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 勇文輝



[摘? ? 要]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職業院校規模不斷擴大,實訓室的數量不斷增加,實訓設備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原有的實訓室管理模式和方法已不能滿足需求。智慧校園建設穩步推進,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在實訓室管理信息化方面積極探索,陸續搭建了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訓室利用率信息系統、實踐教學管理系統,為實訓室建設與管理、數據與報表填報等事務進行網絡化規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在此基礎上,擬定了涵蓋“實訓室建設—實訓室運維—實訓室績效—實訓室安全”等四個維度的實訓室智慧化管理體系,借助信息化技術為各種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和信息預警。該校通過近幾年在實訓室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切實提高了實訓室使用績效,發揮了實訓室在人才培養中的支撐作用,培養了一批專業能力好、研究興趣厚、創新能力強的優秀學生。
[關鍵詞] 信息化;實訓室管理;高職院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3. 095
[中圖分類號] G647?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03- 0229- 05
0? ? ? 引? ? 言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2年建設300個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1]。2019年4月,根據教育部、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河南省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工作正式啟動。到2035年,一批高職院校和專業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體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2]。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河南省推薦六所參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之一,必然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大職業教育改革力度、建設高水平專業群、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均離不開高水平實驗實訓室的支撐。做好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工作是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中不可輕視的環節,但各高職院校在實訓室建設和管理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短板,急需改變管理模式,切實發揮實訓室的人才培養和科研研究功能。
1? ? ? 高職院校實訓室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019年3月14日《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建立高職院校項目庫的通知》中指出各高職院校事業發展缺乏長期規劃,預算流于形式,重復低效投入、內部控制制度缺失等問題嚴重,要求實訓基地建設等項目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對申報項目實施績效管理。根據2019年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項目庫第二批擬入庫項目公示情況看,高職院校2019年項目庫第二批申報項目共703個,省教育廳、財政廳初審淘汰84個,提交專家評審項目619個,淘汰209個,累計淘汰率41.68%;通過評審擬入庫項目410個,入選率58.32%,共計資金11.39億元,其中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資金6.37億元,占入庫項目資金總額55.92%。從統計結果來看,上級部門對申報項目質量嚴格把控,而實訓室建設依然是各高校投入的重點,這就對實訓室建設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院校必須徹底改變實訓室“重申報、輕績效,重建設、輕管理,重數量、輕質量”等現象[3]。
結合工作經驗,筆者建議實訓室管理工作從實訓室建設、實訓室運維、實訓室績效和實訓室安全等四個維度對實訓室進行管理。首先,依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與專業群布局,重點論證實訓室建設申報項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先進性和預期效益,從源頭把控其合理性;其次,從低值易耗品使用、人員配置和設備保養等加強實訓室運維管理;再次,加強實訓室使用績效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鼓勵校企共建實訓室,以教學設備研發為契機產出科研成果。鼓勵實訓室開放預約,在滿足教學需求的前提下面向在校師生和社會群體開放,產生效益并提升利用率,促使實訓室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切實發揮作用;最后,從安全管理機制、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風險控制等三個方面加強實訓室安全管理,為實訓室安全運行保駕護航。在此基礎上使用信息化技術構建實訓室數據采集系統,給實訓室工作各項事務進行網絡化規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提高實訓室管理水平與服務水平,為各種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和信息預警。
2? ? ? 學校實訓室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探索
學校設有實訓室建設管理的職能部門——實踐教學中心,負責全校實訓室統籌規劃與宏觀管理工作,各教學單位負責實訓室的日常管理,截至2018年底全校共有314間實訓室。為應對日益繁雜的實訓室管理工作,改變以往人工管理為主的工作模式,從2014年起該校就著手實訓室管理工作信息化,迄今為止已建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訓室利用率信息采集系統、實踐教學管理系統(見圖1~圖3)。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及時準確地掌握了實訓室的一手信息,避免了在向上級部門上報數據多次麻煩各具體管理部門的現象,也為學校實訓室布局統籌規劃提供了決策依據。現階段除實踐教學管理系統正在升級之外其他系統處均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鑒于實訓室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為充分發揮實驗實訓室建設資金的投資效益,提高實訓室儀器設備的使用效能,保障實訓室日常安全。該校實踐教學中心協同信息化辦公室、國資處加強對實訓室的建設、運維、使用績效和安全等環節科學化管理,初步擬定出了實訓室管理體系[4-7](見表1),在信息化手段的輔助下其對多個環節進行監控,督促各院部提高實訓室使用績效。現階段正在升級的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將依據實訓室智慧化管理評價體系搭建實訓室數據采集系統,建成后為實訓室建設與管理工作和各類決策提供信息依據和信息預警。
3? ? ? 建設成效
隨著實訓室管理工作信息化進程逐步加快,信息資源在學校各部門共享度日益增高,解放了大量勞動力,實訓室管理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實訓室使用績效逐年增高,并增強了實訓室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為建設中國特色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高實訓室管理質量提供了信息支撐和保障,為持續在全校實施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
(1)實訓室建設。以2019年為例,在實訓室建設申報方面,全校累計申報建設項目47個,資金總額11 954.71萬元。通過與信息化管理系統既有數據對比,在設備查重、專家論證后共有34個項目通過評審,通過率72.34%,資金總額8 327萬元,有效防止了重復建設,促進了實訓室院部間共享,提高了實訓室布局的合理性;在實訓室建設實施方面,使用2018年度結轉資金項目17個,鑒于省財政專項資金支付節點管控嚴格,學校借助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周周通報各項目進展情況(含招標進展、合同備案、項目驗收、資金支付等環節),督促各建設單位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截至6月底支付完成項目數為14個,支付比達76.47%,如期按照上級部門要求完成工作。
(2)實訓室運維。在教學低值易耗品采購方面,2018年前采用院部申報、實踐教學中心統買統發的管理模式,但實驗實訓耗材的種類多達1 496種,涉及76個專業,因沿用傳統人工核對的工作模式,花費了大量人力、精力對全校年度耗材進行審核匯總,費時費力。2019年實踐教學中心對工作方式進行改進,建立校級耗材數據庫,并根據院部實際情況將經費調撥至各院系,由各院系自行采購教學耗材,但各實訓室只能申購本實訓室所用耗材,有效地避免了資金違規使用,動態把握各院部資金使用情況,截止2019年7月,各院系耗材經費使用比僅為28.37%,對于此種現象,經過數學期的運行后,可顯著看出哪些院部耗材經費不足或過剩,方便學校調配經費。
(3)實訓室績效。實訓室利用率信息采集系統需在實訓室配置相關硬件,學校現階段僅在一部分實訓室實現了數據自動采集,但即使這樣也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任務量。在實訓室利用率信息系統和人工采集數據同步協作下,2019年上半年有40個實訓室課時量在300學時以上,最高可達到600學時,在全校樹立了正面典型,有效地促進各院部積極提高實訓室利用率,充分發揮實訓室在培養人才方面重要作用。此外,在實訓室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實訓室開放變得更為簡單易行,以該校電工電子實訓基地為例,該實訓室打破了傳統管理模式,面向全校學生實行全時段、多方位開放,學生可隨時預約并配專職教師輔導。實踐證明,實訓室開放管理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提高了學生的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近三年依托該基地學生獲得多項國家級賽事大獎(見表2)。
4? ? ? 結? ? 語
使用信息化手段建設和管理實訓室是職業院校實訓室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全校實訓室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宏觀監控、管理透明的建設目標的最好載體[8]。在信息化技術輔助下管理部門可有效監控各部門實訓室及設備的使用情況,防止本位主義,緩解學校場地、人員等資源不足的壓力,促進各部門提高實訓室及其設備的利用率;利用信息化方式規范實訓室管理,有效提高人財物方面的管理水平;實訓室管理信息化促生新型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實訓室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支撐作用。職業院校要直面實訓室建設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不斷進行探索創新和管理改革,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實訓室建設與管理水平,才能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 2019.
[2]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Z]. 2019.
[3]朱榕. 高水平大學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3): 278-282.
[4]陳海泉,林自葵. 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實驗室管理創新研究[J]. 實驗技術管理,2016,33(11): 250-253.
[5]王洋洋,張黎偉, 凱,等. 高校實驗室與設備共享查詢系統的實踐與探索[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11): 259-261.
[6]賈宗平,張映文. 高校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的優勢與問題[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3):165-167.
[7]李以明. 地方高校實驗室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8): 223-225.
[8]周艷榮.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 中國電力教育,2011(32):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