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研究在此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探討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以此為我國養老型社會建設的進步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對策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在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做好相應的檔案管理工作變得十分重要,可以說是保障養老保險服務水平提升的基礎與關鍵。而在信息化時代,實現檔案管理信息化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1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傳統檔案管理本身存在不少缺陷,如檔案收集與整理流程繁瑣復雜,檔案信息調用和處理效率低下,檔案安全難以保障等,而信息化管理模式則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大量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能夠被安全保管,同時檔案檢索、調用、處理等變得更加便利、高效,檔案信息挖掘也將更為深入,進而完全發揮檔案作用,為養老事業發展提供關鍵動力。因此,加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十分有必要。[1]
2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化管理及服務覆蓋面較窄
信息化發展是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地也在積極落實信息化建設,不過當前的信息化發展水平還較低,難以促進檔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便在于信息化管理及服務的覆蓋面較窄。一方面,軟硬件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導致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難以有效實現;另一方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的管理及服務涉及多個方面,更需要包括大量功能,如檔案搜索、查詢、調用、信息分析、價值挖掘等。然而當前在信息化的檔案管理與服務中,能夠實現的功能還較少,主要集中于檔案查詢和調取兩方面,并不能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勢,沒有完全挖掘出檔案管理與服務在城鄉居民養老事業中的價值。
2.2 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體系
信息化發展意味著檔案管理的全面變革。實際上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在近年來才得到飛速發展,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尚不完善,在這一背景下推動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發展,自然會遇到不少阻礙,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體系正是其中的巨大阻礙。在信息化浪潮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信息化管理機制尚處于發展探索階段,存在不少缺陷,如管理結構不合理、流程不規范、制度不科學、監管不到位等。管理機制體系的不健全,導致檔案管理較為混亂,不但無法基于信息化優勢促進管理水平提升,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2.3 相關人員信息技術素養低
信息化發展意味著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否則他們連基本操作都無法完成,更遑論進行復雜的檔案管理與服務。但是不少參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人員年齡較大,對信息技術的了解不多,同時學習能力稍弱,甚至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不夠了解,這就導致他們難以在信息化背景下充分勝任崗位,不利于信息化發展進程的有效推進。更進一步說,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識,對信息安全管理了解不足,往往會給檔案安全造成不小威脅,容易出現人為原因而導致的檔案信息泄露、篡改等問題。[2]
3 加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3.1 全面擴大信息化管理及服務范圍
為了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最大程度地挖掘養老保險檔案價值,需要全面擴大信息化管理及服務范圍,同時深化管理與服務深度,構建高水平的檔案管理模式。而要實現這一點,首先應當構建科學、統一、高效的檔案管理平臺。相關部門做好信息化發展規劃,以軟硬件建設為基礎,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落實養老保險檔案數據庫建設工作,積極推動紙質檔案的信息化轉換,建設相應的管理系統,為信息化管理與服務的多方位延伸及深度挖掘提供基礎。其次,構建動態化的檔案管理模式十分重要。傳統檔案管理的一大劣勢便是檔案處理效率低下,不管是檔案新增與存儲,還是檔案調用,又或者是檔案信息處理,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特別是在檔案新增與存儲方面,檔案的建立往往需要精力數據信息收集、整理、審核以及檔案化編輯等流程,過程繁瑣且需要流經多個部門與崗位,中間消耗的時間長。而在信息化平臺上,各個部門甚至崗位可以直接向平臺輸入相應的數據,經平臺自動處理后由專門的部門進行審核,基本上能夠實現檔案的實時化、動態化構建,另外檔案調用、信息處理等同樣如此。最后則是需要對檔案信息化服務進行深度挖掘。基于信息化平臺探索更加多樣化的養老保險檔案服務功能,除了常規的檔案查詢與調閱外,還可以提供聯系行業現狀、社會實際的相關服務,同時結合大數據等技術,深度挖掘檔案信息價值。
3.2 積極構建和完善信息化管理體系
首先是在組織結構方面,雖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發展意味著相關檔案數量、內容的大幅增加,但是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能夠實現對大量信息數據的自動化乃至智能化處理,傳統的主要依靠人工的管理結構自然不再適用,顯得過于臃腫繁雜。對此可以結合信息化特色進行檔案管理流程優化,重新調整相關部門及單位權職,大力發展自動化處理系統,依靠信息技術減少對大量檔案數據的人工勞動力投入。最后則需要對管理制度進行優化。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重點應當包括流程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以及檔案服務制度三大部分,根據各部分的實際需求,結合信息化特征,可以有效構建對應制度。[3]其中流程管理制度強調檔案收集、整理、保管、備份、調用等各個流程的規范化,優化流程銜接,實現統一管理。而檔案管理制度則是強調檔案管理的安全,對包括信息化防護等級、檔案處理等在內的相關內容進行規范,防止檔案因為人為操作失誤、黑客攻擊等原因而出現安全問題。最后則是服務制度的完善,根據可實現的功能對養老保險檔案服務進行優化,盡可能地同時滿足政府、相關組織及個人需求。
3.3 落實人才培養和及管理工作
全面提高相關人員信息技術素養是保障檔案管理信息化發展的基礎。結合信息化發展需求,對相關人員需要掌握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技能、操作乃至安全意識等進行全面分析,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以指標為媒介展開人員考核、培訓及管理工作。加強培訓規劃,定期對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全面提升其計算機水平,同時加強人員管理,構建績效考核機制,應用激勵機制,全面激發工作人員工作熱情,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檔案管理之中,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發展盡一份力。
4 結束語
信息化發展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必然方向,加強信息化建設將成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有效途徑。重點針對當前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度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所在,同時采取合理措施進行改善,能夠有效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促進檔案管理水平提升,進而充分發揮檔案作用并為養老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周世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對策探究[J].辦公室業務,2016(6):104.
[2]周仕芹.關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6(21):152.
[3]郝復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問題及建議探究[J].科學與信息化,2019(16):155-156.
作者簡介
費全平(1973-),男,甘肅省武山縣,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局,大專,檔案館員,研究方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