建立能夠較為完善,并能夠形成以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為數學建模競賽的融入奠定基礎。
(2)教學過程中以數學競賽模式營造教學氛圍。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學中,許多數學問題單純依靠講授是難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計算機、多媒體工具等,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直觀化的解決問題,并以此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能夠有效實踐數學建模競賽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效果,教師也可以通過課中布置數學問題的方式,將學生組成不同的合作小組,以小組競賽模式形成數學建模競賽,解決數學問題。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并解決數學問題的氣氛能夠很好的被營造,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下能夠提高學生以數學建模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提高教學有效性。
(3)高職數學課程考核中融入數學建模競賽。高職學校的課程考核一般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核,但更多都是以試卷的模式進行的考核,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并不多。這會造成學生對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不重視,在高職數學課程考核中,以數學建模競賽的模式形成課程考核的一部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課程考核的重視,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視。可以通過學生合作小組以不同主題進行數學建模的方式,最終形成小組競賽,由多名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數學建模專業(yè)性、科學性、可操作性進行評價,形成考核結果。這種方式下,數學建模競賽與高職數學課程的融合性大大增加,能夠促進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建立起對數學建模思想與實踐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專業(yè)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
結語
高職學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理念應不斷的更新,在數學課程的教學邊緣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當下,高職數學課程應積極融合新的教學思想與模式,將數學建模競賽融入于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有效性,以專業(yè)知識的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高不斷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數學思想與能力,更好的引導學生以數學建模競賽提高自身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谷志元.基于數學建模理念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14(02):17-21.
[2]施寧清,李榮秋,顏筱紅.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職數學的試驗與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0(09):116-118.
[3]羅芳.數學建模教育與高職數學教育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
作者簡介:
孫偉忠(1983-),陜西橫山人,講師,碩士,從事模糊數學及數學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