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霞
摘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目前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教師必須把握的重點。白癜風作者結合自身實踐,從把學生的問題放在首位、注重學生主體未知的同時重視教師引導、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方法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重點把握;教學實踐
閱讀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的重要手段之一。閱讀的真正價值在于能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其精神境界。初中語文教材中精選許多文學作品,這些優秀作品中飽含著作者的真情、許多人生哲理、風土人情,等。因此,學習這些文章時,教師引導要學生反復閱讀并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深入與文本、作者深入交流。
一、閱讀教學應把學生的問題放在首位
1.指導學生要注重讀重點語句。每篇文章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各有自身的特色,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時,在學生對全文內容進行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對穩重的重點語句進行反復品讀體會。讓他們體會這些重點語句在文中的作用、表現手法。只有深入理解這些重點語句,學生才能更深入理解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對理解文章主旨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只有反復的讀思考,才能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如果缺失這一環節,教學效率會事倍功半。
2.閱讀中要注重學生的感受。閱讀文章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讀中思考、體會、感悟。讀中悟這一過程尤為重要。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是不斷把自己把文本內容、思想、情感融合的過程,讓學生對作品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在思想、情感等認識更加深刻。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隱含的深意。學生只讀不悟、只讀不思,就失去閱讀的意義。
3.指導學生要善于創造語言。語言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到生活中去尋找語言內涵與蘊意,在生活中領悟語言的真正含義。在閱讀過程時,教師應將語言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把生活中一些有特色的語言納入到課堂中,引導學生把這些語言不斷進行創造并運用,豐富其自身的語言。
二、閱讀教學中在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要注重教師的“導”
學生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在學生閱讀中的地位及師生間的關系,這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不管語文教學如何改革,語文教學要創新,閱讀教學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為目的。因此,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提供是要的指導。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如何發揮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中的主體地位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要適度放手,讓其自主閱讀,學生在讀中根據教材內容想象,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
初中語言教材中選取了許多美文《春》《濟南的冬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引導學生反復品讀,通過不同方式地讀,體會語句中蘊涵的情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引導學生積累這些優美的語言,提升其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材中安排了部分略讀課文,學習這些課文時,教師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初中階段學習任務重,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學生把掌握的一些閱讀技巧運用到學習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效率。學生通過快速瀏覽課文,整體上理清文章思路及課文主要內容,能提取出文章中的主要信息,篩選出重要知識。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閱讀,領悟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學習文章的表達方式;感悟文章的意境;推敲重點語句的含義及在文中的作用,可以從多角度深入解讀文本內容,可以指導學生對一些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研究,從多方位去鑒賞評價。在學習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指導讀出自身的個性。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處理好師生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必須讓學生掌握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借助教材的優勢,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初中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把課內閱讀延伸到到課外。學完鄭振鐸的《貓》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讀夏丐尊的《貓》、靳以的《貓》及王魯彥的《父親的玳瑁》與鄭振鐸的《貓》相比較,體會這些文中作者表達的情感,利于學生深化文章內容。學生間存在差異,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培養其閱讀興趣。每天口語訓練5分鐘;舉辦朗誦會、辯論會、征文比賽、讀書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
2.指導進行探究性閱讀。語文教學中的閱讀,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各類題材、文體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及認識能力。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進行探究性學習。因此,探究性閱讀教學必須把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首先立足文本,適時引導探究,提示學生閱讀方法。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經歷閱讀探究過程,從而有效地改變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性閱讀,在閱讀活動中,解放學生的童真個性,張揚學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指導學生目的的閱讀。教師備課時必須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要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接著指導學生要能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采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指導學生討論交流,提高閱讀效率。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給予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相互交流評價閱讀效果,反饋閱讀質量。這就需要教師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指導學生閱讀。
參考文獻:
[1]程先國.基于經驗的理論提煉——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研究”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9(35):73-75.
[2]李展.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8(3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