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河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邊陲,興邊富民行動實施以來,按照國家的部署,各級政府通過規劃制定、資金支持和項目安排等方面大力支持邊境地區發展。深入研究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新舉措,對于興邊富民的重要作用,能夠助力饒河牢牢把握國家實施興邊富民行動這一重大發展機遇,進一步改善邊境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助力。
一、饒河縣農村黨組織的基本情況
饒河縣共有9個鄉鎮黨委,79個農村黨支部,基本情況如下:
1.2017年全縣換屆后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基本情況。年齡結構:村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45歲,初中及以下學歷50人,女書記2人,少數民族5人。連選連任的49人,新當選的30人。采取公推直選方式村30個。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的7人。全縣村黨支部委員(含書記)共249名,平均年齡43歲。
2.農村黨員隊伍基本情況。全縣共有農村黨員1723名,其中35歲以下278人,36—60歲的1121人,60歲以上的324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19人,專科31人,中專60人,高中259人,初中及以下1353人;流動黨員47人。
3.大學生村官基本情況。全縣共有兩批在崗大學生村官14名。
二、饒河縣農村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1.農村黨組織帶頭人致富帶富能力較弱。饒河縣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與發達縣區周邊縣區相比,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依然不高,還有很多貧困弱勢群眾,如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是當前農村黨組織的首要任務。我縣農村黨組織帶頭人文化水平不高,思想還不夠解放,沒有創新意識,有部分村支書自身負債累累,還有部分村支書雖然自己脫貧了,但不能帶動全村走向致富路。
2.農村黨組織領導素質有待提高。2014年全縣村黨支部換屆后,全縣村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45.1歲,35周歲以下10人,占總數的13%,中專以上學歷20人,占總數的25%。村級干部年齡結構老化、學歷不高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些農村黨支部書記不懂不抓黨建;有的村干部服務群眾意識不強,素質和能力亟待提高,引領發展和帶頭致富作用不突出。有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法治意識,法治思維不強,甚至有部分村支書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涉黑涉惡等問題。
3.基層基礎保障有待進一步改善。79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目前各項設施配套、能夠達到經常和正常使用的較多,個別村需要重新改造升級;大多數活動場所雖有辦公和會議桌椅,但冬季缺少取暖設備和經費。
4.日常管理工作還不規范。有的村黨組織紀律松懈,組織生活不規范,對流動黨員的管理不嚴。有的黨員不能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眾,甚至還不如一般群眾。有的村務、事務、財務管理不規范、不公開,有的村兩委班子決策不民主,不按程序辦事,偏親向友,甚至違法違紀,損害集體和群眾利益。
5.村級后備力量薄弱。 由于一些農村青年外出創業、務工,導致農村黨員隊伍出現了老化、弱化和斷層現象,農村黨員中35歲以下的僅占15%。同時,個別帶頭人不注重發展黨員和培養后備力量,致使村級班子后繼乏人。有的村發展黨員不規范,存在偏親向友,近親繁殖和多年不發展黨員的問題,致使后備力量儲備嚴重不足,導致青黃不接,后繼乏人。
6.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一些村“兩委”班子發展村集體經濟缺少實招、硬招,全縣僅20%的村有集體經濟收入來源,解決基層黨組織“無錢辦事”問題比較迫切。多數村依靠轉移支付資金維持運轉,除去村干部工資所剩無幾,全縣72個村有外債,總額達到近3000萬元,基層黨組織沒錢辦事、沒資源服務的問題比較突出。另外,農田路、水利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三、做好饒河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對策和措施
1.選好管好用好帶頭人。在選拔村黨支部書記時應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選擇政治素質強、群眾關念強、服務意識強、帶富能力強,有公道之心和奉獻精神的人擔任。在堅持政治素質標準的前提下,打破身份、籍貫等條條框框的限制,積極探索"海選"、"兩推一選"、公開招考、聘任制等方式,面向本村、本鎮、本縣,面向社會選拔,真正讓政治過硬、能力較強、群眾公認、作風扎實的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對那些確實沒有合適人選的村,可以從鄉鎮機關和縣直單位選派能力強、頭腦靈活、有發展潛力的年輕黨員干部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或由鄉鎮領導干部兼任,也可以引導和選派優秀大學生擔任和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或聘任。
要加大包扶力度,幫助帶頭人理清發展思路,搶抓契機,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方向。要傾力支持帶頭人在主導產業發展上項目,逐步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要堅持規劃先行,發揮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加快建設“美麗鄉村”。要引導農村黨組織帶頭人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全程監督。要認真落實黨員干部為城鄉群眾辦事全程代理服務制度,引導農村黨組織帶頭人真心服務群眾。
2019年底前全縣范圍內推行一肩挑,對于不適合擔任村支書職位的免去職務,暫由被村民選為村主任的人選,擔任村支書,然后加強監督。如村主任未入黨考察入黨,村主任職務由鄉鎮政府派人兼任。為了調動支部書記工作的積極性,可以制定相關標準,每年對全縣農村進行拉練評比,選出十佳鄉村和十佳村支部書記進行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以此來促進基層黨建和農村發展。
2.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凡是村級重大事務和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都應該按照“四議兩公開”的工作法決策、實施。比如:新農村建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村集體土地的承包、租賃情況;集體資產購建與處理;村級建設規劃、農村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和制度的落實等。要規范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進一步規范村級民主監督的內容、權限和程序,落實好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
3.強化基礎保障。基層組織運轉經費,活動陣地、基層干部報酬和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要在納入縣財政預算的基礎上,各級黨組織、部門也要加大對農村黨建的投入和支持,建立穩定的經費增長機制,全力解決基層黨建經費不足的問題,形成常態化經費投入保障機制。要繼續實行縣級領導和各單位包扶鄉村工作機制,把更多人力、財力、物力投向農村,讓基層有條件、有能力為群眾服務。要規范合理使用基層黨建工作經費等各項資金,特別是要注意幫助基層組織解決困難和問題,給基層組織服務群眾的資源和政策。要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組織員隊伍,可以整合利用鄉鎮現有人員,常年保證有專人抓黨務,真正把農村黨員發展、流動黨員管理、民主評議黨員、支部組織生活等一些基礎工作抓扎實、抓到位。吸引外力資金投入,幫助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得到金融貸款或者融資。
4.加強教育管理,增強黨員隊伍整體素質。黨員隊伍的素質能力,決定著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影響著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按照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堅持新時期黨員標準,嚴格程序,認真落實“四項制度”,切實把好黨員隊伍“入口關”。重點抓好在優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備干部、婦女中的發展黨員工作,不斷壯大黨員隊伍力量,改善黨員隊伍結構。加強對基層發展黨員工作的跟蹤管理,堅決杜絕出現連續數年不發展黨員的農村黨支部。加強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保持一定數量的入黨積極分子常數,確保發展黨員工作“長流水不斷線”。堅持從嚴治黨方針,加強對村集體經濟法人監管巡查。針對不同類型的基層黨員加強管理、分類指導,充分發揮作用。建立完善村支書定期培訓機制。
5.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以13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分類指導,推進整頓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縣黨政班子成員帶頭包保整頓,從優秀機關干部、企業家中抽調精干力量向各村選派了“第一書記”并注意發揮他們在爭取政策、招引項目和對接市場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向軟弱渙散社區選派了“第一書記”。“第一書記”在促進基層班子團結、落實各項制度和引領發展、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采取政策性資金投入一塊、各單位幫扶解決一塊、村集體和村民自籌及投工、投勞參與一塊等有效辦法,共整合資金2000多萬元,幫助硬化和維修村內道路30公里,修砌路邊溝5000多米,維修農田路35公里,改造自來水管網3.5公里,扶持農民群眾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農家樂”旅游、蔬菜棚室生產、綠色水稻種植、東北黑蜂特色養殖等富民項目。
參考文獻:
[1]《黨章》
[2]《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
[3]《黑龍江省興邊富民規劃》2016-2020
作者簡介:
王娜(1979--)女,中共黨員,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委黨校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