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
【摘要】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實驗占據了重要部分,實驗教學也成為教育領域中需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重要課題。文章提出要善于運用和設計科學實驗,引導學生用理論結合實際,有效改善化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化學實驗? 學生?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178-01
化學這門學科的基礎是實驗,只有不斷的進行化學實驗,才能夠真正的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并且通過化學實驗教學也能夠將學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激發出來。在化學教學中進行實驗創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進行化學實驗創新,能夠給化學教學創新更好的進行奠定基礎。特別是在實行新課改的當前,進行實驗方法創新教學能夠推動化學教育創新更好的進行。
一、利用實驗提高學生探究創新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實驗教學中,主體是學生,所以想要切實提高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效果,必須將學生本身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將知識中所蘊含的智力因素轉變成為學生個體方面的能力。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習的時候,不但需要學到和化學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需要學會獨立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
比如,膠體電泳的實驗,改進的重點應放在控制較低的電壓來實現膠體的快速泳動。通過不斷的進行摸索和改進,找到的方案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用內徑為4mm、長180mm的細玻璃管彎成V形來代替U形管,這樣不但能夠將電極之間的距離縮短,還能夠讓電解質溶液和氫氧化鐵膠體之間的界面更加清晰。但是在進行合適電極材料尋找的時候,又遇到了問題。一開始的時候電極選擇的粗銅絲,發現陽極銅絲出現了損耗。最后發現,電極材料選擇長為85毫米的2B鉛筆筆芯,并且把兩極之間的距離縮短到30毫米的時候,能夠取得最好效果。通16V直流電1分鐘,便能夠看到界面移動現象非常的明顯,通電3分鐘時就可看到V形管中氫氧化鐵膠體的液面差接近10mm。實驗表明:將V形管替代U形管就能使電泳實驗化難為易,輕易地揭開了膠體電泳神秘的面紗。
所以,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在進行化學教學的時候,我們需要將化學實驗的特殊作用更好的發揮出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提高其創新方面的能力。通過實驗,不但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多向思維能力,讓學生勤于動腦,還能夠切實提高學生參與方面的意識。
二、將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觀體現出來
將實驗作為基礎是進行探究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基礎和思想。含義是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探究,盡量的通過實驗來進行課堂教學知識的展示,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激發出來,發揮學生本身的實驗能動性,讓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到實驗中來,引導學生根據實驗來進行物質本質的探索,研究其變化的相關規律。
比如新教材安排了有鹽橋的鋅銅原電池裝置。將一段銅導線替代鹽橋做實驗,不僅裝置有電流產生,而且產生的電流比用鹽橋更大。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實驗支持認為鹽橋可以備金屬橋替代,并且有些同學還通過上網的方式找到了某篇論文作為理論的依據。但是并不是這樣,金屬導線能夠作為導體,不能夠讓陰陽離子向兩個半電池遷移,確保電解質溶液呈現出電中性。教師怎樣將學生說服,在說服學生的時候,教師可以用鐵絲、芯片以及銅絲替代鹽橋,這幾種材質實驗都會產生大小不一樣的電流。但是若是將硫酸鋅溶液中的芯片和硫酸銅溶液中的銅絲擰接在一起進行鹽橋替代,便不會產生電流。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說明用金屬橋能夠將鹽橋替代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從實驗接管觀察,落實化學實驗創新教學方法,利用評價教材實驗方案,能夠引導學生的實驗創新設計,并進行相關的展示,這樣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將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將課本中的抽象知識轉變成為具體知識,從無形知識轉變成為有形知識,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的獲取,鞏固學生已經獲得的學習成果,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教學的時候,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實驗探究中去。然后再由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一起對比、分析、討論,幫助他們得出結論。
三、創新化學實驗,提高課堂的興趣性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在進行化學教學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興趣的重要性。首先,在教學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更加形象和生動的語言。通過生動和形象的語言能夠讓學生在產生興趣的同時將這些知識記憶下來,能夠將情感的作用真正的發揮出來,幫助學生喚起其思維。若是教師選擇的情境是來源于學生生活的,那么教師可以進行小問題、小實驗的設計,或者可以將圖片,甚至是實物運用到問題情境創設中來,讓學生處于一種好的狀態下,希望能夠更好的進行本質的揭示,幫助學生進行問題的解決。這樣能夠讓學生一直處于一種比較好的狀態下,學生在問題解決的時候會更加的主動和積極,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投入到學習新的知識,思維創新也能夠更好的進行。
四、化學實驗與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與實際的聯系非常密切,化學知識廣泛深刻地滲透進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比如在學完和金屬化學腐蝕相關的知識后,教師可以進行問題的提出,比如可以提問在酸性環境中,鋼鐵會不會出現析氫腐蝕。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會出現。但是在酸性的環境下,即便存在少量氫離子,在獲得電子的情況下形成氮氣,但是主要是水膜中溶解的氧氣獲得電子出現吸氧腐蝕。所以,在酸性比較弱的環境里,鋼鐵也需要出現吸氧腐蝕,吸氧腐蝕是比析氫腐蝕更普遍的電化學腐蝕。
所以,化學實驗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特別需要重視其和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實際之間的聯系。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對化學更加感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自己身邊處處都有化學知識,并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知識,更好的鞏固記憶,幫助學生增加其生活方面的經驗。
總之,通過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因而老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創新實驗教學能力,采用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為根本宗旨的創新實驗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趙向軍.論高中新課程中的化學實驗教學創新.教學研究? 2011-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曹秀玉.加強高中化學教師素質培訓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師,2017(S2):56.
[4]岳明霞,孫志強.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24):54-55.
[5]周繼良.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