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瀟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如何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信息技術教學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基于這樣的背景,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在不斷創新自身教學方式的同時,通過課程改革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最終起到舉一反三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改革;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對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開展,也給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在進行課堂創新和內容創新,最終通過課程改革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效果與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存在的一些問題,其次以這些問題為著手點,淺析了一些具體的策略和方法。
一、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1.缺乏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師普遍以演示教學為主,學生只能模仿教師進行練習。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卻極易使學生形成厭學的學習情緒,進而降低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2.教學手段存在局限性。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其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其手段和方法缺乏針對性,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進一步提高,同時學生無法獲得足夠的學習體驗,進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阻礙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二、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
1.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更談不上自主學習,因此作為教師,一方面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信息技術學習時間,同時還應該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給予足夠的指導與幫助,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信息技術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效果和質量的提升。不難看出,當學生具有足夠的自主學習能力時,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相應的學習中去,而對于信息技術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因此離不開學生持續有效的學習。例如,在向學生講述“下載圖片”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本區域內景點的圖片資料進行相應的下載,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本區域內著名景點的認識,同時擺脫了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在學生自主下載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確保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最優化,最終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2.注重加強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良好的互動與交流,實現了學生間的相互提高,并在相互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進而為自己后續的信息技術教學提供參考和依據。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將信息技術課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布置,并通過小組內部的討論得到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信息技術學習中去,而能力強的學學生帶動了能力弱的學生,實現了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例如,在向學生講述“互聯網技術發展史”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在小組內部確定小組長,整理小組成員收集到的關于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資料,同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小組代表在課堂上進行演講與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相應章節內容的理解。不難看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會循序漸進的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同時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擴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了課程改革的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3.注重興趣的激發與教學內容的擴展。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具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時,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顯著提高。因此,我們應該堅持課程改革的目標,通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保證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技術學習中去,進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其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對教學內容的適當擴展與延伸,可以加入一些如IP地址,HTTP協議等相關的內容與知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擴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能力需求,以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例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增加一些難度較大,探究性較強的教學任務,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為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差異開展有意義的競賽活動,進而通過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其次,教師還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處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設計,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并提高能力,實現以基礎為主、拓展為輔的良性教學內容架構。
三、結語
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教師不斷創新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同時還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并開展教學活動,最終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實現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實現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吳新武.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M].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