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邦
摘 要:核心素養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觀。因此,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應用,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新課改下對于各個學科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也不例外,在新課標下這門課程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面,逐漸的將核心素養融入到了教學中,也提醒著教師現在的信息技術課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創新力和信息社會責任等素養。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課程也需要做出調整,本文就針對目前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
一、融入信息文化,培養文化精神
信息文化其實集合了文化和技術兩大屬性,學生需要通過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從而形成一種獨立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那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夠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同時還能夠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所以這也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要能夠融入信息文化的知識,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利用分層教學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信息技術雖無明確的知識要點,但對操作能力的要求較高,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個人能力高低產生學習進度的差異。然而在當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許多教師急于提高教學效率,便采用統一無差別的教學方式進行籠統的教學,這樣并不利于每個學生都完整掌握信息技術內容中的細節和重點。鑒于此,教師可實施分層教學法來滿足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按照每個人的學習程度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促使每個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中進行高效學習,從而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平衡班級差異。
三、利用信息技術建設個性化學習方案:培養學生自主發展學習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以問題作為紐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不同階段、不同年齡、不同特長的學生建立個性化學習方案。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習平臺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如“課堂派”“樂教樂學”“UMU”等,這些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網上學習空間,而且學生可以依據大數據自動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這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激發對學習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互動教學法、實踐教學法以及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等。通過互動教學可以更好地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感,從而能夠跟老師不斷地交流和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當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能夠得到更大的提高。而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可以通過視頻音樂等形式直觀的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他們能夠對學習內容產生較強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邊看邊做,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環節當中。
五、多樣化課堂活動,培養學生信息思維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活動中,采取多樣化課堂活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吸引力,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加強學生思維互動,提高小學生計算思維。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課堂互動方式,豐富學生信息技術體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討論是課堂中常見的一種活動方式,結合教學中的單個或者多個問題開展討論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培養學生的信息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
六、建立學習同伴,形成團隊意識
信息技術課程相較于其他學科,有著天生的獨特優勢,通過不同的主題內容,結合日常教學的開展,借力已有的信息化渠道,為學生搭建合作、交流、分享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獲得協作意識、合作技能及立足于當今社會的交流技巧,最終實現創造力的開發。具體到課內,主要采取異質分組方式進行小組合作,讓操作能力強的學生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同伴互教互學,改善同伴的關系,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每個學生都能帶著收獲離開電腦室。當然有效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需要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練習,并且不僅僅局限在校園里。課外,學生自發形成學習共同體、興趣團隊,并持續對興趣話題加以關注、共享,通過社交軟件(如QQ、微信等)進行學習上的討論、交流,參與建設。
七、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進行準確誠懇地評價,這樣才可以使小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自我,進而及時的進行改正,從而才能促進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的提升,才可以促進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養成。
八、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對于培養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相當重要,這是學生初步接觸信息技術時,教師要正確科學灌輸信息概念,并鼓勵學生體驗課內外的信息魅力,使學生對信息有初步的認知,有利于學生將來充分認識信息社會。當學生理解了信息是什么的時候才能更準確地感受到信息對人們的影響以及知道人們應該如何利用好信息。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正確判斷信息的來源、信息的傳播以及信息的真實性。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信息技術的更新與迭代,為我們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創造出了更多的價值。因此,信息技術核心素養要從各個學科抓起,要從各個年齡段抓起,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新陽.教育變革期的政策機遇與挑戰——歐盟“核心素養”的實施與評價[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