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要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是氣象要素的基本保障,關系到氣象探測環境中各種氣象要素的準確性、比較性、代表性表達,是氣象部門依據的最基礎數據,是對一個地區長期氣象要素變化的直觀體現,也是對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氣象服務的必要條件。在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時,要避免發生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同時投資建設項目在開工前需要確認是否影響到氣象探測環境。因此,要正確認識氣象探測環境的重要性,提高社會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意識和力度。
關鍵詞 氣象要素;氣象探測環境;氣象探測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P41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7–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7.03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s and Institutional Countermeasures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n cities
XU Fei (Yunch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etection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t i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comparison, and representative expression of various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the most basic data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and it is the long-term change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a region. Intuitive expression is also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rovid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city. When new construction, expan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is necessary to avoid behaviors that endanger the weather detection environ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need to confirm whether they affect the weather detection environment before start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weather detection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the society's awareness and strength of protecting the weather detection enviro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1 氣象探測環境概念及意義
氣象探測環境指為避開各種干擾,保證氣象探測設施準確獲得氣象探測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離構成的環境空間。氣象探測環境是氣象業務工作最基礎的保障,為確保穩定獲取氣象要素信息、提高氣候變化監測能力和氣象預報準確率、保障氣象服務水平,要保護氣象探測環境。只有保障好氣象探測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氣象業務工作的準確性、代表性、比較性、及時性,更好地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調查等提供最為可靠的數據。
2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現狀及問題
2.1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制定的法律法規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依賴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中國氣象局在2012年出臺了《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標志著國家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重視,使氣象臺站設立和變更有最根本的保障與依據,并確立了分類保護、分級管理原則; 依照法律法規條例,于2016年頒布實施《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行政許可管理辦法》和《氣象臺站遷建行政許可管理辦法》,切實保障了氣象臺站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社會活動中有法律制度上的權益保障,使具體實踐操作標準化運行。山西省結合本省特點,于2018年出臺了《山西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在制度上保障了氣象臺站探測環境的完整性。
2.2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面臨的問題
2.2.1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與快速城市化進程的矛盾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高速城市化進程逐步威脅到原本在城市周邊已經建成的氣象臺站周圍探測環境,氣象臺站在此過程中既享受了城市化帶來的相應便利。但在城市化程中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有的是在臺站周圍建設住宅樓宇,更有甚者已經把臺站包圍在違法建筑之中,種種破壞現象使氣象探測環境失去了本應有的獨立性。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城市化進程中投資建設工程項目。以鹽湖區氣象臺站觀測場為例,2003年從鹽湖區槐樹凹遷到鹽湖區飛雁橋運城市農業科技示范園,對比(新舊觀測場)觀測一年后,確定該地符合氣象要素的準確性、比較性、代表性。正常工作幾年后,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觀測場區域的地塊很快又被住宅建設和市政建設項目干擾,使得觀測場不可避免地面臨第二次遷站,對氣象臺站工作和人員的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最終觀測場遷入運城市開發區所屬東花園內,遷站費用由建設單位負擔。分析此案例發現,建設工程項目申報階段只有住建等部門獲悉批準,沒有梳理和合理規避建設土地上的各種法律法規,且涉及的氣象部門不能提前對行政審批做出符合氣象部門利益的決定。
2.2.2 在依法宣傳、依法保護、依法執法中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失位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在氣象法律宣傳中較少提及,常見的宣傳內容也極少涉及氣象探測環境的法律法規,宣傳形式較單一,法律內容介紹枯燥乏味,導致受眾面窄。因此,需要擴展多種宣傳途徑,使人們意識到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氣象災害對維護人民利益同等重要。此外,市縣部分工作人員對氣象探測環境法律知識掌握不多,不能時時跟蹤學習國家出臺的氣象法律法規知識,不能熟練依據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法律、條例、辦法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困難,導致氣象探測環境工作失去最佳介入時間點[1]。
3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對策
3.1 立足城市規劃,劃定氣象探測范圍
要將氣象臺站站址及周圍的探測環境標準納入城市規劃的合理布局中,在滿足技術性、政策性、法制性、綜合性、地方性、實踐性的基礎上,將氣象臺站用地、站址探測環境融入政府制定的城市總體規劃中,避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短期性、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保障氣象探測環境的連續性,進而讓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與城市化進程相互適應的同時,使運城市各個氣象臺站探測環境的基本氣象要素獲得連續穩定的數據,使氣象天氣預報、基本氣象服務、各種民生工程服務更加精確、更有代表性,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3.2 加大氣象探測環境法律法規宣傳和執法力度
近幾年出臺的《氣象法》《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行政許可管理辦法》《氣象臺站遷建行政許可管理辦法》《山西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等,使氣象部門相關工作能夠堅實依靠這些法律法規構成完整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體系,氣象部門的法律宣傳、用法執法有詳細的依據。同時,要培養一些熟悉相應法律法規的人員,并在對外宣傳中增加所占比重,充分利用好每年“3·23”氣象宣傳日、報紙、電視廣播傳播途徑以及新媒體微博、短視頻、直播平臺、公眾號等途徑,增加宣傳趣味性,讓受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氣象探測環境在氣象服務工作中的作用。
3.3 充分利用審批平臺管控建設項目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已被納入政府統一服務事項中,屬于投資項目建設開工前的前置事項,2016年建成至今,審批監管平臺運行良好,涉及運城市13個縣(市區),從中能看到縣(市區)投資活動頻次高且項目集中,如聞喜、河津、萬榮、臨猗、芮城等。截止目前,運城市氣象局已有400余件審批項目辦理,其中絕大部分涉及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項目開工遍及大部分縣(市區)。
山西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運行是對行政審批大刀闊斧式的改革,投資建設項目要在該平臺上進行申報審批,投資建設項目前,氣象部門要預先審查建設是否破壞氣象探測環境,所有申報投資建設工程項目要受到運城市氣象局初審,以利于氣象臺站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縮減執法成本,在監督管理中也能有跡可查。因此,要依法依規用好政府賦予部門的權力,讓氣象管理部門清楚了解每一件項目對當地氣象探測環境的影響,并起到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目的,統一氣象部門法律法規的執行權責。
4 結論
(1)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是依賴法律法規等頂層設計,山西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和運行標志著行政審批改革落到實處,運行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使涉及各個部門項目的臺帳更加清晰,氣象探測環境的申請人及監管者有的放矢落實法律法規。(2)加大氣象探測環境重要性宣傳力度,工作中遵守法律、嚴格用法執法,體現依法治國的精神。(3)為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需求以及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面臨的問題,在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同時,針對城市化發展帶來的氣象探測環境污染,應建立現代城市氣象監測網,滿足精細化氣象預報服務,減少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與城市化發展的矛盾。保護氣象探測環境是刻不容緩、持之以恒的事業。只有保護好氣象探測環境,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山西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獲評全國“示范平臺”[N].山西日報,2018–12–07.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