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期,新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提升群眾文化建設的效果,群眾文化活動也應積極響應時代發展,開展數字化時代群眾文化活動新模式,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具有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務功能、提升群眾文化素養與文化內涵的教育功能,以及提高群眾審美能力的審美功能。在社會精神文明構建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了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在網絡技術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的新時代,如何利用新媒體手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成為廣大文化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內容。
一、數字化時代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數字化時代為群眾文化活動帶來了更多可以嘗試的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同時豐富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傳播途徑與傳播模式,讓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得以延伸;另外,數字化時代的出現也帶來了更加便捷的文化交流平臺,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不再受到限制,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地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交流互動;數字化時代的個性化特征也為群眾文化活動帶來了更多的參考依據,以便于根據不同個體的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針對性服務,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
(二)消極影響
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設備的出現,使得人們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大大沖擊了傳統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互聯網來滿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傳統的群眾文化活動由于受到條件上的限制,群眾的參與熱情明顯降低。除此之外,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存在著部分詐騙、虛假、造謠、詆毀等惡意信息,也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二、數字化時代群眾文化活動新模式
(一)利用數字化資源,豐富活動內容
現如今,互聯網以及多媒體設備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數字化時代下,傳統的書籍與紙質資料以數字化的形式被保存在互聯網中,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計算機、手機等設備瀏覽自己想獲取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也從以往的電話、短信變為了互聯網上的微信、微博等。這代表著在數字化時代,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可以充分利用數字化資源,從互聯網上獲取更多相關的文化信息,并運用在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規劃上。此外,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實時性優勢,將時下最新潮熱門的文化信息融入到活動內容中,增加群眾文化活動的熱度,提高活動的吸引力。
(二)利用新媒體載體,創新活動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們日常需求的變化,微信、微博等數字化的通訊軟件已經成為了大眾主流的獲取信息的渠道。面對數字化時代的迅速發展,群眾文化活動也應充分利用數字化的多媒體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作為活動的載體,實現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創新。對此,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在傳統的活動形式外,增加一些在微博、貼吧、文化活動網站、微信群等為途徑的文化活動,例如,在微博上傳介紹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音資料,將國家提出的最新政策制作成漫畫、動畫等形式在網站上進行宣傳,在貼吧進行群眾文化相關的調查問卷、文化主體有獎征文、有獎問答等,將傳統的活動形式與數字化的活動形式相結合,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的群眾喜好與需求,讓群眾文化活動更具有親和力,增加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互動,通過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活動形式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增添風采。
(三)構建數字化文化活動平臺
互聯網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新途徑,具有傳播速度快、容量巨大、覆蓋面廣等特點,許多企業機構或政府機關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互聯網的特點構建了相關的工作服務平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群眾文化活動也可以多媒體作為載體,建立數字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平臺,通過互聯網組建群眾文化活動團體,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效率。例如,在數字化平臺上招募活動志愿者,進行活動內容投票,開放活動報名入口等。另外,通過數字化的文化活動平臺,群眾文化工作者還能夠利用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在平臺上上傳以往的活動視頻、圖片等影音資料,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人們在觀看活動紀錄的同時,還拓寬了群眾文化活動的覆蓋面。為了向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共享化發展,地方文化部門也可以增加手機端、電腦端等多種數字化文化活動平臺,將文化相關政策、地方特色文化、文化活動相關信息等定期發布到平臺上,讓群眾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取文化資訊,掌握文化動態,豐富文化生活。
(四)提高數字化信息管理能力
互聯網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也是數字化時代的標志,它的出現大大拓寬了人們的知識面,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方法,并在生活中帶給人們巨大的便利。然而,伴隨著互聯網信息的開放性與快捷性,針對各類虛假信息、網絡暴力、網絡欺詐等負面信息,以及黑客攻擊、數據丟失、信息安全危機等網絡安全問題,人們也絕不可懈怠與忽視。因此,在利用數字化手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要注重數字化群眾文化活動平臺的管理與維護工作,事先建立好防火墻、數據備份等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對惡意信息與不良信息及時進行控制與過濾,為人民群眾創建一個健康綠色的群眾文化活動新媒體環境,保證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利用數字化時代中的優質資源,積極健康地開展。
(五)加強高素質工作隊伍建設
數字化時代下的群眾文化活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工作團隊,參與活動策劃與管理的文化相關工作人員,首先必須具備豐富的基礎知識,掌握最新的文化活動信息,同時還要能夠熟練運用互聯網技術,了解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并能夠將其靈活地運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而群眾文化工作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習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相關部門也應加大資金投入,定期為相關的文化工作者提供交流與培訓的機會,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文化素養、職業道德、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對社會文化動態的敏感度,創建一支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深入基層,獲取人民群眾的意見與建議,并開展文化管理,宣傳群眾文化成果的優秀工作團隊,為數字化時代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提供保障。除此之外,相關部門與單位還應注重對優秀人才的選拔,不斷為文化工作隊伍增添新鮮血液,利用人才的帶動作用,提高整體工作隊伍的綜合素養。
三、結語
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服務能力,群眾文化活動必須牢牢跟隨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數字化時代各方面的優勢,結合新時期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不斷對活動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創新,并要考慮到數字化時代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消極影響,事先做好管理措施,最大限度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作用。
(吉林省吉林市群眾藝術館)
作者簡介:關長春(1964—),男,黑龍江阿城人,本科,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