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紅十字會醫院,湖北 黃岡)
胃潰瘍穿孔是腹外科最為常見的臨床疾病,腹痛、惡心、休克是此疾病常見的癥狀[1]。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以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此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醫學治療水平的不斷革新,有效地提高了此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但由于患者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治療過程中極易產生消極心理,對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2]。為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康復時間,更為有效的護理方式受到了關注。本研究中,分析探討心理護理在胃潰瘍穿孔治療中的作用,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6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20 例胃潰瘍穿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胃潰瘍穿孔的臨床診斷標準,均已確診。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分為對照組(10 例)和觀察組(10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7 例,女性3 例,平均年齡(50.5±5.0)歲,觀察組男性6 例,女性4 例,平均年齡(51.5±4.5)歲,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有效治療的過程中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主要針對患者的日常用藥、飲食、病情監測、健康宣教等多方面進行有效護理。護理人員針對其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對其患者進行有效的監督,確保飲食的合理性和治療的安全性。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治療前:胃潰瘍穿孔的患者在發病初期會出現消極心理。護理人員需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的相關病情及心理狀態。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在溝通的過程中對其心理狀態消極的患者要進行有效的疏導,并就發病的原因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相關事項告知患者,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實質性的了解,提高思想認識,為后期疾病的治療提供條件。
(2)治療中: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胃潰瘍穿孔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對相關的治療產生抵觸心理,護理人員在患者有效治療的過程中要了解其患者的心理狀態,對產生抵觸心理的患者進行有序的疏導,詳細講解胃潰瘍穿孔的相關知識以及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消除抵觸心理和消極情緒,使其在有效治療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心態和治療的信心。
(3)治療后:心理情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其疾病的預后。因而,在有效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實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與患者溝通。對出院后的患者定期進行家訪或者電話隨訪,確保將護理工作落到實處。前期要與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確保家屬能夠與患者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提升其治療的有效性。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前期可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相關的護理方案,有效降低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各項指標及病情的變化進行有效的監測,并做好相應的記錄。(1)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對比。患者在護理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為顯效;患者在護理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各項指標有恢復的跡象為有效;患者在護理后臨床癥狀未得到有效改善,病情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 有效)/ 總例數×100%。(2)兩組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利用SAS 焦慮自評量表、SDS 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評比。總分為0~100 分,>50 分為焦慮和抑郁的程度比較嚴重,<50 分為焦慮和抑郁的程度比較輕。(3)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對比。
將數據納入SPSS 19.0 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表示,P<0.05 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對比(n, %)
通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的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
?
通過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6.5±1.6)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9.6±2.7)d,數據表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潰瘍穿孔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疾病,發病突然、病情重是此疾病的主要特點[3]。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此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醫學治療水平的不斷革新,有效提高了此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由于患者對醫學知識的生疏以及對疾病的陌生,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消極心理,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影響。為進一步提高此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消除患者的消極心理因素,更為有效的護理方式受到了諸多的關注。
目前臨床治療胃潰瘍穿孔的過程中最常運用的護理模式是常規的護理,有效護理的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但是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以及病人對相關醫學知識的生疏,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消極心理,增加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針對這一點,心理護理方式受到了關注。在醫學治療水平的不斷革新中,心理護理不斷應用于臨床護理[5-6]。主要針對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進行相應護理,糾正其不良情緒,改善和調節患者認知功能,從而穩定患者情緒、行為及感覺,使治療、護理相關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有效彌補了常規護理的缺陷,提高了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7]。本研究顯示,在胃潰瘍穿孔的臨床治療中運用心理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患者的后期康復提供了便利條件。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胃潰瘍穿孔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利用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值得有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