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語晴 美國加州浸會大學 California Baptist University
本文以2016年里約奧運會藝術體操集體項目為對象,從“動作編排”和“完成質量”兩個方面對比我國與世界一流梯隊多個國家的成套動作。
依據2013-2016年版藝術體操國際評分規則,以2016年里約奧運會藝術體操集體項目前八名與我國的成套動作為對象,從動作編排與完成質量兩方面,進行對比分析;Excel進行統計。
評分規則改變以往完成技術與藝各自獨立的評定形式,同時難度體系結構有所改變,從12個難度減少為10個。可見,集體項目成套動作編排注重協作的比重和數量。
評分規則對于動作連貫性的要求和技術多樣性的發展進行了加強。可見,編排與創新應在能夠在穩定發揮下呈現準確的難度動作的基礎上進行。
1.協作的對比
請見表1。
表1顯示在難度總分中只有以色列隊協作總分編到了4分以上,協作的數量也高達17個;日本隊以3.9的總分排在第二位。
2.無交換難度對比
請見表2。
3.交換難度的對比

表1 集體項目決賽前八名及中國隊動作編排協作的對比

表2 集體項目決賽前八名及中國隊無交換難度的對比

表3 集體項目決賽前八名及中國隊交換難度的對比
請見表3。
表3顯示西班牙、以色列、保加利亞、烏克蘭、俄羅斯這些國家五名運動員的技術均達到較高水平,而我國的交換難度排在最后,在選擇交換動作時把0.3分值的動作作為主要交換形式。
4. R值的對比
請見表4。
表4顯示俄羅斯作為冠軍隊伍在個人技術上的優勢。
5.舞蹈步的對比
請見表5。

表4 集體項目決賽前八名及中國隊動作編排R值的對比
表5顯示77.8%的隊伍使用了兩串舞蹈步的編排,而意大利隊使用了三串。
以協作搶接、拋接搶接、藝術分隊形3指標進行對比。分別請見表6-8。
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在協作的編排上過于簡單,表現形式也相對的單一,交換難度的編排也過于保守,無法編入難度較高的動作如視線外的拋器械或用除手以外的身體部位進行拋接,來增加交換難度的加分。身體難度上轉體動作僅俄羅斯隊使用了三次,可以看出俄羅斯運動員的整體能力較強。我國使用了混合難度說明了我國5名運動員身體難度水平存在差異,而R值的動作分值也較為簡單。舞蹈步的分值規定為0.3分,雖時間占用較長分值固定,但可算性高,我國與前八名國家舞蹈步的使用較為均衡。

表5 集體項目決賽前八名及中國隊動作編排舞蹈步的對比

表6 集體項目決賽前八名及中國隊協作搶接的對比

表8 集體項目決賽前八名及中國隊拋接搶接的對比

表8 集體項目決賽前八名及中國隊藝術分隊形數量的對比
國外強隊在編排上善于利用空間和高度來進行更豐富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高難度的加分動作,來為完成質量進行加強。而我國協作編排較為簡單,雖無較多失誤,但協作的完成質量上無法得到高分。拋接的完成上俄羅斯隊5個拋接只有一個拋接出現失誤,而其他4個拋接均未移動,可以看出俄羅斯運動員在拋接技術上的穩定性和熟練性最為突出,而我國在拋接完成質量上處在末尾的位置,5個拋接只有一個拋接未移動,甚至在一個拋接上四名運動員出現了移動,每位運動員都將被扣除0.1的分值,可以看出我國集體隊伍在拋接質量上的完成處在了劣勢區域。隊形的變化也相對少于國外運動員,沒有使用到7字型和T型的隊形動作,使我國在隊形的變化上顯得不夠活躍。
我國與高水平國家仍存在較明顯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協作與拋接缺少了動作加分的多樣性與技術加分的難度性,以及使用的R的分值也處在落后位置等;其次協作較為簡單、在隊形的變化上不夠豐富。建議大膽采用高分值的動作來體現成套動作的價值,在平時訓練上注重個人能力的提高,對器械熟練性進行加強,且在難度分值較高的動作里應針對性的進行多次練習來提升動作完成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