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發強
【摘要】化學在現代技術發展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初中化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初次接觸化學知識,是化學的啟蒙教育,因此初中化學教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學便是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一方面,便是要求教師的專業性和創新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高效的課堂;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加強課堂的互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自主性? 教學模式? 多媒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184-02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隨著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應該倡導教師逐漸的轉變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為己任,培養綜合性人才為目標。那么,在化學教學中,怎樣才可以提高其教學質量呢?本人作為一名化學教育工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習慣,總結了一些化學教學的經驗,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要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然后逐漸的培養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自主性,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的調整教學方式,為不同階段的學生打造不同的方法,使化學的學習更加高效。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化學教師要巧妙地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要突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失去了自主性,被動的接收著知識,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之下,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不利于自主性的培養。同時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新課改的目的便是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建立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1.實驗教學
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實驗才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化學現象,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識。教師在講授有關于實驗方面的知識時,在學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在課堂上做實驗,讓學生仔細的觀察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來總結實驗結果,更好的鞏固所學習的知識,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
2.分組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對新的課程講解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小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這樣的一個方式,可以讓學生大膽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開發化學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每一組匯報各組的討論結果,教師一一的進行點評,形成一種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打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環境。
3.課后練習
在課堂結束之時,課后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新知識的學習,對于概念的掌握不夠扎實,可以通過課后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鞏固的過程中通過對練習題的思考,對新知識有一個更新的認識。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化學的知識體系,學會用化學的眼光來思考問題,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
1.興趣化教學模式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開始學習化學知識的初中生來說,化學是一門充滿新奇的學科,教師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點,在開課之前,不要單純的就開始講授知識,這樣枯燥的方式不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先通過幾個有趣的化學實驗現象和實驗原理,把學生帶入到化學的世界里,讓學生感受化學的神奇,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有趣的學習環境,在興趣的基礎上,逐漸的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生活化教學模式
化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化學現象。在知識的講授之前,要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理解學習化學的實用性。單純的講授課本上的知識是枯燥的,將課本上的知識引申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中去,將化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的直觀,更容易接受。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碳時,它有哪些危害?可以讓學生聯想到現在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促使全球溫度變高。通過將書本上的知識轉變為生活中的一些常識,擺脫枯燥無味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真正的意識到化學的重要性,以此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探究化教學模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的過程即是探究的過程。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記憶化學概念、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忽略了實驗探究的重要性,造成對于很多化學概念理解的不透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教學模式,多開展化學實驗,讓學生親身的參與實驗和探究分析,自主的探究實驗現象之下的化學知識,得出相應的結論,對于書本上的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完善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
三、多媒體的合理運用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多媒體已經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通過它可以將課本上的文字制作成豐富的課件,將抽象的知識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豐富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更加的便捷。但是,對于多媒體的運用也要掌握正確的方式,下面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有效的使用多媒體:
1.根據課本選材,去除干擾信息
多媒體使教學變得更加便捷,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的直觀,就多媒體課件選材上,不能完全把書本上的知識復制在課件上,這樣失去了多媒體的靈活性,逐漸的走向模式化。可以根據課本上的實驗現象及相應的原理,搜集一些與之對應的實驗過程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實驗過程,更好的理解概念的來源和原理。
2.控制課堂節奏,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也是不可忽略的,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思考結束要與學生探討思考的結果,以此來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理解上是否出現偏差,若是只關注切換課件,容易形成機械式的教學。在遇到大家意見不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先自己去尋找答案,教師聽完學生的討論結果之后,集中地講解,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填補不足之處,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的牢固,這樣遞進式的教學,逐漸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控制多媒體的使用頻率
多媒體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但是過多的使用多媒體,會讓學生視覺疲勞,逐漸的失去興趣,因此,教師不能太過于依賴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合理設計,如:課堂討論、課堂分組實驗、課堂練習等方式合理的安排時間,在遇到內容多、抽象的知識點時,運用多媒體來講解,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避免一味地使用課件。教師需要明白,自己才是課堂的引導者,多媒體只是輔助工具,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魅力和合理的安排,讓課堂更加的有趣和有效。
參考文獻:
[1]張亞仙.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8):98.
[2]于淑靜.探索分析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方法[J].才智,2014(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