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獻血工作的有序開展,能夠幫助許多重傷患者及時得到治療,所以獻血事業非常重要。獻血者在奉獻自己愛心的時候,也更希望自己得到良好的服務。如果獻血者在獻血之后,對工作人員產生了信任,會再次獻血,那就說明采血人員的工作是高質量的。所以,在進行采血工作的過程中,采血人員要加強和應用溝通技巧,爭取獻血者的配合。
雖然近年來我們的無償獻血事業進展順利,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對于獻血是不認可的,而且獻血人群存在著流動性強、數量多的特點,這就需要加強和獻血者的溝通,讓獻血工作的相關內容被更多人了解。那么,目前的獻血工作在溝通上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一、溝通態度不主動不熱情
在采血人員中,有經驗不足的新人,也有經驗豐富的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新人的年齡相對較小,個性比較鮮明,不太會安撫別人,在溝通過程中容易讓人覺得太過自我,在無意中可能導致獻血者的不滿。而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則容易對工作產生麻木感,在工作中缺乏主動熱情,只是按照規章制度和操作要求工作,而對于獻血者來講,就會感覺是對自己愛答不理,獻血的積極性就會大幅降低。
二、溝通言語技巧和功底不足
在日常的交際過程中,語言也是一門學問,在進行采血工作的時候,有的工作人員存在著措辭不當、口齒不清、表達不強的問題,而且在溝通的過程中非常生硬,很少使用肢體語言,導致雙方的理解和認知容易出現誤差,從而加重獻血者的顧慮,導致獻血者產生排斥心理。
三、專業性不強,相關知識和政策掌握不準確
很多人都認為采血工作是非常簡單的,實際上,這個崗位也需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地學習,而目前有很多采血人員都忽略了這一點,因此自身的專業性不過硬,對于一些新的知識和政策掌握的不準確,在面對獻血者的詢問不能作出正確回答、準確解釋,導致獻血者產生質疑。
四、全程意識和全局觀念不強
在采血過程中,一般都是一個采血員對應一個獻血者,但是每一個采血人員的舉止和言論,不止會對應一個獻血者。有的采血員在宣傳時和結束后態度存在差異,對自己負責的獻血者和對其他人差別大,都會導致獻血者的不滿。
一、熱情引導獻血者,語言和藹態度自然
當獻血者來到血站之后,采血人員要熱情接待,全面周到進行指引,幫助獻血者做好準備工作。采血人員的衣著要干凈整潔,語言大方得體,態度親切自然,幫助獻血者放松自身的情緒,尤其是對于第一次獻血的人,大多數是比較緊張的,可能會反復確認一些事項和問題,這個時候,采血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用“你怎么這么沒常識、你覺得可能嗎”這類語言,要認真地幫助獻血者了解相關的知識,展現出對來訪者足夠重視。
二、詳細了解獻血者的身體狀況,認真解答相關問題
在溝通的過程中,采血人員要幫助獻血者緩解和消除緊張情緒,還要詳細了解獻血者的身體狀況,并且確認當天和前一天獻血者的大致活動,有沒有飲酒等。在這個階段,也是獻血者疑問最多的階段,例如:什么樣的人不能獻血?獻血傷不傷元氣?回去得用什么補身體?等等。這時,采血人員可以使用一些風趣幽默的語言進行解答,自然地引導獻血者回應一些身體狀況的問題,拉近雙方距離,融洽相互關系,為之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三、盡量少用專業術語,對話過程要樸實真誠
在與獻血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采血人員要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不要過多地使用專業術語,保證所有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都能無障礙的聽明白,從而了解獻血工作的具體內涵,更好地配合獻血工作。對于一些剛滿獻血年齡的青少年,要在語言中加強感激和鼓勵的語言,讓他們在獻血時產生光榮感,帶動更多的人加入獻血的行列。而對于青壯年來說,是最容易忽視獻血后的恢復的,因此要著重向他們叮囑注意事項,強調身體恢復的重要性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四、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給獻血者安全感
在采血過程中,獻血者有可能會突發一些不適癥狀,或者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比如突然出現頭暈的情況等,在這個時候,采血人員要及時對獻血者的癥狀進行觀察和判斷,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并且安撫獻血者的情緒,避免其出現恐懼心理,并影響應他人。為此,采血人員還應該加強對準備工作的重視,保證在工作過程中井井有條,在面對突發情況時不至于慌張無措。采血人員要加強學習,積累經驗,成為一名合格的采血工作者。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