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生態女性主義與環境正義運動的先驅

2020-04-23 09:31:55蘇珊·A.曼文盧婧潔韋清琦譯
鄱陽湖學刊 2020年1期

蘇珊·A.曼文 盧婧潔 韋清琦譯

【摘要】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幾十年間,美國婦女在野生動植物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她們也是積極的環保行動主,義者,促進了中心城市的空氣、水及食物的清潔。文章探討不同階級與種族的女性在環境斗爭中所作的貢獻,不但梳理了先前環境史的發現,更聚焦于環境污染如何對有色人種婦女生活產生危害以及她們是如何與環境種族主義斗爭的。文章運用環境正義視角來挖掘生態女性主義先驅者們的歷史,從而更好地展現這些隱匿在歷史中的邊緣人群的形象和聲音。

【關鍵詞】生態女性主義;環境史;環境正義

生態女性主義是指形態各異的女性拯救地球的運動,也指向女性主義思潮的轉型,其成果是關于女性與自然關系的新理念的形成。0盡管這個概念遲至1970年代才產生,實則在之前的女性參與的環保活動及其對自然的欣賞中,就已蘊藏并顯現,一些關于女性與自然的話語。本文聚焦于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幾十年,考察女性在保護野生動植物,促進中心城市的空氣、水及食物的清潔中如何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重點考察了既是女權推動者又是環保行動派的女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她們不啻為生態女性主義的先驅。

鑒于“女性主義者”在19世紀鮮有提及,我權且通篇交替使用“婦女參政論者”(suffragist)及“婦權積極分子”(womens?rights?activist)的提法。由我很想使用“第一波"等術語,以此來描述19世紀及20世紀初的行動主義是比較省事的。然而波段論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在于過多關注白人中產階級女性及其富有霸權色彩的自由派女性主義組織的成就,這就淡化了婦女運動內部女性主義者以及女性主義的多樣性,尤其是持更激進政治立場以及由于種族、族群與/或社會階級等因素被邊緣化的女性的視角與心聲。本文運用環境正義視角,力圖以一種更為均衡的觀點來看待這些女性對該時期環境運動的貢獻。

盡管大多數環境史學家稱,美國的環境正義運動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但本文強調,該運動的一大關注點——環境種族主義——其實早已存在。環境正義的積極分子認識到,階級和種族問題都不可分割地與環境危害聯系在一起;但是我們把重點放在了種族問題上,因為我們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變量,在估測污染與毒物排放等環境災害分布時不可與社會階級通約。因此,環境正義運.動的焦點便在于,少數族群不成比例地背負著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社會與健康代價。與其他環保潮流相比,環境正義運動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功,正在于動員起了勞動階級和窮苦的有色人種,而參與其中及取得領導地位的有色人種婦女則占據了超額的比例。如塞萊內·克勞斯(Celene?Krauss)所言:“總體來看,將毒物與孩子健康惡化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在傳統角色中作為母親的女性。”然而,與美國婦女運動中關于膚色的“婦女主義者”類似,這些女性也很少稱自己為“生態女性主義者”,她們的立場是:一切種族、階級和性別問題,都是婦女問題。

本研究的女性主義框架同時汲取了交疊理論(intersectionality?theory)和后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m)思想。雖然這兩種方法在分析路徑上有著顯著的不同,但均有著認識論意義上的重要假設。它們都認識到,由種族、階級和性別造成的社會地位的不同,會導致看待社會現實的不同立場,因此它們都承認存在著多樣化的社會現實。沒有誰能夠全方位地觀照世界,因而每一種立場都是片面的、有局限的。有鑒于此,兩者都贊同多聲性(polyvocality),即對多種聲音、立場的包容。在這里,知識建構如同百衲被或網狀物,從不同立場出發的社會現實被編織成一種更全面的整體觀。

后結構主義者和交疊理論家懂得知識與權力間不可或缺的聯系,以及攫取特權的知識與話語能夠統治、壓制或驅除其他知識和話語。于是他們能夠認可另類的知識訴求,例如社會活知識或是取自日常生活的知識。他們也認可挖掘或尋回被征服的知識的重要性,此類知識來自被邊緣化的群體,這一遭到埋沒、壓制或被統治的群體及其敘事被視作不那么可信。在《性史》(The?History?of?Sexuality)中,米歇爾·福柯(Michel?Foucault)把這些被征服的知識稱為“幼稚的知識”,并非他認為其幼稚,而是因其被統治群體視作幼稚。對他而言,開掘這些知識是很關鍵的。無獨有偶,帕特麗夏·希爾柯林斯(Patricia?Hill?Collins)在其《黑人女性主義思想》(Black?Feminist?Thought)一書中記述了得到特權的知識一例如科學話語一如何在歷史,上被用于壓迫有色人種婦女。柯林斯還提請女性主義者要更好地理解社會活知識(socially?lived?knowledge)。例如,她引用了一位文盲婦女的話,后者“痛斥書呆子殺螳螂還用獵槍”,用以說明社會活“智慧”與正統知識間的差異。兩種視角因而有如下共識: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社會定位的,其所處的立場多少都有權力參與其中。

本文探討的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種族、階級和性別問題,大多數被統治的人群都不識字,因而以上認識論上的假設就更凸顯出來。這些假設成為本研究的導引,也揭示了書寫歷史的意義:沒有任何一種知識是中立或游離于價值之外的,所以任何一種敘事或歷史都會掩蓋某些聲音及關注,正如會將另外一些聲音放大一樣。歷史不僅是往事的記述,更是一種社會建構,在締造的過程中會壓制一些聲音,而抬高另外一些聲音。

環境種族主義的后結構主義方法豐富了后結構主義把歷史作為敘事的研究范疇。西爾維婭·華盛頓(Sylvia?Washington)在《擠進去:關于芝加哥環.境種族主義的考古學,1865-1954》(Packing?Them?In:An?Archaeology?of?Environmental?Racismin?Chicago,1865-1954,2005)中用到的后結構主義分析,我覺得特別有用。華盛頓運用福柯“生物權力”。(biopower)的概念來討論與受污染環境相關的健康風險問題的話語、實踐及規則。她展示了一些群體怎樣被視作對民族或國家的生存造成威脅而遭到控制、管理甚至肆意消滅,由此將這一行徑與環境種族主義聯系起來。下面我將講述的是:為了維護“白種”國度更加安全的環境,新移民、非裔美國人以及美國原住民是如何在隔離、歧視甚或滅族中被控制和管理的。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興起于19世紀新醫學及社會科學的種種話語,也推波助瀾地將這些人群描述為健康危害或病菌攜帶者。雖然還有其他受壓制的群體也值得一提,但本文受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舉。

華盛頓的后結構主義提醒我們,“種族”及“白種性”(whiteness)在美國歷史中一直是流動性概念。我們今天所稱的“白種群體”,例如其所研究的東歐移民,在早期曾被建構為“非白人”。不過我將使用她自己的歷史學數據來討論,這些東歐移民在當時“白”得足以能加入“美國進步派”(the?Progressive?Party)及工會,這些組織給予了他們更多的集體政治力量。與之形成對比,非裔美國人則被排除在這些隔離的機構之外,而他們的環境激進主義也爆發出更加猛烈的抗爭。這一例證說明,在談到理論與政治實踐關系時,交疊性理論堪稱對環境正義運動最有裨益的女性主義構架。兩者都聚焦于多重、互聯的壓迫,但更強調現存社會運動內部的種族主義,并視其為政治斗爭難題的主要根源之一。

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標,交疊性理論家和環境正義積極分子都很贊同身份政治(identity?politics)。他們基于自身的社會活知識,采取了“為他們自己發聲”的政治立場,由此對主流群體提出了挑戰和去中心化要求,同時把矛頭指向忽視邊緣人群訴求的專家知識體系。如“康巴希河寫作團”(Combahee?River?Collective)的表述:“聚焦于我們自身的壓迫是體現在身份政治中的。我們相信,最深刻、有可能也是最激進的政治,直接來自于我們自己的身份,而并不是努力去終結別的什么人的壓迫……我們認識到,足夠關心我們、為我們的解放持續不懈作出努力的,唯有我們自己。”此類陳述強調了他們的身份政治緣于忽視又受到了必要性的推動。不過,他們也展示出如何在理論及政治實踐中從邊緣向中心運作。

后結構主義者(及后現代派)對于身份政治有著更為細致的觀照。一些人直截了當地反對身份政治,另一些人則使身份的意義和政治角色始終處于開放和可競爭的狀態。但他們都反對這樣一種理念,即存在著可以區分任何群體的核心特質,正如他們也不贊同存在著什么核心身份一樣。群體概念和身份被視作社會建構物——社會虛構——用于規約我們的行為,并排斥異己。理論家的目標在于解構或拆除這些虛構,并由此動搖話語霸權統治。因而理論家并沒有把對身份的肯定視為政治解放,而是“將其作為規訓及調控性結構加以重塑”,正是這些結構制造并支撐了統治話語。故而福柯將自由視為“居于非身份之快樂境地”。再者,對身份類別的抵制并不能簡單地看成消極或有破壞性,而是具備了創造性,充滿了活力,比如創造新的空間來承納對差異的認定。例如朱迪斯.巴特勒(Judith?Butler)指出,須捍衛并珍重對群體身份的抵制,視其為從約束性本體論中的解放及向差異之多重意義永久敞開的場所。

這些各不相同的政治姿態同時也揭示了為什么交疊性理論家(及其他批評家)將后現代主義和后結構主義看作精英分子的話語。這樣的話語并非來自受壓迫的實際經驗,而是來自精英話語的理論推導。柯林斯把后現代視角的這一“新語言”描述成“學術市場文化資本的新形式”,“將那些無法接觸到這種排他性語言的人強行排除在外”。她將其形容為“終極性后現代反諷。操縱排他性語言的能力成為另一種標準,用以把黑人女性從合法化的智力工作中排除出去”。克莉絲汀·迪.斯特凡諾(Christine?di?Stefano)留意到后現代視角是如何解構人類代言范疇的:“其時在西方歷史,先前聲音受到壓制的人群為自己并代表自己的主體性而開始發聲”。

本文的宗旨便是將那些尊奉統治群體作用的環境史非中心化。我將用處于中心與邊緣地帶的女性的環境活動進行對比;不僅如此,我更強調,身處邊緣的女性既是女性主義又是環境正義的先驅。我認為后結構主義和交疊性分析在此都有用武之地,但其貢獻各有千秋。前者更多關注那些想控制、管理甚至消除被認為有害于國家的群體的生物權力和話語權力;而后者及環境正義視角的貢獻則在于看重社會活知識,此類知識來自受壓迫和被邊緣化的實際經驗。同樣受到重視的還有通過將身份政治尊奉為政治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集體力量。這些

理論視角綜合起來,闡明了性質不同但都很重要的批評洞見,用以分析蘊含于環境斗爭中的壓迫的多重性。

交疊性理論家的影響在于,他們要求更多地關注近二十年來環境史撰寫中明顯存在的種族、性別和階級議題。這些作者運用了一攬子理論視角,但我最看重的仍是對被邊緣化群體的環境關切。通過將這些零散的發現整合起來,我的目標便是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不同種族和階級的女性的環境話語與實踐進行梳理。將這些性質不一的信息整合成一種敘事,對讀者來說頗有教益。通過環境正義視角,我同時也將探討有色人種婦女對環境運動的貢獻,這甚至為對種族、階級及性別維度較為敏感的環境史學家所忽視。

一、歷史基礎

作為一種卓越的新型社會關懷,環境主義發軔于19世紀晚期的美國,是對都市化、工業化地區過度擁擠、毒霧籠罩和疾病橫行等問題的反映。19世紀末所謂的“邊疆的關閉”也引發了恐慌,即廣袤的公有土地正遭到鐵路、木材、礦業等商業利益搶掠、污染和毀壞。_些環保激進分子將注意力集中在人口更稠密的地區,而另一些則專注于野生動植物保護。這一時期的環境激進運動以“進步運動”(the?Progressive?movement)作為引領,其中的改革派絕大多數為白人中產階級男性及女性,他們同時謀求兩個目標:一是動用國家權力來控制巨型公司的過度行為;二是以公民行為來改善由工業化所引起的社會生活的惡化。

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葉,美國的社會和經濟狀況急劇轉型,有些史學家將這段時期稱為“二次工業革命”。幾個例子可以證明這些變化使得美國一躍成為那個時期最強大的現代工業國。1860年美國的工業總產值還在英、法、德之后,而到了1894年,美國的工業產值幾乎已等同于三國總和。內戰之前,美國的產業工人數量尚不及黑奴人口,而到了1990年代中期,其體量也達世界之最;女工人數也有了顯著增長,從1870年的34000增至1920年的200萬之多。01870年全國一半的工廠還在使用水力和蒸汽;至20世紀初,煤和石油已成為美國工業的主要能源驅動。伴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急劇發展,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從水、土地、空氣污染到野生動植物及自然資源的毀壞。

種族與族群關系也在發生著嬗變。內戰后的解放與重建為非裔美國人提供了受教育和向社會上層發展的短暫機遇,但這些機遇隨著聯邦軍隊撤離南方而急劇縮減。事實上,黑人歧視法案的嚴峻現實和針對非裔美國人的暴力升級,與對美國原住民愈益嚴重的壓制是同步進行的。1861年脫離美國聯邦的南方政府為1862年《宅地法》(the?Honestead?Act)的通過掃清了障礙,此前強大的南方勢力阻止了該法案,因為他們感到這會破壞蓄奴制的基礎。在內戰和重建之后,聯邦軍隊從南方調往西部,美國政府隨即專注開發西部邊疆。邊疆的關閉也預示著美國確立了移民殖民政策(settle?colonialism),并向著跨陸帝國轉型。然而,這一“邊疆”是通過墨美戰爭(1846-1848)巧取豪奪的,而與印第安人的戰爭也從17世紀一直打到1890年代,因而這些開發活動的種族與族群維度始終顯而易見。

二次工業革命對性別關系的一個重要影響是

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市場化。原先自家制造的產品現在可以購買到了,婦女無需生產面包、黃油、奶酪、肥皂、蠟燭及布匹之類的東西。1850年尋常家庭的自制產品,到了20世紀初有五分之四已銷聲匿跡,再不復返。伴隨著日常生活的這一轉型,新型性別話語出現了,如“真女性崇拜”(cult?of?true?woman?hood)和“分區學說”(doctrine?of?separate?spheres)。這些話語把家庭的私人領域規定為女性區域,而把家庭以外的公共領域規定為男性區域。然而,婦女的生活與這一理想的匹配程度也因其社會地位而異。

分區說把富裕家庭的女性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但也把她們的活動規限在家里,從而對她們產生了約束。其后果是,參與環境運動的中上層階級女性不得不在捍衛她們的新活動時,視之為傳統賢妻良母角色的延伸。“城市家政”(municipal?housekeeping)一語便用于描述此類環保活動。在城市家政的旗號下,數以千計的婦女被吸引到與家庭有關的事務上,如保證家人享有安全的空氣、食物和水,或保護資源以美化生活、提升文娛活動以及改善子女教育。

二、都市環保活動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城市家政運動所關切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空氣和水的污染,垃圾清運,食品安全,以及工業領域內的健康和安全。生產電力的能源,例如煤,把黑煙和粉塵噴吐到空氣、水體和城市景觀之中。此類空氣污染不僅危及樹木等植物,也引發嚴重的疾病,如哮喘、氣管炎肺炎、黑肺病等。婦女在反煙霧運動中表現尤為積極,不僅由于煙霧損害家人身體健康,也因為它妨礙了婦女的保潔工作。環境史學家卡羅琳.麥茜特(Carolyn?Merchant)引用密爾沃基市(Milwaukee)一位婦女的話說:“簡直沒法在家洗衣服……煙霧損害了家具、衣服、健康還有心情。”

其他嚴重的環境問題還包括生活垃圾和工業污染。在19世紀,將生活垃圾直接扔到馬路上不算稀奇,垃圾堆滿了大街小巷,發出惡臭并引起嚴重的健康危害。工業污染連同生活廢物給全國的水質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由于經年累月的濫用及疏于管理,美國都市圈的水體受到嚴重污染,以至于清潔水已成為公眾最為敏感的話題之一。至1880年代,城市開始安裝排污系統,以預防與水相關的傳染病,如之前幾十年間致死率極高的黃熱病和傷寒。很多白人中產階級婦女社團參與了地區、州級乃至國家級水體委員會,倡導對安全水源的保護。如麥茜特的描述:“婦女參與其中的道理在于,水源質量影響美國千家萬戶:純凈水意味著健康;污水意味著疾病和死亡。”

大多數環境史學家都將埃倫·斯沃洛·理查茲(Ellen?Swallow?Richards)尊為城市家政運動的創始人和“生態女性主義之母”。她是第一個對河流水質逐條進行勘察的科學家,她對主食產品的研究催生了國內第一部食品檢驗法。她促進了家居和廠間通風條件的顯著改善,還成功降低了工廠里危害性很大的自燃現象。理查茲還創立了名日“oekology”的新領域,她預料該領域能夠促進環境與家庭間取得一種更為科學且更具共生性的關系。它被稱為“家庭生態學”(homeecology),后來又被稱為“家政學"(homeeconomics)。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運動主要目標(如更安全的食品、空氣、水)的達成,很多人便忘記了這一運動初始實際上是與環境問題息息相關的。

有少數當代女性主義者對理查茲“生態女性主義之母”的稱號提出了異議。最大的質疑來自芭芭拉.埃倫賴希(Barbara?Ehrenreich)和迪爾德麗·英格利希(Deirdre?English)。她們對指向這一時期婦女的專門知識進行了批評,認為理查茲從未支持過婦女權利或參政權,因而算不得生態女性主義的先驅。她們還評價說,理查茲致力于婦女持家的科學技能,實則是在美化家務勞動,而且這只關乎中上層.階級婦女,她們有閑暇、有精力、有資源將自己的生活集中于家務及得無償的志愿工作上。這一批判恰成為本文對階級、種族及性別等問題的關注的示例。下面我將聚焦投身城市環保活動的積極分子,她們不僅是女性主義者,而且能超越自身狹隘的種族和階級利益,關注更多的問題。她們是當之無愧的生態女性主義與環境正義運動先驅。

三、都市環境激進思潮中的生態女性主義與環境正義運動先驅

城市環境問題影響到了所有人,但受害最嚴重的莫過于住在市中心的窮人及勞工階層,尤其是新移民和非裔美國人。盡管有大量證據表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環境問題主要來自城市及工業污染,但經常受到指責的是非裔美國人和新移民,他們被視為白人為主的國度里健康問題的起因。這一將黑人和移民當作“病菌攜帶者”的觀點在全國都有附和之聲。例如,麻省衛生委員會1850年的報告宣稱:“移民要對城市環境惡化和疾病擴散負主要責任。”類似的情況是,雖然非裔美國人的高死亡率和發病率是由各類環境因素造成的傳染病引起的,但彼時的科學及醫學委員會均將非裔美國人當作“健康危害”。不僅如此,此類科學話語還與其他把這些群體看低一等的種族主義話語一起,從意識形態角度闡述了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城市規劃政策,助長了對這些群體的隔離(segregation),或曰強制集中居住(ghettoization)。如后結構主義及怪異理論家伊芙·塞奇威克(Eve?Sedgwick)所言,當不同來源的話語匯為一個聲音時,其威力便大大增強。

不過,交疊性及環境正義的分析將揭示,東歐移民一方面飽受社會歧視,但另一方面其白種性卻能助其在政治,上與“進步派”、工會及白人社區站在一起,發起了“進步時代”一些較為成功的環保斗爭。分析還揭示,邊緣地帶的勞動婦女能夠跨越階級和種族界限,從而更具批判的深刻性。華盛頓所研究的白人社區工作者在改善移民環境的斗爭中發揮了杰出作用。在她們之中,華盛頓將赫爾館(the?Hull?House)的婦女工作者尤其是瑪麗.麥克道爾(Mary?McDowell)譽為“芝加哥環境正義運動之祖母”。麥克道爾是自學成才的環衛工程師,研究過歐洲的廢物處理,并嘗試將其運用于美國。她被稱作芝加哥的“垃圾夫人”,聲譽卓著,因為她不遺余力地對芝加哥河的一條支流進行了清淤,這條河由于畜牧場傾倒污物而到處泛著泡沫。簡.亞當斯(Jane?Addams)是首位受命督查市政衛生的女性,她的赫爾館女子社團對城市垃圾收集體系進行了系統性調查,為衛生部門門提供了關于所涉危害的大量數據。流行病學家愛麗絲哈密爾頓(1869-1970)貢獻了必要的科學證據,幫助赫爾館對傷寒及其他“污染物疾病”的防治手段進行了革新。這些女性都是婦女權益強有力的擁躉。

最早關注工作場所環境危害的活動家中有不少也是投身勞工組織工作的婦女。多希塔.泰勒(Dorceta?Taylor)指出,至19世紀晚期,美國的工傷事故率為全球最高。從1880年到1900年,35000名工人死于非命,每年另有50000人受傷。牽涉婦女的最嚴重的工傷事故,是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導致146名制衣女工喪生。環境史學家羅伯特·戈特利布(Robert?Gottlieb)探討過女性活動家為改善工作場所條件作出的努力,尤其關注諸如哈密爾頓和弗洛倫斯·凱利(Florence?Kelley)以及社會主義女權活動家羅斯·施奈德曼(Rose?Schneiderman)和克里斯托爾·伊斯特曼(Crystal?Eastman)所發揮的重大作用。施奈德曼在三角內衣廠大火中喪生的婦女的追思會上慷慨陳詞,之后協助組織起國際制衣女工聯盟,并領導了該聯盟于1913年發起的罷工。她還積極推動爭取婦女選舉權的運動,支持1917年允許婦女投票的紐約州選舉權法。伊斯特曼是紐約第一部工人補償金法的起草人,這部法案成為美國其他各地類似法條規的樣板。她同時也是女性主義理論家和活動家,其最著名的作品是《婦女與革命》(Women?and?Revolution,1919)。

無政府主義者艾瑪·戈德曼(Emma?Goldman)如今最為人所知的當屬她對婦女與工人權益的強力支持。然而史黛西·阿萊默(Stacy?Alaimo)則指出,戈德曼和其他左翼女性一樣,也運用自然的概念來加強勞工組織運動。在其首版于1907年的日志《大地母親》(Mother?Earth)中,戈德曼將“大地母親”的隱喻形象塑造為“只為人民大眾著想,而并不關心中產階級家庭”。她使用這一意象來生動地抨擊資本主義體制:“大地母親那豐滿的胸懷里,蘊藏著廣闊富庶的資源,她向所有逃離橫征暴斂的土地而投奔她來的人,伸展出誘人而熱切的手臂一大地母親甘愿把自身奉獻給她所有的孩子。可很快,她被少數人搶掠了,被剝奪了自由,被插上了圍欄,成了滿腹狡詐、無恥奸佞之輩的獵物。”

由于這些活動家關注勞動階級,因而被貶稱為“陰溝社會主,義者”(sewer?socialists),并在1919-1920年間的“紅色恐懼”(the?Red?Scare)中遭受迫害。連赫爾館的女性都成為受害者,雖然她們大多數人并沒有信奉社會主義。亞當斯、伊斯特曼和戈德曼受到聯邦調查局的監控。伊斯特曼的激進刊物《解放者》(The?Liberator)遭禁,她也上了黑名單。有著俄羅斯移民身份的戈德曼日子更不好過,她被抓捕并在1919年連同其他200名海外出生的激進分子被驅逐至蘇聯。這暗示著,除了種族、族群和階級維度之外,政治立場亦能將某些人置于更受屈從的地位。

不過,如環境正義活動家所認同的,種族仍然是最突出的問題。在這一時期,非裔美國環境運動面臨著最為嚴重的都市環境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種族隔離加劇了都市的過度擁擠。在20世紀頭二十年,大約有770000黑人迫于黑人歧視法案以及南方不斷升級的暴力沖突而遷往北方,雖然這其中還有別的原因,如棉鈴蟲等環境災害以及工業區工作機會的吸引力等。僅在芝加哥一地,黑人人口于1915年至1919年間翻了一番還多,而婦女在這些移民中比重頗高。2黑人移民的急劇增長造成了激烈的競爭,不僅僅是求職問題,還表現在對都市空間的爭奪上。其實很多史學家都有結論認為,地理空間,特別是住房,是美國最血腥的種族騷亂——1919年芝加哥種族騷亂(4天時間里38人死亡,537人受傷,1000人無家可歸)背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此類暴力沖突表明,邊緣人群在作出政治選擇時,種族問題才是關鍵。“進步派”以及大多數工會和社區服務所(settlement?house)在這一時期都受到了孤立,因而出于改良都市環境的目的而修建的林蔭道,卻無法為非裔美國人所享有。白人移民能夠和受到孤立的組織聯手,從而采取一種較具改良主義的政治路徑,但是非裔美國人卻被迫走上更加暴力的抵抗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環境斗爭中,黑人婦女社團的作用在環境史中是缺席的。然而正是這些社團為遷徙到北方城市的非裔美國人提供了幫助。就連對種族、階級及性別敏感的環境史學家在討論城市家政時也忽略了這些黑人婦女組織。另外,女性主義史學家在討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黑人女性社團時,也極少將她們的慈善活動與其從事的環保運動聯系在一起。

1890年代,不少城市的黑人婦女社團開始組建聯盟。及至1896年,三個最大的聯盟統一為“全國有色人種婦女社團聯合會”(National?Association?of?Colored?Women?Clubs,NACWC)。NACWC囊括了逾百地區婦女社團,創立時間先于“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Colored?People,NAACP)。女權主義者艾達.威爾斯一巴奈特(ldaWells一Barnett)于1893年協助組織起芝加哥最早一批婦女社團,以及第一家社區服務所——“黑人聯誼會”(the?Negro?Fellowship?League)。巴奈特被稱作“黑人的簡·亞當斯”,盡管這兩位女性的出身、成長及職業命運相去甚遠。“聯誼會”沒辦法像赫爾館那樣獲得政府項目或是社會服務資源,因為它運作于一座種族上充滿敵意的城市里;它也不像赫爾館的女性領導那樣有錢有關系,能夠拉來贊助。

黑人婦女社團運動的重要領袖中有婦女權益活動家,如約瑟芬·圣·皮埃爾.拉芬(Josephine?St.Pierre?Ruffin)、瑪麗·丘奇·特勒爾(Mary?Church?Terrell)、范妮·巴里耶·威廉斯(Fannie?Barrier?Williams)、維多利亞·厄爾·馬修斯(Victoria?Earle?Mathews)、盧金娜.霍普(LugeniaHope)以及瑪格麗特·默里·華盛頓(Margaret?Murray?Washington)。這些黑人社團的女性出身中產階級,但即便如是,她們在跨越階級壁壘,關注窮苦及勞工階層婦女的問題上也要比白人社團的女性成功得多。史學家保拉·吉丁斯(Paula?Giddings)在解釋這一差異時認為,中產階級黑人女性認識到,所有的黑人婦女都屬于占有資源最少的人群。瑪麗·丘奇·特勒爾是彼時最富有也是受教育最好的黑人女性之一。她寫道:社團成員“決心要盡可能地去接觸婦女大眾……只有通過她們才能決定我們民族里婦女的氣質”。其他史學家也一致認為,“助人者和被助者的距離要短很多”,從時間上說是如此,因為很多中產階級婦女躋身上流的歷史并不悠久;從空間上看也是這樣,因為所有階層的黑人婦女都居住在隔離區。

黑人婦女社團的環保活動更接近于白人的社區服務所而不是白人婦女社團。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在城市,她們更多參與城市家政活動而非野生動植物保護。她們開展家庭及小區的大掃除,致力于減少由不安全的空氣和水引發的污染物疾病。“亞特蘭大街道聯合會”(the?Atlanta?Neighborhood?Union)是這一時期創建的一個優秀機構,于1908年在盧金娜·霍普的領導下發起,先后成立了一家托兒所、一家幼兒園及一家醫療中心,用于醫治肺結核和其他污染物疾病。至20世紀20年代,近一千名兒童每年都能得到體檢。0聯合會另招募黑人大學生,對眾多黑人社區街道的環境條件進行調查,還研究具體問題,如受污染的水堵塞的下水道以及垃圾清運。

總體來看,黑人婦女社團比起白人同儕,有更重大的問題需要應對。地區政府和社會福利機構忽視或排斥黑人,這就使得黑人婦女團體走出尋常的慈善工作范圍,更關心社區發展。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的美國,不僅黑人棚戶區及貧民窟的健康狀況岌岌可危,而且對絕大多數黑人婦女而言,兒童保育是個更棘手的問題。如奧莉維亞·戴維森(Olivia?Davidson)所言,黑人婦女大多“不堪重負且營養不良”,不僅如此,她們“或多或少處于極度疲憊的狀態”。因此,黑人婦女團體要應對的社會問題具有整個生命周期的跨度:從日托所到養老院;既要資助缺金少錢的黑人學校及醫院,又要關懷北遷黑人的需求,其途徑是建立職業中心,并為無家可歸和危難當頭的婦女提供住所。范妮·巴里耶·威廉斯(Fannie?Barrier?Williams)如此表述道:“有色人種婦女的社團運動深人到了整個族群的各個亞社會層面狀況……而對于白人婦女,社團只是幫助業已占得先機的人,再推她們一把。”

四、保持與保護

當城市環保主義者關注現代化進程如何破壞了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并損害了人居社會環境時,城市環保主義者主要關注現代化進程是如何破壞人類生活的社會環境,而保持主義者(conservationist)和保護主,義者(preservationist)則主要關注其如何摧毀野生動植物與荒野。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環境史學家都很細致地強調了社會階級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保持和保護運動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實際上,最早一批關切荒野自然在商品經濟大潮中趨于消亡的美國公民,是更看重自然的美學、娛樂、教育功用的人士,包括遠足客、露營者、觀鳥愛好者、自然文學家、藝術家及科學家。最早的自然保護組織如奧杜邦協會(the?Audubon?Society,創建于1886年)和塞拉俱樂部(the?Sierra?Club,創建于1892年)便反映了精英分子的關注點。

有充分的文獻表明,早期保持和保護運動的領導者為中上產層階級的白人男性。不少史學家探討過性別問題如何影響了這些男人對荒野的欣賞。中上層階級男性對男性氣質的擔憂在19世紀末進一步加劇,因為城市化、工業化和政府、法人單位的官僚化為白領階層提供了新型的辦公室工作,這些工作被視作“柔弱無力”。納什(Roderick?Nash)認為那時的有錢男性想借助荒野探險來培養自己的“強健”和“陽剛”。

這些富裕階層的很多女性積極投身于環境保持和保護,其中有些甚至擔任了州或地區級別的領導職務。她們把對自然的興趣與改善家居、小區及市政環境或子女教育相提并論,而只要存在著這種聯系,她們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活動便被視為“正當”的。對女性與自然關系的富于情感化的認知,也吸引她們投人到環保事業中。女性被比作鳥兒和花朵;不僅如此,很多女性自然作家還將自然擬人化,并野生動物安家描繪成與自身相似。例如,瑪麗.特里特(Mary?Treat,1830-1923)以昆蟲集藏著稱,在她的描畫中,幼蛛蛻殼猶如脫去了“童裝”。如此情感化的接近自然的描述方式,能夠撥動女性和兒童的心弦,培養他們對自然的欣賞。這樣的例子很多,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插圖畫家和環保主義者比阿特麗克絲·波特(Beatrix?Potter)也是如此。

這些中產階級女性自認為有義務以認真的態度把閑暇時間用于公益,而自然研究便成全了她們,正如還有別的人投身慈善事業一樣。富戶人家常常設有鳥舍、溫室以及大面積的花園,不僅為了增加美感,也為了彰顯主人的學識和對鳥類及植物的鑒賞力。此類知識因其特殊的地位而受到垂青,可以給這一階層的,人增添文化修為而顯得與眾不同。當今的階級理論家指此類知識為“文化資本”。于是,富裕的白人女性所從事的保持與保護工作的特點便是糅合了情感、美學、科學路徑,并輔以地位與文化資本的展示。在19世紀,植物學和鳥類學的業余愛好被視為尤其適合女性的事業,前提是避免討論植物和鳥兒的生殖問題。女性的花園俱樂部、早期奧杜邦協會的婦女分會,對于促進野生動植物保護運動和女性的自然研究都功不可沒。這些女性起初還只是引以為居家愛好,但其中一些將自己的技能轉化成科學家、教育機構和聯邦政府的事業。有的甚至因接受了這些挑戰而與本階級其他女性發生了直接沖突。例如早期的奧杜邦協會對飾配羽毛的風尚提出了抗議,而且還成功地向全國婦協聯合會(National?Federation?of?Womens?Club)提出申訴,要求減少這一野蠻行徑。

全國范圍內的白人婦女組織也在致力于保護、保存自然景觀。麥茜特所整理的文獻便反映出婦女們拯救美國森林的種種壯舉: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婦女挽救了紅杉,東海岸的賓夕法尼亞林業協會(Pennsy?Ivania?Forestry?Association)也是由女性創立的。與此類似,“美國革命女兒會”(Daughters?of?the?American?Revolution)在促進阿巴拉契亞水域、哈德遜灣巖壁以及尼亞加拉大瀑布的保護上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塞拉俱樂部向婦女提供了與荒野保護相關的各種活動機會,甚至蘇珊·安東尼(Susan?Anthong)于1871年對約塞米蒂保護區的訪問也被看作是爭取加州選舉權運動中的“頭條事件”。然而,19世紀中上層階級女性的環境關切大多規限于體面的婦道角色之中,只有個別人支持爭取婦女選舉權。“全國保護大會”(the?National?Conservation?Congress,1909)的女性將其環保活動與傳統的性別角色聯系在一起,并體現在如下口號中:“真正保護婦女、家園和孩子。”

雖然上述白人中產階級保持主義者和保護主義者并沒有對傳統性別角色提出實質性挑戰,但其中一些言論和做法與生態女性主義的觀點倒是不謀而合。就連其情感化和擬人化的自然描繪,也催生了日后生態女性主義者所謂的“關愛倫理”(ethicofcare),即對自然的一種感同身受的接觸方式。她們將自然視作鮮活的現實而非需要人類去控制的被動客體,從而使人意識到所有生命間的相互關聯。她們的活動使婦女在科學及與自然研究相關的領域內有了立足點,她們還鼓勵女性把自家個人化的世界與科學、政府、工業等公共區域聯系在一起。

五、保持與保護運動中的生態女性主義與環境正義先驅在白人中產階級女權主義者之中,景觀保持主義者中發出女性主義最強音的當屬瑪麗·奧斯汀(Mary?Austin,1868-1934)。正如薇拉·諾伍德(Vera?Norwood)所指出的,奧斯汀可謂這一時期自然作家中將對自然的統治與對婦女的壓迫聯系在一起的“寂寞之聲”。在她的描述中,女性因接觸了野生動植物而“增添了活力”,從而在她的沙漠寫作中創造出一種“自由女性景觀”。阿萊默(Stacy?Alaimo)把奧斯汀的書寫形容為:“超越疆界,將土地描摹為女性主義庇護地,女人在此能夠逃離家庭的桎梏,把性別的禁忌像一只不合腳的鞋一樣拋棄。”與同代作家不同,奧斯汀還把自然寫得非常性感:“假如沙漠是女人,那我很清楚她會是何模樣:豐乳寬臀、茶色肌膚……她充滿熱情,但并非急不可待而是耐心十足一而且你無法撼動她,沒有辦法的,就算你給她所有的土地,只要在她欲望之外,哪怕只有一根茶色秀發的距離,她也不屑一顧的。

奧斯汀有17年時間在莫哈韋沙漠(Mojave?Desert)研究印第安人的生活,并堅定主張捍衛原住民權益。她的《少雨鄉》(The?Land?of?Little?Rain,1903)嚴厲抨擊了對荒漠地區盲目自大的開發行為。奧斯汀和其他自然資源保護論者一樣批判現代化給環境帶來的破壞,但她對由性別和種族產生的壓迫行為更為敏感,這使她的寫作卓爾不凡。

在自然文學經典與自然保育運動中,有色人種婦女的相對缺失,可歸因為這些婦女與自然更為錯綜復雜的關系,同時也是由于“統治集團對其另類價值的抵制”。實際上,很多交疊性理論家探討過種族主義的刻板印象,即負面地將非裔美國人和美國原住民婦女定位為“更接近于自然”,原因在于她們比起白種女性來更“野蠻”或更具“動物性”。此類種族主義刻板印象在談到性愛時,其.言論尤其危險;與白種女性相較,有色人種婦女因其“動物本性”而被認為性行為放蕩。甚至黑人中產階級婦女也不得不“捍衛黑人婦女”,正因為存在這樣一種觀點,即所有的黑人女性“都深陷于數百年的愚昧野蠻和道德敗壞之中”。

原住民美國婦女同樣也被傳教士和殖民地居民描繪成性行為混亂。后結構主義及怪異理論家格雷塔·加德(Greta?Gaard)認為,不受基督教強加的、受到嚴格控制的異性戀行為,便被白人殖民者視作有悖常理。傳教士反對普韋布洛印第安人的異性戀,稱之為“獸行”,因為“他們的行為猶如動物,女人竟公然地四肢著地”。德文.米赫蘇拉(Devon?Mihesuah,2003)的交疊性分析中說到,土著女人的衣不蔽體也被殖民地居民視為有傷風化,而當地女也往往被認為是人盡可夫的性玩物。

還有其他不乏刻板印象的描述認為非裔美國人“對自然麻木不仁”,這種成見使得非白人作家的聲音很難進入自然文學的經典殿堂。對此,女權主義者小說家、民俗學家佐拉.尼爾·赫斯頓(Zora?Neale?Hurston)十分憤怒。她嚴厲抨擊白人把持的出版社只接受白人中、上產階級作家有關“高級情感”的故事,并指出:“讀者大多仍然無法理解,一個黑人除了性愛的激情,還能體驗到什么深沉不渝的愛。他們根本不去想廣大黑人還能有感于春秋的絢麗、夏天的華美及冬天的莊嚴……。”令赫斯頓的憤慨更具諷刺性的是,在對浪漫主義自然詩歌最早的貢獻中,就有美國第一位出版詩作的黑人菲利斯.惠特利(Phillis?Wheatley,1752-1784)。她在《暮色頌》(“An?Hymnto?Evening”,1773)中贊美日落:“美色鋪展,染盡九重天!/但西邊因最深的殷紅而輝煌無限:/我們的胸懷或也因德行而激蕩,/成為我們天主下凡的鮮活廟堂!

同一時期的黑人婦女主義者(womanists)也強調指出,蓄奴制和種族壓迫給非裔美國人對自然的態度帶來了很壞的影響。牙買加.金凱德(Jamaica?Kincaid)矛頭直指“花園里不平靜的世界”,批評美國人把精英分子的花園當作不朽功業來加以保護。

她揭露說,這樣的花園經常是由奴隸勞動以及/或者窮苦的有色人種的勞動修建并維持的。咱人精英分子那些漂亮而修繕齊整的花園代表的不過就是有色人種的勞苦之地,這一點在很多環境及奴隸史中有所強調。諾伍德(Vera?Norwood)提到,哈里特·雅各布斯(Harriet?Jacobs)于1861年化名為琳達·布倫特(Linda?Brent)發表的《女奴遺事》(Incidentsin?the?Life?of?a?Slave?Girl),便講述了諸如此類的問題。雅各布斯用花園的意象來將白人女主子優渥的生.活與女奴的境遇進行對比。花園里的白人女主子象征著嬌寵、純潔和文雅,而女奴則被當作未開化的、只知負重或繁殖的牲口一樣對待。雅各布斯描寫試圖逃脫奴役時,仿佛走進了“一個黑暗的自然世界,遍地沼澤、蛇蝎、蚊蟲,每每轉身皆有性命之虞”。保持主義者把自然看成一個崇高的遁世之地,這與雅各布斯充滿社會真實經歷的描述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觀點認為,艱辛的勞動會使人對自然心生敵意而了無美感,這樣的看法解釋了為何自然保護運動的領導者多為中上層階級。然而,源自口述史中的一種觀點更加微妙,它揭示了那些與自然密切接觸的被統治群體是如何看待,自己從勞動經驗中掌握的知識優于統治階層的知識。勞倫斯.萊文(Lawrence?Levine)在研究黑人民俗文化時引用了一位黑人女子的話,她相信自己比主人更知道本地的花鳥魚蟲,而“白人就知道鉆林子,啥也不懂”。再看看印第安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當有部族成員接受了正規教育學成歸來時,族人卻說:“我們有些年輕人……學習了各個門類的科學;可是他們回來時連跑步都不行了;對森林里的生活方式一無所知;既不會防暑也不懂御寒……不適合做獵手、武士,也當不了謀士,百無一用。”

金柏莉·史密斯(Kimberly?Smith)在研究黑人話語時提出,“自然美”以及其他環境主題是很常見的,但黑人作家傾向于在其自身家居和花園語境中討論自然美,而不是在荒野中。對非裔美國人的花園的研究表明,黑人女性更喜歡家養植物而不是從商店里買的品種,更愛裝飾性的花卉而非白人中產階級花園里常見的灌木。黑人的院子里常常花團錦簇顯得很漂亮,因為院子是用作露天房間的。這種偏好也反映了在貧困重壓之下努力要開掘美好事物的嘗試,這在交疊性理論家探討花園及她們先輩的美學體驗時都有所提及。

對黑人話語及口述史的運用都反映了人們想找回社會活知識和被統治群體的知識。如前所述,深受后結構主義和交疊性理論影響的學者呼吁說,我們亟待發掘這樣的知識來替代正統教育和科學的知識體系。然而在19世紀,類似的學術評價少之又少,僅有的相關言論也常常與浪漫主義文學相提并論。例如,“高貴野蠻人”(noble?savage)的概念在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Jlames?Fenimore?Cooper)的《皮襪子故事集》(Leatherstocking?Tales,1823)和沃爾特·惠特曼(Walt?Whitman)的《草葉集》(Leaves?of?Grass,1855)中都能找到,這反映了對社會活知識的認同,尤其是來源于嚴酷的生活體驗和未經傳授的知識。高貴野蠻人是沒有受到文明羈絆的人類,他們與自然和諧共處,既彰顯高尚的德行,又不乏源自生活經驗的智慧。盡管這一概念亦屬浪漫化的、移民一殖民者的刻板印象,但還是促使人們欣賞各個土著民族,雖然同時又將他們打入另冊對待。

當代某些生態女性主義作品也存在類似的刻板印象,例如瑪麗亞米斯(Maria?Mies)和范達娜·席瓦(Vandana?Shiva,1993)及阿里爾·沙列(Ariel?Salleh,1997)的著作。其中,處于前現代、蒙味的土著民族被描繪成不折不扣的環保主義者。他們從不剝削自然,從不竭澤而漁,他們的生活方式、精神狀態和文化實踐都與保護和滋養自然緊密相連。這一形象與后來者形成了反差——現代的、有生意頭腦的殖民者對自然只知索取不懂奉還,傲慢地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更高等、更進步、更文明,總體而言也更優越。

相比之下,更注重差異化及解構思想的生態女性主義者對把土著民族形容為環保斗士的做法提出了批評,認為這是一種“有損人格的異化”(de-meaning?exoticization)。后結構主義者諾埃爾·斯特金(Noel?Sturgeon)便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樣的本質主義描述其實復制了一種需仔細體味的種族主義,它內在地建構起現代與前現代的二元對立,從而繼續將土著民族置于“文化之外”。交疊性理論家和環境正義活動家傾向于認為,此類描述以帝國主義姿態擅用了土著人的精神傳統,相關例證可見安迪·史密斯(Andy?Smith)的《借助反殖民框架的生態女性主義》。

不僅如此,由于歷史記錄的稀缺、原住民部落的異質性以及海量文獻的彼此矛盾,根本不可能給出一般性的結論,來斷定在與外來文明接觸之前美國原住民是否算得上是環保人士。不過南希·昂格爾(Nancy?Unger)倒是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土著女性的生態貢獻之一在于“幾乎普遍存在的超常哺乳期”,這降低了生育率,使得部族人口更具可持續性。撇此不談,我們并不清楚土著民族是否如當今某些生態女性主義者所言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

具有更扎實學理基礎的生態女性主義者則認為,在與外來文明接觸之前的土著婦女經常享有更高的地位,這是由于她們在經濟和精神上的重要地位,也因為很多部落屬母系氏族傳承。部落宗教大多包含女性神靈或宇宙觀,促使原住民婦女去思考自然在人們生活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米赫蘇拉(Mihesuah)探討說,納瓦霍語關于“母親”的說法便象征著土地、羊群和玉米納瓦霍人三大生活基礎。阿帕奇人的大地母親被喚作易女”一能夠自我更新的實體,其作為女人的生命輪回象征著植物的生長周期。切諾基女人相信,她們生自“玉米母親”,對這一女性實體,麥茜特也曾花不少筆墨討論過。然而,美國殖民勢力的勝利意味著原住民這種“異教”生活要遭到禁止,尤其是在1883年引入《印第安宗教犯罪法案》(the?Indian?Religious?Crimes?Code)之后。在此時期,占統治地位的父權話語也意味著美國政府部門門鼓勵男性接管農業生產,同時教導女性要順服其夫其父的權威。所有這些因素都削弱了土著婦女的物質和精神優勢,并使她們更遠地疏離自然。

然而,殖民主義并不是統治處于邊緣地帶民族的唯一話語。后結構主義使我們警惕地認識到,甚至進步言論也可能具有壓迫性和排斥性。0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些在環境主義者眼里貌似進步的敘述,事實上對于有色人種而言危害尤甚。在以美國原住民為創作主題的著名畫家喬治·凱特琳(George?Catlin,1796-1872)的展望中,國家公園的建立既能挽回正在消失的荒野,又可以拯救日益沒落的原住民。可正如麥茜特所指出的,“美國環境史的陰暗面”在于,備受頌揚的國家公園的創建,其后果是為了供富人娛樂而驅除了園區內大部分原住民。麥茜特總結說:“為了土著民族的未來,人們保存了他們的過去,卻不理會他們現今的存在。”

非裔美國人的經歷大體相同。1850年代紐約中央公園破土動工時,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Imsted)及其手下倚仗土地征用權這一尚方寶劍,拆毀了逾300座居民點,包括塞內卡村的黑人區。類似的情況是,保留地、強迫集中居住點以及驅逐行動都反映了歷史上其他各種遷離手段的存在。0這些手段給有色人種的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以上分析表明,當后結構主義通過交疊性及環境正義視角來深人審視生命權力和話語權力時,我們能更加明白,被認定為邊緣性或對白人國家的生活存在威脅的各種群體是如何受到管控甚而被肆意滅殺的。

六、結論

本文綜合了多位環境史學家的著作,研究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自不同階級和種族的女性是如何通過城市家政運動以及/或者早期自然資源保護主義運動來表達對環境問題的關切的。這些女性大多并非女性主義者,也沒有公開挑戰傳統性別角色;但是她們發展了新的話語和實踐,有助于婦女和兒童更好地欣賞自然。白人中上層階級女性也利用自己的婦女社團和組織關系助力早期環境運動;雖然她們大多數支持傳統性別角色,但還是成功跨越了約束其生活的私人/公共區間的分野,既有益.于自然保護,又改善了社會生活。

本文在交疊性理論和后結構主義的啟發下,從環境正義的角度出發,著重指出曾有多位女性在環境問題與性別、階級與種族壓迫之間建立了更廣泛也更重要的聯系。瑪麗·奧斯汀、簡·亞當斯、瑪麗·麥克道爾、艾瑪·戈德曼、羅斯·施奈德曼、克里斯托爾.伊斯特曼、艾達·威爾斯-巴奈特、盧金娜·霍普等女性,不愧為“生態女性主義與環境正義的先驅”,因為她們既倡導婦女權利,又為邊緣人群的環.境問題奔走呼號。她們都與勞工階級和不同種族、族群的窮苦人民并肩戰斗,甚至也積極爭取與中產階級合作。奧斯汀在莫哈韋沙漠的印第安人中間生活過多年;而與赫爾館和黑人婦女社團有聯系的勞工組織領導人及/或女性,常常與窮人、移民及/或非裔美國人在一起生活、共事。她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經歷以及社會活知識使她們更得要領,更理解邊緣人群的環境問題,從而可以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種種社會不公正。不過由于主要聚焦于環境階級壓迫和種族歧視,她們被劃為激進左派,受警方監視甚或遭到驅逐出境。其中一些也并未受到環境史研究的重視,例如黑人女性社團對環境運動的貢獻。

如果我們還想發掘和重塑生態女性主義者的歷史,就必須保證邊緣人群的應有位置不能被排除在歷史之外。先驅們的遠見卓識被塵封于歷史,為此,我們必須更嚴肅認真地使之重見天日,要致力于將統治話語去中心化,并將被邊緣的推向中心。惟其如此,我們才能汲取過去的教訓,去構建一個無所謂邊緣與中心的未來。

(本文原載Feminist?Formations,vol.23,no.2,Summer?2011,pp.1-25。此次翻譯已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授權。)

責任編輯:安吉?王俊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19p|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国产丝袜91|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第一页| 亚洲男女天堂| 69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呦女精品网站|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亚洲最新在线| 国产青榴视频| 天天色天天综合|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亚洲va视频| 婷婷在线网站| 久久激情影院|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亚洲欧美成人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9啪在线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色综合综合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福利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精品|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无码 在线 在线| 婷婷亚洲天堂| Jizz国产色系免费|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欧美有码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99视频在线| 久操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久久伊人操| 亚洲午夜片|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