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甸縣從2014年開始進行脫貧攻堅戰,任務之艱巨,工作之繁重,數量之大,人員之眾多,投入之巨大前所未有。尋甸走過很多不平凡的彎路和回頭路。本文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回避實際問題,客觀公正地總結尋甸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實踐、問題,提出具有借鑒經驗的對策。
一、尋甸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實踐
從2014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尋甸縣對脫貧攻堅工作目標不明確、思路不清晰、內容不具體、脫貧時間節點模糊、致貧原因不精準,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不切合實際。開始幫扶時,縣級脫貧攻堅部門沒有明確的脫貧思路,對基層脫貧攻堅工作缺乏指導性,有時甚至指導具有很大的偏差。例如:鄉鎮臺賬、村臺賬、戶臺賬、產業臺賬收集整理朝令夕改,缺乏統一的認識和指導,有的鄉鎮臺賬收集整理工作走在前面,縣級脫貧攻堅部門又不予認可,可是自己又提不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導致工作反復性大,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驚人的浪費。
尋甸縣脫貧攻堅工作一開始就缺乏科學完備的頂層設計,從上級到下級脫貧攻堅文件級級“過水樁”地轉發,都缺乏具體的操作方式和流程,尋甸縣脫貧攻堅工作“摸著石頭過河”,加上時間緊任務重,甚至一些領導“瞎指揮,亂彈琴”,想當然的干一些不符合實際的做法,走了不少彎路和回頭路,吃了不少苦頭,可以說,尋甸縣脫貧攻堅工作的成功是亂出來的,是“5+2,白加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拼命干出來的。
二、尋甸縣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的問題
1.脫貧攻堅工作沒有搞試點,沒有經驗和教訓可參考。2014年全縣有8個貧困鄉鎮13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33358戶127960人,其中64個省級貧困村。全縣地廣人多,沒有搞試點就急忙全面推開,造成不可收拾的極大影響。經驗是什么,教訓是什么,一概不知。亂作為有之,不作為有之。猶如房子怎么蓋不知道,大家都在忙著蓋房子一樣危險,這叫做亂干,亂作為。例如:臺賬如何收集整理,村上不知道,鄉鎮也不知道,縣上竟然也說不知道,省扶貧辦檢查后指示要按20條收集整理檔案,縣上給予否定,而自己又拿不出正真的辦法,還說要等去外省參觀回來再作決定。臺賬標準是什么,不知道,但是每次督查都要看臺賬資料,更還要指指點點。在鄉鎮政府統一標準收集整理村檔案、戶檔案時,檔案臺賬按這個標準做好,馬上就要完工,又說不行,要按照那個標準做,剛好按照那個標準做好,又再次說不行,又要按最新的標準做,10天改變5個臺賬目錄,造成大量反復性工作。
2.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縣鄉各吹各打,鄉鎮早就印制出各自的《脫貧小冊子》,駐村隊員把內容填好,縣上給予否定。要等縣上外出參觀學習,根據參觀學習制作一本《幫扶手冊》,要按《幫扶手冊》填寫,實踐證明《幫扶手冊》作用也不太大。加之縣要上從基層總結經驗才來推廣,這樣造成時間滯后,導致工作反復性大,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再如2017年11月在縣扶貧辦大廳輸入大數據平臺,奮戰1個多月,數據輸入即將完畢,又說五保、低保、殘疾戶補助不納入計算,造成大量重復性工作的時有發生。
尋甸縣脫貧攻堅工作一開始就很盲目。例如:何種住房是標準住房,竟然不知道,一下說是只要大架起了就行了,一下又說要達到粗裝修,一下又說要達到精裝修才行,做法也不一樣,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標準和要求也是朝令夕改,計劃沒有變化大。反復折騰,折騰到誰也不想做時,也就不了了之,上面竟然說可以了,頓時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3.有些領導不懂基層實際,瞎指揮、亂彈琴造成工作被動和增加工作量。有些領導冒充脫貧攻堅工作的專家和行家,到處亂講亂說。竟然說不按時拆除舊房,“把鎖打爛,派人把戶主攆出門去”,“租挖機拆房”,造成大量貧困戶上訪事件的發生,導致戶主在村委會跳樓威脅事件的發生。頻繁調換聯系人和掛鉤點,造成人員和事情工作量的大增,這是尋甸縣脫貧攻堅工作決策者的嚴重失誤。
4.基層干部匯報工作只講優點和好處。問題和難點不敢提出來研究解決,造成大量問題積壓和矛盾一時難以解決,延遲工作進度。例如:一個村委會總支書記,平時喜歡報喜不報憂,加上縣鄉領導又喜歡聽好話,支書就喜歡迎合上級領導的口味,2107年底,還有250戶建檔立卡戶未建新房,他只說只有50戶未建新房,一時得到領導的表揚,隱瞞200家,后來被村監委主任說漏嘴,支書破口大罵,直到后來被鎮紀委書記查出來,才彌補了這缺口。
5.大數據平臺數據時開時關,輸入數據標準不統一。例如:2014年輸入的數據不準確,多數是村文書、村小組長不實地調查,憑頭腦中“大普氣”來填寫的,不精準,后來經過幫扶人員細致調查,準備輸入大數據平臺,但是一些內容被國家省市定死,無法輸入,造成數據更改多次都無法在大數據平臺上顯示,仍然一錯再錯。
6.督查人員太多,駐村隊員考勤太繁瑣。一天這伙督查大員才走,那伙督查大員又到,督查人員有時有四五路人員之多。清風尋甸在打考勤,昆明微信也在打考勤,駐村隊長在打考勤,村文書也在打駐村隊員考勤。采取多路人馬人盯人的戰術是不行的。
三、尋甸縣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對策
一要做好一個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必須搞試點,試點先行,總結成功的經驗和教訓,總結脫貧的流程。縣脫貧攻堅部門要對全縣所有村委會(社區)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村委會(社區)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把相同特點的村委會(社區)歸為一類。不同特點的村委會(社區)又歸為一類,選取用一個或幾個不同類別、不同條件、不同情況的幾個行政村作為脫貧攻堅試點村。同時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多開總結會,多開解決問題的會議,多提出有利益解決問題的建議,多聽一聽存在問題的意見。把脫貧攻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流程弄清楚,這樣避免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驚人的浪費出現。從中央到地方,許多領導只會鸚鵡學舌,陳詞濫調說脫貧攻堅工作解決的是“幫扶誰,誰幫扶,如何幫扶?”這三句話,而具體操作流程根本不知道。
二要做好頂層設計工作,特別縣級脫貧攻堅部門。不要全部人馬都按到基層上去,專家、行家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工作,沒有設計好脫貧攻堅路流程和路線圖,一切盲目行事,必將造成嚴重后果,如果縣級部門做好頂層設計工作,脫貧攻堅工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如果市縣脫貧攻堅部門把各家各戶戶檔案、各村村檔案制作成一本書,照著填寫就不會造成大量重復性工作。
三是2014年至2017年脫貧攻堅工作要多征求基層干部、包村干部、幫扶人員、駐村隊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圍繞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每年都要做了解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感受,問題及建議的調查。這個事情現在才來做,已經過時了。這樣也讓那些瞎指揮、亂指揮、不懂基層工作的領導無市場。
四是多聽取基層干部、聯戶干部、包村干部、駐村隊員實際推動脫貧攻堅人員的困難。縣級領導干部、鄉鎮領導干部要多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多幫助他們出好“金點子”,好辦法。而不是來聽好消息,有困難不是聆聽幫助解決問題,而是破口大罵無能,這樣會形成讓吹牛拍馬的人員滋生,投其所好的人滋生。
五是對駐村隊員的考勤管理。采取縣紀委的“清風尋甸”一家跟蹤管理即可。
作者簡介:
周榮(1967--)男,云南省尋甸縣委黨校高級講師,主持完成市級課題3項,發表論文30多篇,參與撰寫《尋甸縣志》《尋甸年鑒》《中共尋甸縣委執政紀要》《中共尋甸縣組織史》《中共昆明市委黨校年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