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隨著與新疆兵團第五師緊鄰的中亞地區經濟的恢復,中亞國家對農產品的需求增加,但目前這些國家農產品缺口很大,并且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賴進口。我師在發展外向型農業方面具有地緣和生產技術優勢,“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大好機遇,為加快第五師農業的外向型發展,提供了生機和活力。
一、用現代經營理念謀劃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1.確定農業發展的主線,加快建設面向中亞及周邊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商品基地
農業是五師的優勢和根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業的出路,就在于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農業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現狀。
(1)第五師依托地緣優勢,借助“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搞好產業定位,著力做大5大支柱產業:糧業、棉業、果蔬業、畜牧業和特色種植業;著力打造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利潤超千萬元、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賽股份、紅提公司、金博種業、金沙山畜牧產業聯社、博賽精紡;創建6個以上疆內甚至全國知名的品牌:北疆牌棉花、北疆牌紅提、羚羊嘜牌食用油、金博牌種子和藝波牌面粉。
(2)抓緊建設三大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節水灌溉示范基地、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設及8大農產品基地:糧食、棉花、葡萄、番茄、制種、色素菊花、牛羊肉和飼草料等。
2.加快農業的國際化標準的確立
(1)第五師農業的經營模式在依法、有償、自愿的前提下,穩妥地推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促進職工大戶適度規模經營,推進我師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
(2)大力發展城鎮都市農業、休閑農業和觀光旅游農業,拓展農業經營領域。立足國際市場、國際標準、國際規則,在境外開設農產品營銷窗口,努力增加本地農產品國內、國際市場占有份額,為我師現代農業向外向型拓展創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3.加快建設優質農產品無害化、標準化。農業無害化是現代農業的最基本要求,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五師以“綠色無公害”為特色的乳、肉產業顯示出廣闊前景。另外,五師醬用番茄、萬壽菊、無公害蔬菜等特色產業依托地緣優勢規模逐步擴大。加快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要將標準化生產的裝備、技術、觀念、意識等及時有力地導入農業和職工之中。
(2)要引導和幫助職工按標準組織生產。科學用肥,安全用藥,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要建立統一、權威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立市場監管制度和檢測制度,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4.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范圍。加快認證進程,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
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質量追溯、認證、標識和公示制度。加快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創更多的農業名牌。不斷強化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及有機農產品認證的同時,五師農業正朝著農業的無害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二、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提高農業的運行質量。
1.加快科技興農步伐。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保鮮設施的扶持力度,通過提高農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加快五師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必須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而技術創新是這種轉變的根本動力,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源泉。在兵團要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實現高產、優質、高效,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
2.進一步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力度,推動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著重推廣已被生產實踐證明了的,投資較少、適應性強、操作簡便、農業增產增效技術,促進農產品優質、高產、高效,拉動職工快速增收。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成果轉化步伐,提升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挖掘傳統農業技術的增產增收潛力,通過農業實踐加以完善。通過抓好科技示范工程,農業技術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戶建設為切入點,增強農業科技的輻射能力。以農業專家、農業科技人員分片包干為手段,建立科技指導直接到戶,推進團場基層科技服務機構改革,放活經營性科技服務,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
3.用現代農業經營方式引導兵團職工,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強化國際營銷、提高境外市場開拓能力,營造良好的農產品出口氛圍,促進五師農業外向型發展。
(1)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合作化經營。認真落實國家和兵團扶持龍頭企業的政策措施,切實抓好農業合作社的培育。堅持多種所有制、多種形式一起上的原則,誰有能力誰牽頭,誰能牽頭扶持誰。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尤其要扶持那些與我師生產的大宗農產品關聯度強的果蔬等專業合作組織,增強對第五師主導型農產品的拉動力。
(2)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進一步強化市場體系建設。加強與國內外農產品營銷組織的聯系與合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促進農產品順銷。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及外向型農業的發展進程。
(3)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兵團第五師農業經營管理水平。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兵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中介組織”。當前培育和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產業協會、經紀人等)是提高兵團職工組織化程度的重要途徑。師、團及相應管理部門,也應轉變職能,變單純管理為服務指導,加快建設與外向型農業發展相匹配的科技保障、農業金融保險、農業標準化建設、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農業執法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4)加快發展物流服務業。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境物流戰略第五師“支點”的需求,以阿拉山口五師雙河市國際物流園區、出口貿易加工園區和雙河市區域性物流中心為核心,構建兼具倉儲、運輸、加工、分銷、商務等功能的國際物流基地,有力支撐兵團第五師雙河市“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發展戰略。
4.用現代化工業技術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
(1)不斷優化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五師力爭通過近年來的努力,五師農業生產100%實現節水灌溉,100%實現精準施肥。其中50%的面積實現灌溉自動化;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由過去的83%提高到95%以上。
(2)建設六個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一是在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二是引進和示范加工番茄收獲機械化技術基地;三是建立農業機械化節能降耗示范基地,推廣免耕播種機械、低量噴霧機械、地膜回收機械、復式作業機械。四是建立畜牧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引進推廣成熟的牧草收獲機械和初加工機械,大力推廣飼草料種植及收獲的全程機械化,飼草料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細毛羊剪毛基本實現機械化。五是建立林果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引進推廣林業機械(挖坑機、植樹機等),引進推廣果樹移栽機、修剪機、噴藥機、收獲機等園藝機械。力爭在特色農產品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上有所突破。六是建立農業機械化服務示范基地,完善“四位一體”農機服務體系的技術隊伍、基礎設施、檢測設備和標準體系建設。
(3)建立第五師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形成集銷售、生產技術服務、維修、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為一體、高效運作的農機服務保障體系。
5.用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培育職工,提高職工的科學務農的能力。近幾年來,兵團第五師按照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及外向型農業發展的需求,注重對職工的各種農業技術培訓,培養屯墾戍邊新型兵團職工。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戰略,為絲路沿線各國、各地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契機,也為阿拉山口及博州地區、第五師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為第五師現代農業的外向型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陸路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