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 要:故事是幼兒了解世界、認識事物以及表現和表達情緒、情感的一種重要媒介。其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又夸張具有個性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幼兒,它對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大班教學中加入大量的故事環節,可以有效的塑造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以及生活習慣。
關鍵詞:故事教學;幼兒教育;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幼兒的行為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后天的教育、生活及實踐逐步養成的,幼兒園是人生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時期,幼兒園學習的內容附于形象事物的認知,而故事活動正符合這一特點,它可以在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帶動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大班幼兒時期有針對性的開展豐富的故事教學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時期內形成的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
一、故事教學有助于大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符合道德規范和原則要求的行為表現,良好習慣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不斷地滲透和教育中形成,大班故事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在教學中加入大量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的線索、情節發展進行分析,從而逐步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教師向幼兒提出的每一點要求之前,要事先考慮,根據幼兒的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漸進。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從而提升幼兒行為習慣。
1.優化教育活動,發展幼兒傾聽能力,養成良好傾聽習慣
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習慣,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學習能力。傾聽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幼兒知識技能的接受和掌握。在故事教學中,首先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聽的習慣和聽得興趣,吸引幼兒對故事感興趣。讓聽的興趣油然而生。其次,故事的選擇盡量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選擇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大班幼兒求知欲強,選擇的故事材料應該有一些深度,知識面廣可以讓幼兒從中學習一些生活技能和認知經驗。最后在激發傾聽興趣的基礎上,容易引起共鳴,鼓勵幼兒復述故事的大概內容,交互設疑、釋疑、解惑等等多樣的故事教學形式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幼兒傾聽能力。
2.啟發式故事教學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故事一般具有情節發展規律,在故事教學中,根據故事內容激發幼兒敢說,能引發幼兒對于故事的思考,做使其身心得到發展,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進行語言邏輯訓練,孩子是天生的探索學習家,孩子在故事情境中猜想、推斷、談論可以很好的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理解規則的意義,隨機滲透逐步養成良好規則意識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對人們行為的規范,是協調人與人之間和行為沖突的社會標準。故事教學中,我們經常用角色游戲扮演幫助幼兒理解規則的重要性,重視模仿榜樣的力量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二、故事教學有利于大班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
很多適合幼兒的故事都比較具有教育意義,教師選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講給幼兒聽,使幼兒能從教師所講的故事中了解到一些生活禮儀,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的故事教學不僅能使幼兒在故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
三、故事教學有助于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正如《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幼兒復述故事時如果只能講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形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過程,把握好故事的整體。通過多次的復述練習,幼兒的語言組織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故事是一種非常適合幼兒的教育內容,故事教學應用于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激發起幼兒對于探索世界的興趣,同時,有針對性的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給孩子展示的空間,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這對提高大班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故事材料,結合豐富的故事教學方法,鍛煉幼兒對事物的模仿能力,提升幼兒想象力以及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馬玉靜.淺談故事對大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7(29)
[2]黃艷峰.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
[3]孫曉飛.培養大班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幼教博覽,2015(6):73.
[4]陳銘.故事教學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J].教育(教學科研),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