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要 梅李子是彭陽縣鄉土樹種,是全縣富民增收的主要產業之一,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發展前景好,通過引種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探索出一條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并提出相應的引進推廣技術,僅供參考。
關鍵詞 鄉土樹種;梅李子;新技術引進;推廣技術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7–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7.009
Introduction and Extension of New Technology of Plum and Plum
ZHANG Jie (Pengyang County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GuYuan, Ningxia 756500)
Abstract Prunus mume is a native tree species in Pengyang County,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industries of enriching people's income in the whole county. It has certain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 new wa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explo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techniques are proposed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Native tree species; Plum;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y; Extension technology
0 引言
梅李子,喬木,樹高1.5~3 m,果食圓球形、直徑1.5~2 cm,果色紫色,果味厚重,香甜爽口,是彭陽縣的鄉土李子品種,重點分布于彭陽縣城陽鄉、白陽鎮、紅河鎮、古城鎮等農戶房前屋后,折合面積約66.67 hm2。梅李子因成熟后表面霉層較厚得名。在彭陽,梅李子于4月中旬前后開花,7月20日前后上市。梅李子的生物學特性較好地規避了倒春寒,滿足了夏季人們對水果的需求,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梅李子耐寒、耐旱、抗病蟲,適應性和穩產業性好,農戶栽植1畝梅李子,每年收入在5 000元以上[1]。
1 引進推廣目的和意義
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產業是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脫貧的根本出路。固原市委市政府展開了“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彭陽縣把林果產業作為全縣“三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進行培育。開展鄉土樹種梅李子新技術引進及推廣,有利于貧困群眾利用莊前屋后發展庭園經濟,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有利于林果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構建“山水田林路”綜合利用的農業產業體系,彰顯特色生態體系,多元化的群眾增收體系,實現地方小特產、群眾增收大產業。
2 引進推廣技術保障
成立專業的技術團隊并長期從事造林綠化、經濟林管理、森林資源管護、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項目實施等多項工作,對國家下達的各項生態建設任務具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承擔國家各類林業工程建設項目的能力。 “十三五”期間,立足于寧夏南部山區坡耕地經濟林建設亟待解決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試驗研究,攻克了果樹基地建設和旱地果樹栽培技術難題,并總結出了寧南山區兩杏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這一成果,為彭陽縣經濟林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2-3]。
3 引進推廣范圍
寧夏南部山區。
4 推廣示范的關鍵技術
4.1 推廣示范技術路線
在寧夏南部山區河谷川道區背風向陽地帶,建立梅李子種植示范園。開展節水保墑、施肥、修剪、防病蟲鼠等重點技術推廣。具體技術路線(圖1)。
4.2 推廣的主要技術
4.2.1 梅李子品種 梅李子品種屬灌木樹種,樹高1.5~2.5 m,果實圓球形、直徑2 cm,單果重50 g,果面紫紅色,肉質細,香甜爽口,半離核,果實耐貯運,耐寒、耐旱、抗病蟲,適應性、豐產性好,是彭陽當地優良的鄉土李子品種。
4.2.2 大苗建園技術 苗木選擇:粗度2~3 cm,分枝點高80 cm,側枝3~5個,根系完整、嫁接部位愈合好,芽體飽滿,無病蟲害,帶土球30 cm。
4.2.3 整地技術 采用穴狀整地方式進行整地,按照3 m×4 m株行距進行測設打點,以打好的點為中心,開挖80 cm×80 cm柱狀坑穴,開挖過程中須將表土、底土分別堆放兩側(表土放在東西側,底土放在南北側),每塊地開挖結束后再進行回填,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底土,回填坑時混合農家肥,回填距原田面10 cm處并適當踩實,修成盆狀坑。
4.2.4 栽植技術 栽植株行距3 m×4 m,畝栽植56株。栽后樹盤及時覆膜,栽植穴充分灌水。
4.2.5 土肥管理技術 栽植后留80~100 cm寬的栽植帶,每年松土除草2~3次;每株施生物復合肥0.5~1 kg,連續施3年,生長季節施尿素2次,每次0.25 kg。
4.2.6 整形修剪技術 幼樹整形修剪采取短截促枝、拉枝開角等措施,促發幼樹短枝生長,培養開心形豐產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