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剛
當一名老師,你最怕的事是什么?
我有一個同事是班主任哀聲嘆所地訴說著本班家長的不近人情,原來只是兩個孩子之間的逗著玩。但是有位家長卻不理解人,與新來的班主任老師多次電話溝通,結果事情不但沒有解決,而且產生了新的矛盾。“明明就是李同學有錯在先,我也是公平公正,這個家長真是不好說話。”班主任可是一肚子委屈,沒處說啊!班主任真是難當啊!”一個辦公室的老師議論紛紛,你一言我一語,訴說著自己的委屈。
學生犯了錯老師可以批評教育,但對于家長卻不可以,家長有了問題班主任老師必須認真解決,而且不能馬虎。我認為處理家長的事,要心平氣和,不能發牢騷。細想一下,作為班主任老師,在解決由學生之間矛盾而引發的家長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多想些辦法,把事情調查清楚,但在處理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是要學會“和稀泥“的。
孩子因為一點小事而發生爭執,甚至是打架。孩子的問題往往會牽動家長,一旦兩個孩子的矛盾牽扯到家長,班主任老師的處理就必須要謹慎。父母都是偏向個人的孩子,認為個人的孩子是沒毛病的山梨,而實際上,每一個爭吵的雙方往往都認為自己是委屈的,受傷害的那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家長信任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師一定要像法官那樣斷案的話,那必然是會得罪其中一方的家長,引起他們的不滿。孩子之間的矛盾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敢作敢為身體力行
學生的問題其實歸根到底也是班級的問題,是班主任老師管理的問題,學生之間產生了矛盾,班主任老師也是有責任的。許多班主任老師在學生發生了矛盾,產生了問題,特別是如果因此而受了傷之后,總喜歡把自己的責任往外推,而家長最為惱火的也就是老師的態度問題,學生發生了意外,受到了傷害,班主任老師必須首先承擔起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責任,勇于擔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事實證明,班主任老師坦誠的,有擔當的態度,能夠更加容易地使矛盾的雙方冷靜下來,理智地解決問題。
二、由此及彼
班主任工作要有條理,你做為一個班主任要善于面對家長,面對家長的批責懷疑,我們不要抱愿,這我們的工作,學生是我們的上帝。孩子在學校得到批評,受到老師的責罰,家長發點脾氣,有點怨言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的最終目的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將過程中的那些不好的事忘記。而學會轉移家長的注意力,是能夠讓解決問題的過程變得盡可能美好的一個好方法。這當然需要我們平時與家長多溝通,有的將家長的注意力引到另外的話題上,一番交談之后,家長的氣也就消了一半,再回到問題中,家長也能夠心平氣和得聽教師的解釋和建議。
三、要對事情及家長充分了解
充分了解每一名學生和家長是做好家校溝通的第一步。有的家長懂法律,講道理,我們將實際情況向家長如實訴說,只要我們態度誠懇,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對不道理的家長,我們不能講道理了。如果老師堅持自己的原則,還很可能會激怒家長。這就需要老師“和稀泥“,我們要夸家長,夸孩子,人心都是肉長的,家長們聽到老師又夸孩子,又表揚自上己,就會轉變態度,也就沒事了。老師和稀泥,那你就得一切靠自己,應該反思一下為什么不能和同學處好關系,不要什么事情都找老師,同學嘲諷你,你可以當沒聽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其實,許多時候加上并不是必須要一個結果,老師也不要太放在心上,給家長一個宣泄的出口,讓家長看到我們處理問題的態度,讓家長感受到我們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家校關系的和諧便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我覺得大家都只聽了家長的一面之詞,都沒有聽學校老師的解釋,這是不對的。現在家校矛盾,好像變得很緊張,就像醫患關系一樣。一點點事情就要到微信上去說,就要去發帖。如果一直這樣的話,我覺得最后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老師不敢再管我們的學生。不做事情總不會犯錯。想想我們小的時候,老師也會說一些難聽的話,但是總是為了學生好,我們父母都能理解支持老師的。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作為班主任,要學會和家長溝通,學會活稀泥,學會相互理解。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贏得家長的信任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