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物是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遺留下的寶貴財富,也直接反映了某一時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所以博物館必須要重視文物安全保護工作。作為文物的收藏與保存地,安全工作是博物館必須要履行好的重要職責。因為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更要求博物館必須貫徹落實安全保護工作,充分發揮出文物的價值。文章結合作者實際工作研究,對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安全;對策
文物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對于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意義重大。不管是文物質量還是安全管理,都必須要引起博物館的充分重視,進一步提升博物館文物的安全保護工作力度是新時期賦予博物館的重要任務。博物館不斷提高文物安全工作水平,不僅可以確保文物得以有效保護,發揮出文物的審美與教育價值,還可以有效推動博物館自身的建設發展。
1 文物安全工作對于博物館的重要意義
首先,文物安全保護工作是新時期下博物館的核心工作。文物是社會歷史發展遺留下的財富,表現出很強的科研價值,同時因為歷史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文物安全保護工作便成了當前博物館的關鍵任務。在組織進行文物安全工作時,必須要始終貫徹科學保護、合理利用以及加強管理的基本原則,確保文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清楚規定相關責任,推進文物安全工作的有序開展,盡可能減少館藏文物受損的情況。
其次,做好文物安全保護工作是落實文化強國戰略的客觀要求。目前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的競爭,文化領域的競爭也變得更加重要。很多在國際上擁有較強文化影響力的國家,能夠更容易掌控文化產業競爭主動權。為進一步弘揚與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充分展示出本民族文化內涵與文化底蘊,國家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強國戰略。開展好文物安全保護工作,降低文物被損壞的概率,能夠有效保護文化遺產,促進我國在國際上的文化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提高。與此同時,文物是歷史的記錄與體現,做好文物安全保護工作,能夠讓我們銘記某些歷史真相,展示歷史事實,讓我們在文化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1]。
再次,博物館文物安全保護工作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為博物館帶來更多收益。博物館借助于文物紀念品、圖書音像作品發行等模式可以有效弘揚和傳播先進文化,為博物館帶來更多的社會收益,提升博物館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確保博物館的持續健康發展。
最后,開展好文物安全保護工作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館不單單具有文物保護與管理責任,同時還承擔著傳承與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的使命。對博物館來說,組織文物展覽活動是傳承與弘揚優秀文化的有效舉措,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文物安全保護工作,能夠讓人民群眾更加真實、近距離地欣賞文物,了解歷史文化,進一步深化對館藏文物的開發利用,讓更多群眾了解文化遺產的魅力。與此同時,人民群眾物質生活要求逐漸滿足后,更加重視精神世界的享受,更多的人開始走進博物館。在這一形勢下,組織開展好博物館文物安全保護工作,能夠為廣大群眾安全有序參觀藏品帶來基本保障。
2 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的開展對策
2.1 樹立科學用人理念與管理理念
在新時期下,博物館特別是基層博物館要推進落實文物安全保護工作,確保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做好以下兩點工作:首先,博物館在組織開展人員招聘工作的過程中要避免將學歷當成是員工綜合素質能力強弱的唯一標準,而應當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及其發展需求,樹立現代化的用人理念,逐漸打造一支具有較高專業能力和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管理人員隊伍,進一步促進博物館安全管理人員綜合素質能力的持續提升,進而保障文物安全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不管是博物館領導,還是相關工作人員,都必須要明確清楚自身職責,對安全管理制度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真正遵循制度規定來做好本職工作,防止文物受損或丟失,為文物安全工作保駕護航。另外,文物屬于全社會民眾的共有財產,博物館應當定期開展一些文物保護知識宣傳活動或專業知識講座來提升社會公眾的文化素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文物保護觀,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歷史文物的安全保護工作中來,讓其能夠貢獻出部分力量。
2.2 加大政府支持,健全相關制度
博物館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與落實必須要以完善的規章制度作為基本前提,規章制度的設計與制訂必須要嚴格遵循涉及文物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在這一大前提下建立健全安全保護管理制度,積極爭取當地政府部門的資金或技術支持。同時在制訂文物安全保護制度的過程中還應當對文物安全保護技術有深入的掌握和了解,確保規章制度能夠具備更強的可行性與靈活性,助力文物安全保護工作的有序推進。另外博物館還應當堅持定期委派相關工作人員到其他博物館參觀學習,吸取其文物安全保護管理經驗,學習借鑒先進的文物安全保護技術[2]。
站在文物安全保護的層面,政府部門應當始終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博物館也應當積極主動地和當地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交流,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博物館文物安全保護工作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一方面是源于國家財政審批,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社會渠道籌集,博物館應主動尋求地方政府支持,為文物安全保護管理帶來充足的資金保障。
2.3 合理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也應當應用更多的技術元素。通常來說一般反映在如下兩方面:首先是文物數字化保護系統的構建;其次是對基礎設施的完善。博物館屬于文物存儲保護的重要陣地,不管是館內的溫濕度管理控制還是文物陳列的布局設計,展示方案等都必須要進行科學的設計。因此,可以吸取和借鑒大型博物館的文物安全保護經驗,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保護技術,科學合理地應用各種技術方法。從數字化保護系統的角度來說,博物館應當建立完善的信息數據庫,對館藏文物的基本資料予以收集確認,同時依靠激光掃描、近景拍攝和仿真技術等方式來對文物的全景外貌實施準確記錄還原,最后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博物館館藏文物予以整合,便于社會公眾可以更好地對館藏文物進行了解。針對部分不便于公開展示的文物也能夠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的方式,使用3D技術來呈現給廣大公眾。如此一來,可以盡可能減少對館藏文物的破壞和影響。另外還能夠借助于數字化技術對館藏文物進行準確記錄,相當于為每一件文物制作一個ID,對未來的集中管理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如果文物受到損壞,能夠第一時間實施修復,真正將文物安全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博物館還應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館藏文物創造一個良好的展覽環境,避免其因為外部環境因素而受到影響或損壞[3]。
2.4 完善文物安全防范措施
現階段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的防范措施通常包括技防與人防兩種類型,所謂技防即是依靠各種現代化的設備與技術來保證文物能夠處在穩定和安全的狀態下,抑或是文物出現危險情況時可以第一時間采取應急措施。如監控設備可以實時查看文物的狀態,或出現盜竊現象后提供線索;而消防設施能夠在出現火災后自動報警,同時啟動噴頭來控制火勢,降低大火對文物的損害。但就實際情況而言,技防的安全措施相對來說更加被動,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很多時候都屬于事后的補救措施。因為文物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唯一性,如果發生不安全事件就很可能導致文物的損壞,所以博物館必須要增強人防措施的靈活性以及主動性,不斷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水平。要求博物館應當進一步強化對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教育,充分發揮出人防的主動性,促進人防與技防措施的有機結合;同時還應當組織開展對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和修復技術教育培訓,如果出現不安全事故,工作人員也可以及時對文物進行施救,盡可能降低損失。最后必須制訂可行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活動,保證工作人員可以更加有序地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3 結語
總而言之,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屬于一項十分重要的社會工作,其著力點與落腳點是文物安全管理。本文對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針對現階段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的實際情況給出了幾點對策建議,目的在于能夠對館藏文物進行更加有效的保護,進一步發揮出其社會與歷史價值,讓優秀歷史文化得以傳承與弘揚。
參考文獻
[1]喬源霖.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問題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8):141.
[2]趙梅.做好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探討[J].藝術科技,2019(3):118.
[3]杜樹志.從文物臨展工作談對文物安全的把控[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8(2):44-48.
【作者簡介】王曉陽(1974—),女,漢族,山西武鄉人,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