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政,張亞靜
(河北省隆堯縣醫院 CT室,河北 隆堯)
肋骨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其骨折的嚴重程度可能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其中肋骨骨折多包含外部力量推拉、撞擊導致,外部力量直接作用于胸部,使肋骨的承受力加重,直至承受力不足時,肋骨出現斷裂跡象,肋骨向內折斷,胸部的內臟器官因受阻力作用造成不同程度的擠壓,嚴重的話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肋骨骨折還會造成內部胸壁軟組織的損傷,加重骨折的出血量,因而導致胸部血腫;肋骨骨折還有一種骨折類型是老年患者的骨質出現疏松、軟化現象,也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1-2]。對肋骨骨折進行診斷的診斷方法決定之后的手術治療方向,采用64 排螺旋CT 后處理技術能提高診斷的正確率,及時診斷出肋骨骨折的程度及位置,安全、迅速地判斷診斷的結果,以便快速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本次研究主要探究64 排螺旋CT 后處理技術診斷肋骨骨折的應用價值,提升診斷的檢出率。
我院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準許選取收治的100 例肋骨骨折患者的病例做為研究樣本,納入時間為2016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按照隨機數表的方式,分為觀察組(50 例)和對照組(50 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齡18~80歲,平均(47.03±12.35)歲;觀察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0~79 歲,平均(46.23±11.84)歲。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可知,兩者并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X 線檢查,骨折患者保持仰臥位,手高舉過頭頂,在檢查時要屏住呼吸,指導掃描完成,在再患者胸部正側位實行拍片處理。
觀察組運用東芝Aquiion-CX 64 排螺旋CT 掃描儀進行診斷掃描,患者依舊采取仰臥位,手臂抬升至頭頂,屏息指導掃描完成,其中CT 掃描儀的管電壓控制在120 kV,電流在100~600 mA,掃描儀的掃描層厚度為0.625 mm,間隔層厚度也是0.625 mm,螺距為1.375,掃描范圍C2~L3水平[3-4]。
觀察比較觀察組后處理技術的診斷結果分析,對比64 排螺旋CT 后處理技術及常規X 線的診斷檢出率。診斷檢出率包含有幾處肋骨骨折及肋骨骨折類型等。
兩組患者的診斷數據應用SPSS 18.0 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的診斷檢出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結果如下。
觀察組與對照組各有50 例肋骨骨折患者,其中觀察組中檢出肋骨骨折正確率為100%,對照組診斷出的肋骨骨折正確率僅為80%,χ2=22.222,P=0.000。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診斷結果的清晰、準確程度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討,64 排螺旋CT 掃描在經過后處理技術[最大密度投影圖像(MIP)、曲面重建(CPR)、容積再現(VR)、多層面重建(MPR)]等診斷后,其肋骨骨折的診斷結果如下。
觀察組的50 例患者實行后處理技術的診斷結果分析可知,50 例患者共有243 處骨折,其診斷結果分析見表1。

表1 觀察組50 例后處理技術的肋骨骨折診斷結果分析表(n)
臨床資料顯示,大部分的肋骨骨折都與外力有關,受外力作用,胸部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局部疼痛是肋骨骨折時最明顯的癥狀,且多發于老年患者,是影響日常生活的幕后黑手,肋骨骨折嚴重的話還會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如血胸、氣胸等。發生肋骨骨折的意外情況多是交通肇事意外、高空墜物傷等,近年來,產生意外的肋骨骨折發生率已經上升到43% 以上。其中進行骨折診斷的技術在不斷進步,不斷創新,常規X 線能檢查出錯位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但是對于骨折折斷細微處的檢查就略微較差,因此需要運用64 排螺旋CT 結合后處理技術,增加掃描的速度及準確率,短時間內采集多處細節處的骨折數據,并經過后處理技術的運用,提高骨折的分辨率,滿足檢查及手術治療的要求[5-7]。對于肋骨骨折的診斷方法有常規的X 線檢查或64 排螺旋CT 后處理技術診斷等,其中后技術處理技術的診斷結果準確,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64 排螺旋CT 掃描聯合后處理技術則能夠明顯判斷患者是否出現肺部挫裂傷、粉碎性骨折等,準確判斷肋骨骨折的精確位置和程度、類型等。其中后處理的四種技術:MPR 能根據診斷的需要,調整局部肋骨骨折的程度,快速進行橫斷面、矢狀位等的重建,規避對隱匿性骨折的漏診情況;CPR 是前面技術的一種特殊形式,它能將肋骨呈現在一組平面內,直觀地顯示出骨折折斷處的細節;VR 圖像應用于立體式的形態與空間,可將胸部的任意范圍、任意橫切面的圖像清晰地呈現出來,并配合其他技術聯合使用,準確顯現出骨折折斷位的細微情況;MIP 圖像也能任意轉動角度,顯示肋骨骨折的成像圖,這種圖類似于X 線平片,但是相對于VR 圖像來說,這種技術在肋骨骨折的細微處的效果就有待提高了[8-10]。64 排螺旋CT 后處理技術在診斷肋骨骨折的清晰度及水平上就明顯優于常規X 線的診斷效果,64 排螺旋CT 后處理技術能夠診斷出常規X 線檢測不出的細微處骨折數據,對肋骨骨折的折斷位置進行精準的定位,提高診斷、處理技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將骨折程度及類型等清晰、立體、直觀地呈現出來,醫師也能夠根據精準的檢查數據,制定可行性高的手術治療方法,提高治療的效果及術后患者的恢復效率。本次研究將64 排螺旋CT 后處理技術和常規X 線檢查對肋骨骨折患者的診斷數據進行比較,依據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的診斷骨折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與其產生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64 排螺旋CT 后處理技術能直觀地顯示出患者肋骨的骨折情形,快速、準確地找出肋骨骨折位置,判別骨折的程度,規避在常規診斷中出現的誤診、漏診的情況,彌補常規X 線檢查的不足,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