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辛玲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婦幼保健院,山東 濰坊)
整體護理屬于一種以病人為出發點,應用現代護理觀,讓病人救治過程中保持舒適狀態,能夠有效的解除手術害怕,焦慮情緒,緩解身體不適。臨床過程中,護士應該密切監測病人的心理狀態與性格特征,結合多種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有效的增強治療效果[1]。良好的情緒能夠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進而開展系統的康復工作[2]。該報告中抽取2019 年1~6 月收治的86 例剖宮產產婦進行整體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抽取86 例剖宮產產婦均為我院2019 年1~6 月收治的產婦,年齡為20~40 歲。其中38 例初產婦,48 例經產婦;隨機分組,經過分析兩組的一般情況,差異不大,存在對比意義。
參考組采取一般護理措施,研究組開展整理護理措施,主要如下。
1.2.1 術前訪視
術前1 d 巡回護理人員到病室查看病歷,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既往病史、手術史、過敏史等。護士具備熱情積極的工作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告知術前禁食水。護士指導患者做好手術前準備工作。此外為病人講解手術室環境、手術的禁忌事項等。盡可能的解除焦急、害怕等不良情緒。認真的回答患者的問題,讓其手術方法、路徑、麻醉鎮痛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同時要做好家屬的工作,使產婦獲得精神支持。
1.2.2 術中配合
幫助患者保持仰臥位,對于低血壓,胎兒窘迫的女性,選擇手術臺傾斜或側臥位[3]。具體措施:①做好皮膚清潔工作,采取碘棉球對切口消毒;②切口采用電凝止血;③筋、腹膜切開,彎血管鉗止血,人后切開腹膜,4 號線結扎;④保護切口,用長無齒攝放置濕沙墊,保護腸管,讓子宮的下段露出,然后切開,使用吸球清除嬰兒嘴中的羊水,剪臍帶,夾住子宮肌層,將催產素注射入子宮內,接住胎盤;⑤子宮清理,把子宮壁縫合好,用海綿鉗將紗布清理宮腔,然后給予縫合;⑥腹腔進行關閉時,認真核對手術室所用物品,用12×28 號的圓針與4 號絲線縫合筋膜,皮膚、皮下組織。覆蓋切口時,再次核對檢查物品,然后消毒切口,用2×28 號的圓針與4 號絲線對皮下進行間接縫合,10×34 號的角針與0/4 可吸收線對皮膚進行連續縫合;⑦皮膚再次消毒,敷料對切口覆蓋。術中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同時根據醫囑進行輸血、藥液,保證手術順利的完成;⑧術中保護病人安全:當產婦處于麻醉狀態,手術開始時,護理人員需要對其耐心全面的關心,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注意保暖,隨時監測病人的病情,保證輸液順利。另外,為患者介紹術后會出現身體疼痛,為了減輕這種癥狀,護理人員給予鼓勵與安慰,指導其深呼吸,保持輕松進行手術。胎兒消毒、斷臍后包好,與母親接觸,進行祝福。同時告知產婦禁忌心理波動,避免導致神經異常,提高兒茶酚胺的分泌,子宮收縮無力,致產后大出血,一旦術中出現異常情況,保證冷靜進行處理。
1.2.3 術后護理
術后將病人送回病房,對其血壓進行測量,嚴格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加強保暖[4]。①放置尿管并固定于床邊,同時監測病人的尿量、顏色,第2 天早上可以將尿管拔除,囑患者多喝水。同時,還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與輸液情況進行觀察;②監測切口滲血與陰道出血的情況,術后24 h 內進行肌肉注射100 mg 的杜冷丁[5];③病人選擇平臥位,同時在切口位置放沙袋,4~8 h 后拿下。同時在手術后24~48 h 后選擇半臥位,3 d后可下床;④每日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并且也應該做好乳房的護理,對于沒有產生并發癥的病人,術后的第2 天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對于嚴重腹脹現象的病人,使用熱水袋進行減輕;⑤沖洗外陰,2 次/d,同時嚴格監測陰道出血、子宮收縮情況,一旦發生異常癥狀,及時通知醫生。此外,監測傷口滲血、滲液情況,若產生滲透現象,及時替換敷料;⑥嚴格監測病人胃腸蠕動狀況,對于術后3 d 沒有排便的病人,應用緩瀉劑。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準,說明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比較兩組的患者滿意度、并發癥率等情況,實驗組遠遠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
剖腹產術屬于臨床外科手術,是把母體的腹部與子宮切開,進而把嬰兒取出[6]。進行剖腹產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母嬰遭到傷害,并且也會顯著的控制出血量,保證分娩順利。對病人實施剖腹產手術,在術前必須進行系統的檢查,進而全面的了解產婦以及胎兒的身體情況,護理人員對病人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保證穩定樂觀的心理,進而促使病人積極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此外,負責護理剖腹產病人的護士應該具有優質的專業素養,可以在術中及時密切的配合手術操作醫生,進而保證嬰兒的順利分娩,保證母嬰的安全,進而有效減少并發癥率。術后護理人員應該嚴格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改變,及時緩解病人的身心傷害,同時支持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的方法,有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7]。對患者的乳房進行相應的護理工作,指導患者母乳喂養,這對患者的身體康復以及嬰兒的生存質量,均發揮重要的作用。手術室開展整體護理是需要手術室護士把愛心、責任心、同情心、耐心應用到臨床的每個步驟,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措施。經過進行整體護理干預掌握到對手術病人的術前訪視需要率為100%[8]。因為一對一的術前訪視,術中全面的護理及術后及時隨訪,讓病人對剖宮產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麻醉的配合、手術時間、手術室的環境、術中及術后會出現的不良癥狀以及解決方法具有整體系統的認識,進而提高產婦對手術的信心。該報告結果顯示,對于剖宮產產婦采取整體護理,明顯的降低并發癥率,改善患者滿意度,實驗組的臨床效果明顯強于對照組,差異較大。因此,對于剖宮產手術患者采取手術室護理,促使其積極配合,消除不良的心理反應,增加手術后不適的耐受力,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通過護患的溝通,滿足了患者的需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