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林
十四五規劃將發展現代農業、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一大重要發展內容。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地方農業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問題,在大量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農田水利灌溉機制,強化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將對當前階段我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簡要介紹,并著重闡述在十四五規劃時期應該如何從水利灌溉管理角度推動農業發展。
我國正處于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科學技術的注入使得我國的農業發展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一系列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有效地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為廣大農民群體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地方農業部門應將水利灌溉工程作為促進鄉村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生產的前提保障,借助這一工程來解決不同區域的水資源供需矛盾,為各區域百姓謀福祉,推動區域農業經濟繁榮穩定發展。
我國自古以來就高度重視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歷史上一些先進的水利灌溉工程成果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陀^來說,農業水利灌溉工程不僅會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解決部分地區農業發展中的旱澇問題,同時也可以切實為廣大農民群體創收,使得現代農業始終保持生機活力。
近幾年來,各地方政府部門不斷秉持因地制宜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進行改造和創新,大幅度提升了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和區域農業的適配性。既然十四五規劃對發展現代農業提出了全新的展望,那么地方政府部門必須堅持發揮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價值優勢,根據地區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運用科學的管理模式改善水資源配置問題,提升區域農業生態價值和生產效益。
之所以要高度強調農田水利灌溉的現代化管理,是因為該項管理工作的落實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需求??陀^來說,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符合新發展理念的設備和技術不斷投用于農業領域,推動區域農業整體呈現出規?;?、集約化的發展態勢,而農田水利灌溉技術無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這也直接體現了農田水利灌溉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長遠意義。
與此同時,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在農業生產領域中的有效利用能夠在關鍵時刻緩解農民群體的燃眉之急,通過科學力量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令其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除此以外,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大幅度緩解了農民群體的工作壓力,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對農業生產中實際用水量的自動化控制,從而幫助相關人員高效率地完成農田灌溉工作。
最后,由于當前階段的農業土地水資源灌溉管理在制度和機制方面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問題,各區域之間的用水糾紛仍舊普遍存在。所以,出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考慮,相關負責部門務必要制定具體的扶持政策,積極參與到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從而近距離地對農村農業生產狀況進行統籌規劃,制定出最有利于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水利政策,推動農業循序漸進地向現代化發展。
盡管近幾年來政府高度重視基層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但是星羅棋布的水利工程卻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工程的價值無法被充分發揮,地方農業灌溉水平依舊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其存在的短板問題具體如下。
(一)管理模式不合理
管理模式不合理是當前階段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最明顯的短板問題??陀^來說,水利灌溉一直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受到經濟因素、技術問題以及管理經驗的影響,我國的灌溉管理模式卻始終未能和技術發展處于齊頭并駕的局面。甚至,絕大多數地區只是單純地應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來調節洪澇災害,將其應用于應對極端天氣狀況,而無法將其和當前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而且,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初期階段,相關農業部門未考慮到管理體制變革的必要性,導致其和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不一致。
除此以外,專業管理人員的缺失也導致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無法得到精準落實,這是地方政府在未來發展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管理體制不完善
就現階段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情況來說,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問題,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水平整體來說不盡如人意。歸根結底,這是由于負責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部門不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無法借助相關的技術手段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率利用,導致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部分地區農業部門在制定水價時忽略了對農民經濟情況的考慮,導致農民群體對于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認可度嚴重下降,為后期的管理工作埋下嚴重的隱患。
(三)農民參與積極性低
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逐漸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世世代代謀生的地方,移居到了城市。近幾年來,我國農村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數量持續下降,缺乏青年勞動力。年紀較大的農民群體技術知識的吸收能力相對比較有限,無法對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形成深刻的認識,無法參與其中協調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各項管理工作,生產積極性相對較低。
(四)管理經費不足
資金短缺同樣是影響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效率的核心要素,由于資金短板,相關部門難以負擔農業土地灌溉基礎設施的檢修和維護費用,存在部分設備因故障被擱置、廢棄的情況。而且,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無法得到保障,會削弱其工作熱情。
(一)提倡科學管理
傳統的灌溉管理模式在現代化的農業發展中已經展現出了較強的不適應性,所以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必須打破傳統壁壘,倡導科學管理理念,建立起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在這一過程中,相關部門首先要加強對新時期農田水利灌溉知識的推廣與普及,確保廣大農民群體從思想意識形態方面形成科學灌溉的認知。其次,政府部門需要繼續配合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創新,大力宣傳科學農業以及國家出臺的農業發展政策,讓廣大農民群體切實感受到科技為農業帶來的創新和進步,從而循序漸進地建立起科學的水利灌溉管理的模型框架。
(二)增加資金投入
農田灌溉設施的維護和保養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同時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運維管理是一項持續周期較長的工作。因此,地方政府部門應結合區域農業水利發展的實際需求適當增加資金投入。既要不斷加大新型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為農業發展提供創新驅動力。同時也要由政府主導,招商引資,以社會企業對于農田灌溉工程的資金投入,或者通過銀行貸款等形式,來不斷完善農田水利灌溉的基礎設施,為地方農業發展開創良好的前景。
(三)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
廣大農民群體的生產種植理念相對比較傳統,他們在靠天吃飯的農業背景下積累了大量的種植經驗,不愿意嘗試新技術和新理念。所以,為了確保農田水利工程等惠農設施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地方政府部門必須派遣專業人員下基層,面向廣大農民群體全面開展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社會宣傳工作。
比如,政府部門以及水利部門可以聯合組織開展技術研討會或者廣播宣傳,確保農業種植人員可以真正接收到有關農田灌溉的先進理論知識,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除此以外,為確保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能夠充分落實,相關部門還應該組織專業工作人員對農業種植區域進行實地考察,將區域農業的發展特點融入到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實踐中,從而盡快形成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
完善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機制的建立是解決一系列短板問題的核心關鍵。所以,相關部門應該對區域水利灌溉發展的概況進行精準分析,結合廣大農民群體的實際灌溉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灌溉規劃。比如說,在水利工程的水價設定方面,可以對當地農民的經濟狀況展開系統性分析,采用更符合農民利益的分步定價法,從而在惠農利農的同時避免水資源浪費問題,強化農田水源保護和灌溉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部門人員應積極推進用水定額管理工作的落實,確保農業種植人員在利用農田水利工程進行灌溉的同時能夠考慮到區域生態建設問題,杜絕資源浪費問題出現,保證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機制的科學性和規模性,加速生態節水灌溉示范區的建成。
綜上所述,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一項造福于民的項目,對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的實現意義深遠。因此,政府部門及地方有關部門必須持續強化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通過健全的農田灌溉控制機制、穩定可靠的管理資金投入來保障水利灌溉作用的充分發揮,提升區域農業生產質量和水平,緩解農業發展中的用水矛盾問題,最終推動區域農業經濟的繁榮穩定發展。
(本文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涇河灌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