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的名人雅士,多向往擇水而居的生活。水,清秀、靈動、極富變化,充滿著生命力。水在園林造景中有著極為重要地位。古人言:“園無水不活。”在中國園林造景中,水可設計為庭院的景觀小品,也可作為庭院的景觀中心。要在園林造景中設計一個符合大眾賞景的景觀設計,可以以中國古代園林設計中水的運用以及意境的創造作為參考。
一、意境的含義
意境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意境的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既能表達出創作者的思想情感,亦能讓觀賞者體會物象美。“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意境是藝術辨證法的基本范疇之一,在美學中的研究里也是十分被重視的。在“意”與“景”兩者統一的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園林意境通過運用人們的心理活動特點和所具有的社會文化沉淀,表現園林空間環境的精神屬性。
二、水與園林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一種物質,也是人們生存必不可缺的一種資源。水給予宇宙萬物以繁榮。水鄉大地,到處透著風清月白、氤氳馥郁的氣息。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從古至今,水在我國園林景觀設計運用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
水在各種風格的園林設計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園林的雛形,苑囿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在社會生產力達到相當的水平時,建立起苑囿作為游憩之用。商代時期,那時候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經有記載宮、室、宅、囿一類的文字。周文王筑的靈臺、靈沼就是這種“囿”的典型代表,而靈沼可以作為園林水池形態的雛形。
三、臨水建筑材料的運用
在傳統園林的臨水建筑中,木和石是最常用的材料,在一般園林中都能見到。木頭,是最有溫情與生命力的材料,與石的冰冷堅硬相對比,其可以形成均衡和諧的效果。
木結構在中國歷史中很早就有應用,木質輕便,易加工,形式多樣,抗震性好。隨著社會變革發展,木結構在園林臨水建筑中扮演的角色份量依舊不減。
園林的臨水建筑,一般可見的是用木材料搭建而成的亭、廊、榭、臺等。最經典的還數頤和園諧趣園的“飲綠”和“洗秋”兩座水榭,其運用彩色木結構柱子來支撐起亭子,四周的檐枋和吊掛楣子都進行彩繪,尤其到了夏季,垂柳枝條如翠,飲綠亭倒影在水中,與周邊景色融為一體,倩影婆娑,置身園中,使人流連忘返。
古有言:“園無石不雅。”山石設計在造園中也起著重要作用。蘇州獅子林的園林景觀就是以山石為主來建造的,是傳統園林中較為曲折復雜的堆山置石的成功典范。獅子林以鬼斧神工的石雕著稱,不但形神兼備,而且很好地和水結合在一起。園中石雕錯落有致,別具一格。
四、不同臨水建筑的賞景意境
(一)臨水亭子的賞景意境
在我國造園中,水是重要的構成因素,經常在水邊設立亭子、榭一類的園林建筑。在水中建立的亭子,通常會比較貼近水面,盡量設計得低一點,宛若立在水中。亭子三面或者四面為水面所環繞。如揚州的瘦西湖中的“吹臺”,亭子三面環水,一面由長堤引入水中,可見瘦西湖之“瘦”。人步入亭子中,通過亭子圓洞門又能看到五亭橋和白塔,窗景相融,就像一幅天然形成的圖畫,有著“淡妝濃抹總相宜”之美。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志,橋造型秀麗,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中,與水融洽地結合在一起。每當有月亮的時候,其更顯水色秀麗。
瘦西湖中的“吹臺”和五橋亭的景觀設計充分體現了水在園林景觀中的重要作用,水使得整個園林設計更加鮮活,恰到好處地展現出臨水建亭所營造的“水天一色”的優美意境,體現了“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造園理想。
為了造成亭子漂浮水面的感覺,設計者有時會把柱墩藏起來,或選用天然材料把柱墩包裹起來,與環境融為一體,來增加自然情趣。蘇州拙政園的塔影亭,以塔倒影在水中而命名。亭的精美造型倒影在水中,旁邊還散置堆砌了石堆,亭子架在湖中石頭上,用石板橋連接到岸,水面雖小,但也體現出來水亭的意趣,形成了拙政園西部水灣的一個生動的結束點。
(二)臨水長廊的賞景意境
在近代和現代建筑中,長廊不僅運用在一些公共建筑的庭院中,還大量地運用在園林中。長廊被運用到園林中以后,其形式和表現手法更為多樣。廊子設計在兩個觀看景觀的中間,這是空間的區分和關聯的重要設計手法。蘇州留園西北的曲廊蜿蜒曲折,是一種用“沾邊”的手法設計的雙面空廊。人們走在廊時,隨著廊子的轉折而不斷變化著欣賞的角度,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且整個觀賞路線曲折蜿蜒,發揮了小園空間最大的觀賞效果。整個空間分隔而不閉塞,彼此暢通,體現出“曲折縈回”而又“隔而不塞”的布局特點,曲徑通幽,置身其中,讓人心情舒暢、悠然自得。
(三)水榭的賞景意境
水榭的基本形式是:在水邊架起一個平臺,平臺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立于岸邊上。平臺四周以低平的欄桿相圍而成,在平臺中部建有一個木構架的單體建筑物。如前語言所說的“洗秋”和“飲綠”,兩者都是采用卷棚歇山式灰色屋頂,這兩座建筑物之間以短廊,連成一個整體,與水景配合得宜,體型上富有變化,紅柱子、灰頂,略施彩畫,反映了皇家園林的建筑格調。兩個建筑在南北方向但不在同一軸線,避免了機械重復的一板一眼構圖,富有層次感,構成了靈活而富有生機的畫面,體現了臨水建筑玲瓏活潑的風格。園林臨水建筑類型不止亭、廊、榭,還有舫、廳、堂,軒、齋、室、樓、閣、塔、臺等建筑類型。
五、結語
中國園林臨水建筑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不僅樣式豐富,其背后還寓含著精神、思想和哲理。其還與當時的文學藝術形式:繪畫、書法、詩歌等緊密交融,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綜合凝聚體,反映出人們對精神和物質生活的創造。
技術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也在不斷變化,設計者要看清建筑業發展的總趨勢,順應時代潮流,并在其中有機融入我國古代園林建筑的智慧。
(景德鎮陶瓷大學設計學院)
作者簡介:覃羅僅(1992—),女,廣東肇慶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