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鐵興
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在西樂傳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它創立《音樂教育》期刊,為當地民眾和其他國人提供學習、了解西方音樂理論知識的載體。同時,它在音樂實踐領域也發揮著效用,舉辦各種以西洋音樂為主體的音樂演奏會,讓當地民眾切實欣賞到有別于中國傳統音樂的西洋音樂,二者相輔相成,促進了西方音樂在國內的傳播。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被迫打開了近代化大門,西方列強的入侵,沖擊了中國固有的經濟政治體系,與其結伴同行的還有西方文化,西樂也是在這一時期以正式身份邁入中國國門。西樂傳入中國,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它打破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軌跡,在二者之間以科學完備的體系占據上峰,由此引發了一系列事件,如留洋歸國學者發起的“學堂樂歌”、中西音樂爭論、音樂學科和音樂院校的建立、第一個省級音樂教育機構——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音教會”)的成立。為“普及音樂知識,提高欣賞程度,糾正錯誤觀念,供給適用作品”,音教會于1933年在南昌成立,成立后,音教會做了很多工作,如禁除淫穢音樂、改良國樂、改良傳統戲曲(劇)、創制民眾娛樂音樂作品等,它基本涵蓋了所有音樂領域,本文僅就音教會于西樂傳播中的作用進行研究。
一、理論思想輸入
音教會成立不久,就創辦了專門記載該會相關音樂活動的期刊——《音樂教育》。該刊以“推行全省音樂教育,提高大眾欣賞水平,激發奮斗精神與民族情感”為宗旨,刊載音樂理論、音樂常識、音樂教學、音樂史和歌曲;發表《救國義勇軍軍歌》《槍口對外》等愛國歌曲及賀綠汀的幾首電影歌曲;提倡推行音樂教育,創作愛國愛鄉歌曲,以音樂教育振奮民族情感和奮斗精神,探討民眾音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教材和歌曲的選編等問題;設有音樂常識講座,普及音樂知識;刊登江西省音樂委員會每月工作報告,并有音樂教育新聞、樂評及通訊等。其載有中國音樂問題專號、湖濱音樂堂落成紀念專號、樂曲創作專號。《音樂教育》一經問世,就面對社會廣泛征集稿件,該刊的主要撰稿人有裘德煌、蕭而化、程懋筠、程與松、程時煃、叟耕等,蕭有梅、青主、廖輔叔、賀綠汀、繆天瑞等知名學者也曾多次在該刊發表言論。該刊常規欄目設有歌曲、論著、調查、音樂常識、講座、通訊、本委員要聞、本委員工作報告、規程、本省要聞等。其中,音樂常識一類的論著以西方樂理知識為主,代表人物為蕭而化。
《音樂教育》創刊伊始,蕭而化就開始在此發表論述,其《簡易識譜法》刊登于《音樂教育》1933年第1卷第1期,也就是創刊第一期。這篇文章對五線譜的介紹甚為詳細,它涵蓋的內容基本相當于一本現代的簡易樂理教科書,開篇講述的是五線四間的排法,然后描述最常用的兩種譜表——高音譜表和低音譜表,包括每一個音的位置都用圖譜展示出來,十分易懂,接著是音符、休止符、節拍、連音等諸多西方音樂理論內容。在全本期刊僅八十多頁的情況下,蕭而化這篇《簡易識譜法》占據了整整十二頁。在《音樂教育》第二期到第四期,蕭而化以《怎樣的才是好音樂》為題,列舉了好音樂應該有的樣子,不過他完全是以西方音樂為藍本進行分析。同時,從《音樂教育》第四期開始,有關西洋音樂內容的文章大篇幅地占據期刊版面,如第四期錢君匋的《北歐各國的音樂》,繆天瑞譯著的《歷代哲人們的音樂》和《休止符的價值》;第五期伊令眉《關于勃拉姆斯的話》,陳雪清《瓦格納死后五十周年紀念》,賀綠汀譯著《和聲學理論與實用序文》,錢君匋《英國的音樂》……直到抗戰之前,音教會創辦的《音樂教育》期刊,介紹西方音樂內容的論著占據著絕大部分,這為當地民眾了解西方音樂理論知識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
二、音樂實踐傳播
音教會主要從事學校音樂教育和民眾音樂教育,學校作為一個集中管理的教育機構,實踐音樂教育相對容易一些。音教會新編中小學音樂教材,以小學音樂教學法為例,章節內容為歌唱、信口歌唱、節奏、讀譜(識譜唱譜)、個人歌詠、視唱、練耳、樂理、喉音測驗和訓練、音樂會、論指揮、管弦樂隊、器樂班以及西方歌曲欣賞,教學內容基本以體系完備的西方音樂為主導。在民眾音樂教育方面,音教會從改良傳統戲曲著手,同時為民眾提供新的娛樂替代品,舉辦音樂演奏會。音教會從創立到1934年9月湖濱音樂堂建立之間共舉行了十五次音樂會,湖濱音樂堂建立之后,音樂會演出地點變更到此處,演出日趨頻繁,有時一周就舉辦幾次音樂會,聽眾也增加到幾百至幾千人,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音教會所舉辦的數十次音樂會,除黨歌(作曲者程懋筠為音教會委員主任兼任樂隊指揮)和新生活運動時期集會歌曲外,大都是西方音樂,以下列舉兩次音樂會的節目。
一次音樂會的節目有:男女生齊唱《新生活運動歌》《汗血歌》;鋼琴二重奏《維也納進行曲》;小提琴獨奏《牧歌》(西門勒蒂曲);男聲獨唱《馬賽曲》;鋼琴四重奏《第一交響樂》(最后一段);鋼琴獨奏《幽默舞曲》……
另一次音樂演奏節目有:《鋼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te);小提琴獨奏《浮士德圓舞曲》(Waltz from“Faust”);《馬賽曲》(La Marseillaise);大提琴獨奏《金婚式》(La Cinquantaine);管弦樂演奏《梅奴哀舞曲》(Monuet)、《柯薩克之人狂舞》(Cossack Rouels)。
音教會舉辦的一系列音樂會,為當地民眾展現了與以往傳統音樂不同的西洋音樂,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加速了西樂在當地的傳播。
三、結語
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在傳播西方音樂的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通過《音樂教育》期刊輸入西方音樂的歷史衍變與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創立管弦樂隊,組織各種以西方音樂為主體的音樂演奏會。二者同時在民眾的腦海中發生作用,更加便于國民理解,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西樂在國內的傳播。
(哈爾濱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