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形敘事是一種新的電影結構類型,雖然整體上較為新穎具有吸引力,但現如今的觀眾卻對此了解甚微。環形敘事具有首尾交相輝映、無縫銜接、時空循環等諸多特征,是電影中的新形式和結構,在電影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環形敘事電影的結構
環形敘事的電影,通常是將一個整體分為相互關聯的單個部分,在關聯的基礎上制造循環接合點,并根據電影表達主題過程中的需求,重新組合成為環形結構。環形敘事電影在進行關聯過程中,通常是將電影中的某個時間點空間化,進而凸顯出空間節點,并借助空間并置性,來強化時間的流失,進而喚醒主題;并且,將被分割的電影片段,按照一定的環形邏輯關系組合鏈接,形成一個回環時空。
環形敘事電影結構首尾交相呼應,電影在放映的時間上,是確定的物理性結果,即從第一秒直至結束。環形敘事電影在進行結構的構造過程中,要想促使觀眾真正感受“環形”,則需要將原本的敘述時序進行打亂,并按照故事的時序,重新進行首尾呼應的連接。正因為其在敘事時間上能夠進行時空的創造,才能使環形敘事結構得以實現。敘事結構與本身的故事題材均是影響電影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只有將敘事片段的拆分,并按照首尾循環銜接的方式,才能實現首尾交相呼應的環形敘事效果。
事實上,環形敘事電影在結構上較為嚴謹。但是,這類電影通常在敘事主體、中心上缺少明確的界定,在故事情節中同樣缺少連接性、緊張性和沖突性。其通過留下一個缺口,來凸顯循環的意味,進而呈現電影,這需要觀者上升到知覺高度,才能真正理解秩序混亂的不圓滿結構。例如,《暴雨將至》這部影片的開始跟結尾有交相呼應的連接。影片開頭,教士采摘柿子并預測即將下雨。結尾處,在大雨中,男主人公即將死亡時仰望著天空,這時開頭的教士采摘柿子鏡頭再次出現。這種敘事使整部影片呈現出一種環形結構,復雜緊張的敘事過程充斥著影片始終,使整部影片顯得神秘而曖昧。雖然觀眾沉浸于結構緊湊的故事情節中,但觀眾的情緒回轉是理性的、完整的,打破了電影敘事結尾的停止與滅亡,而是引向重新開始的全新視聽感受。
二、新時代下環形敘事電影的主題意蘊
(一)悲劇意識
人類的思想觀念中始終存在著一種悲劇意識,這種意識的主要來源,則是由于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自身生命的不圓滿。原始社會中的人們苦于部落種族的生計、戰爭,封建社會的人們憤恨于地主階級的剝削,現代社會中的人們追求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滿足,大部分人們陷入精神空虛。而個體只要有生命,那么必然面對生命的最終消亡,兩者之間的矛盾性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悲劇意識是必然存在的。
環形敘事電影的結構與主題內涵存在著內在的關聯,從電影開始的掙扎,又逐漸回到開始, 人們無法看到最終的結果,故事始終在循環的輪盤上無法停止,仿佛時間經歷了一個輪回,最終又回到了原點,故事在無窮無盡、周而復始、永不停歇地循環。事實上,這種循環是變與不變的有機統一,不變是無限循環的主導。循環時間的理論中,是通過穩定不變的物質,來克服不斷變動的物質,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永恒。這也是導致悲劇的原因,周而復始的環形空間結構,促使每一個個體均無法脫離掌控,內心中也就出現了強烈的悲劇意識和絕望。
(二)時空循環
新時代下,環形電影的結構與視角不再只是出于單純的形式結構與藝術創新的現實需求,同時出于將輪回和循環主題表達出來的現實需求。環形敘事的電影中,電影始終通過首尾連接的方式實現循環,將人性善惡、暴力、情感、欲望等,通過這種敘事結構,來進一步凸顯個體對生命的感悟。環形敘事電影環節中制造了多個故事角度,運用環形關系將其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電影結構,這個過程中,似乎所有的電影角色都經歷著又一次輪回。電影的結局既不是封閉性的,也不是開放性的,而是自始至終的無限循環,循環或許會使很多東西消散,但人的本性將永久保留。
人的本性中的暴力之所以產生,與個體自身意識、集體意識和生活環境均有著密切的關聯,是在個體承受著較大的壓力或破壞性損傷時,所體現出的情緒、攻擊等。暴力具有破壞性的特點,無法被社會所接納,但這也是人性中的構成部分。環形敘事電影運用環形結構來呈現電影情節,暴力的表現形式得到了創新,并進一步深化了暴力的內涵。同時,環形敘事電影中被分割為存在關聯的片段,通過運用環形結構和關系,來實現多視角的創造,運用拼貼的方式,將原本零散化的結構重新構建,人與物均進入了時空循環中,體現人性的救贖。例如,《暴雨將至》中的尼克、亞歷山大、薩米娜,均為了愛情不惜赴死。雖然在環形敘事電影中,暴力的無限循環始終帶來了痛苦與傷害,但仍然不可否認人性中的真善美。
三、新時代下環形敘事電影的審美價值
(一)喚醒后現代處境的體驗
環形敘事電影關于人生真相的指正,似乎是一種無意義的嬉戲。其將碎片化的電影片段通過拼貼的手法進行整合,最終在熒幕上呈現出來,展現了后現代人們的生存困境。現代化社會背景下,諸多藝術家均在不斷地探尋藝術創造和審美體驗,為人們提供感性的樂土。環形敘事電影的整體結構較為復雜,需要觀眾同樣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完成其結構的建構。因此,觀眾在進行環形電影欣賞過程中,必然要不斷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分析能力,進而對電影結構的認知轉化為電影內涵的理解。
(二)多樣電影藝術表現手法
在后現代話語系統的支撐下,當今環形敘事電影逐漸將電影美學創新,在表現手法上不斷進行改革,逐漸引入了反諷、拼貼、挪用、變形、復制等藝術表現手法,將蒙太奇表達意義的視聽邏輯打破,消解了經典敘事電影美學的權威。環形敘事電影,通過零散化的故事情節,打破了傳統的情節結構,通過矛盾問題引發電影的高潮,最終進入結尾,這種方式產生了一種新的審美效果,即陌生化審美效果。電影在呈現給觀眾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到新的敘事模式,同時能夠對自己內心中的審美心理進行不斷的反思。在新時代背景下,這種陌生化的審美體驗,可以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
環形敘事電影的開端、發展、高潮以及結尾均不會體現出明顯的映射,而是通過平面化的拼貼方式,讓觀眾感受到與其他電影完全不同的審美空間。例如,《撞車》這一電影將故事分割為八段,將不同主人公的性格體現出來,并通過循環關系形成立體結構。在不同的片段中,主人公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檢察官夫婦被搶劫這一片段中,他們是無辜受害者,然而在鎖匠丹尼爾為他們進行修鎖的過程中,他們又表示出對丹尼爾的歧視。
四、結語
環形敘事是一種新的電影結構,環形敘事電影由多個線索連接構成,電影從開始至結尾進行銜接,構成循環的電影形式。新時代背景下,環形敘事電影的美學內涵研究,可從主題意蘊以及審美價值兩個維度入手,從悲劇意識到時空循環,從喚醒后現代處境的體驗到多樣電影藝術表現手法,環形敘事已成為電影領域不可或缺的敘事結構,具有十分深刻的電影美學內涵和藝術魅力。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王悅(1980—),女,山東泰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