卲桂升
【摘 要】當前,新聞傳播事業已經進入融媒體時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更對電視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職業要求。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電視新聞記者要摒棄故步自封的慣性思維,主動適應行業發展的新變化,才能發揮傳統優勢,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融媒體? ?新媒體? ?自媒體
都說科技改變生活。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信息傳輸和接收方式。人們傳播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而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寬泛。這給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行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和挑戰。面對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信息源的傳媒行業發展現狀,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特別是電視新聞記者,只有順勢而變,主動出擊,適應角色轉變,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需求。
作為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電視新聞記者,在媒體競爭中仍然具備職業優勢,常年積累的職業經驗、可靠的信息來源、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都是自媒體人無法比擬的。如何將這些職業優勢變成行業競爭優勢,就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
一、行動果決,快速反應,掌握第一手材料
敏銳度、新聞洞察力和捕捉力不論什么時候都是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許多新聞事件往往轉瞬即逝,如果沒有超強行動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很難適應新聞傳播的需求。特別是在自媒體時代,科技的進步和網絡時代的到來,讓每一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公布和獲得信息,很多時候,一個普通人發布信息的速度比權威媒體還要快,這就對從事電視宣傳行業的新聞記者帶來了更大的職業挑戰,快捷反應、及時判斷成為必不可少的職業素質。
無論是正常的新聞采訪還是對突發事件的緊急報道,電視新聞記者都需要運用超強的敏銳度和新聞洞察力去及時捕捉新聞,這不僅是新聞記者必備的職業素養,也是新聞報道成功的關鍵。在電視采訪中,記者雖然對采訪有自己的預先準備與判斷,但采訪過程中許多東西是不可預知的,而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往往會通過對新聞現場的觀察做出快速而及時的反應,在錯綜復雜的新聞線索中發掘新的新聞價值。而對于一些突發事件的采訪,由于電視新聞對采訪設備的要求都比較高,不能像自媒體那樣僅憑一部手機就能完成對新聞的拍攝記錄工作,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在報道過程中,在不影響新聞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新聞播出的時間成本。對新聞事件的發展、新聞價值的挖掘乃至新聞輿論導向,電視新聞記者要發揮傳統媒體人優勢,堅持正確的新聞價值觀,用自己超強的職業素質實現新聞價值,傳播正能量。
二、態度鮮明,針砭時弊,不嘩眾取寵
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時代,眾多的信息源讓許多人失去了判斷事實真假的能力。但是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真實性永遠是新聞的生命。如今人們可以在各新聞平臺上看到許多不實的信息,偽造新聞、標題黨、張冠李戴的信息層出不窮,這種做法雖然當時會吸引很多受眾的眼球,但由于違背了新聞價值和傳播規律,長此以往也會讓受眾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失去公信力。
融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要采編出一條好的新聞,還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輿論導向,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電視記者要對新聞事實有自己明確的態度和判斷力,要在客觀、公正報道新聞的基礎上,用新聞事實說話,從而引導輿論導向。為了提高新聞素材的搜集效率和質量,電視新聞記者要深入現場了解情況、關心民眾生活,掌握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用新聞事實和專業透徹的新聞報道分析,真實、客觀、公正地進行新聞報道,這樣才能彰顯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樹立良好的媒體公眾形象。
三、明辨是非,去偽存真,摒棄不實信息源
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這對新聞采訪來說也是把雙刃劍。雖然獲取信息變得很容易,但有用的信息往往隱藏在眾多信息背后,甚至混跡在各種虛假和模糊的信息中,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要秉承公正、客觀的原則,不能被個別人的言語、表現及網絡謠言影響自身的情緒,要時刻保持清醒、理性的頭腦,在新聞采訪和報道的過程中,對新聞素材和信息的采集要實事求是、親力親為,對新聞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核、分析和篩選,不能人云亦云,草率下結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價值性,充分發揮新聞傳播的積極作用。
四、創新思維,順勢而為,應對新時期傳播需求
微博、微信平臺、朋友圈等自媒體的出現,使新聞的傳播者更加多樣,新聞發布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加強,這些新媒體時代的特點都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這樣的媒體競爭環境下,電視媒體參與競爭的優勢越來越小,但也應該看到電視媒體也具有其他媒體甚至自媒體不能比擬的優勢,所以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有求變的互聯思維,不僅要努力學習新媒體技術,還要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有價值的新聞,將新聞價值影響發揮到極致。
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傳統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自身發展的有效出路,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開拓了信息傳輸渠道,也讓電視新聞記者的從業環境更加復雜化,以往簡單的報道形式很難滿足受眾和新聞傳播的需要。求新求變的報道方式,海量的信息源,更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聞語言,更多樣化的信息播出渠道,是新媒體環境下對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現實要求,只有求新求變,順應新聞媒體發展趨勢,才能在媒體的行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電視新聞行業的變革,是時代對電視媒體從業人員的現實要求。作為一名電視新聞記者,只有時刻與時俱進,順應時代對媒體發展的新需求,才能推動電視行業更好更快發展。而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不僅是電視新聞傳播的需要,也是體現媒體實力、提高媒體公信力的需要,在提高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這條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在新媒體時代的競爭中找到生存發展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桓仁滿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
[1]李良榮.新聞學概論(三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3;[2]伊萊休·卡茨.人際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5;[3]威爾伯·施拉姆.傳播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4]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6;[5]張文俊.數字新媒體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