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惠敏
摘要:大學生干部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是高校與學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開展學生工作的得力助手。當前高校干部隊伍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組織、管理和工作制度,而新形勢下大學生干部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意識易受互聯網媒體的影響。針對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發展現狀,結合巴納德組織平衡理論,尋求組織平衡并創新管理模式,提升學生干部對組織的黏著力和歸屬感,增強學生干部工作能力和隊伍活力。
關鍵詞:大學生干部隊伍 組織平衡理論 對外平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5-0021-02
新時代大學生是青年中最具個性活力且龐大的群體,而大學生干部是這個群體的中堅力量。本文將切斯特·巴納德提出的組織對外平衡理論與大學生干部隊伍發展現狀結合分析,將組織隊伍管理作為研究方向進行詳細科學且具有建設性的思考。
一、新形勢下互聯網新媒體對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影響
互聯網對于大學生生活習慣的影響是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層次的,實際上也正在改變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組織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大學生干部是高校與學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開展學生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們綜合能力較強、工作富有激情、思想素質較高,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新媒體盛行的新形勢下,廣大學生干部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是輿論的中心,因此容易受到社會輿論導向、網民群眾意識和公眾言論的沖擊與感染,從而表現出從眾與隨流的特征。此外,在新時代,學生干部隊伍也逐漸呈現出與新時代相符的特征,主要體現為高校學生干部個體思想的獨特性、價值觀的多樣性、工作能力的差異性,且群體具有流動性,不利于學生干部對學生組織的黏著力。因此,互聯網時代的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要深度聯系網絡與大學生行為方式和思想意識的影響,高度重視運用互聯網的手段動員大學生干部。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近年來高校在大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管理工作中積極探究和應用新媒體等信息化手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而言,新形勢下學生組織和大學生干部隊伍管理工作亟待進一步加強。
二、巴納德組織外部平衡理論視角的大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巴納德組織平衡理論是建立在人的行為和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關系上,進而研究組織如何存續和發展的理論[1]。組織外部平衡,也就是組織作為環境的有機體其適應環境的行為[2]。巴納德理論認為組織成員要取得誘因與貢獻的平衡才能實現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平衡,進而實現較高的組織效率。組織的存在要實現組織對內、對外的綜合平衡,這兩方面的平衡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要實現內外平衡的相輔相成,必須跟外界建立良好的交換秩序,以便創造出更多的純誘因[3]。因此,組織的外部因素的沖擊與內部力量之間能否達到平衡是影響組織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對于學生干部團隊而言,在保證內部人員平衡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外部形勢和工作環境的變化,由外部環境激發內在誘因的形成,內外聯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干部對組織的黏著力和歸屬感。結合巴納德組織外部平衡理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1.增強對外溝通交流
加強黨支部和團學組織干部對學生組織的幫助和指導,學習黨團工作的先進經驗,加強對學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促成各學生組織之間工作交流合作,并整合資源,實現學生職能部門和社團組織的工作融合。
2.學生骨干隊伍的建設要適應形勢的發展
伴隨著國內外教育環境的變化,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逐漸產生新問題,學生工作面臨新形勢,學生干部隊伍呈現出與新時代相符的特征,主要體現在高校學生干部個體思想的獨特性、價值觀的多樣性、工作能力的差異性,且群體具有流動性。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和遴選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研究、不斷創新,探索出新的干部培育新思路。
3.充分利用新媒體,促進學生骨干與學生組織成員的交流平衡
學生團體內的工作也同樣是一項趨于社會化的工作。單純依靠學生干部挑大梁、攬全局是行不通的,更需要改革工作方式,加速管理創新,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有效促進各組織成員之間在新媒體上的信息交流,這即是巴納德所強調的組織的分系統與其他系統之間的平衡態。
三、暢通對外交流渠道,實現學生干部隊伍內外平衡
1.增強不同學生干部之間的協作交流
學生黨支部和團學組織干部是學生中的中流砥柱,是未來社會中的棟梁之材,加強黨支部和團學組織干部對學生社團、學生會等學生組織的幫助和指導,學習黨團工作的先進經驗,促成各學生組織之間工作交流合作,并整合資源,努力實現學生職能部門和社團組織的工作融合與提升。例如:學生社團在活動中的攝影器材(下轉第20頁)(上接第21頁)需要向二級學院團學部門租借;在活動組織和推廣方面,充分利用事務性部門的結構化管理機制和社團對于活動設計方面的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學術和實踐方面的活動,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再如公益類社團可與團學的實踐部合作舉辦公益志愿類活動,進行資源整合,建立長效機制,促進社團和團學部門干部的交流合作,切實提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的育人成效。
2.加強與領導教師之間的交流
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學生干部的參與對于學校管理中的組織平衡問題具有深刻的意義。高校行政職能部門多、人員多,二級學院、行政部門的教師大多具有學生工作經驗,對指導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心得。積極通過與領導和教師的學習和溝通,能為學生干部的培養和管理創造一個較為和諧穩定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學生組織和學生干部隊伍各項工作的開展。
3.緊跟時代腳步,實現與環境的平衡
首先,通過開展各項活動使大學生干部充分發揮才能。在策劃和宣傳活動時,要考慮到高校學生群體具有廣泛性和時代性的特點,進行活動設計時,要強化價值引領,提高活動創意,順應新時代發展,讓青年真正地參與到各項學生組織的活動中。另外,學生干部隊伍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開展文體、科技、學術類的活動,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設計活動時要兼具時代氣息的活動場景和有新鮮度的動態內容,彰顯品牌特色,充分展示青年干部團體的創造力和青年學生的活力。以嘉應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為例,學生黨支部干部策劃了“學習強國,晨讀經典,立德樹人”活動,每周充分利用早讀時間,組織學生干部閱讀習近平總書記經典語錄,結合個人工作實際分享個人的心得體會。這個活動得到了學生干部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充分發揮了學生干部在組織建設中的凝聚作用和學風建設中的感召作用。此晨讀活動在全院運用和推廣。該學生黨支部將此晨讀活動做成案例,獲廣東省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案例二等獎。
4.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搭建順暢的信息交流系統
學生組織如黨團組織、學生會、班集體等,均有一定的管理層級,如果管理層級過多,容易導致信息傳遞緩慢,學生干部形成官僚習氣。因此,無論是組織內部還是對外宣傳,都要保持交流順暢,有效利用當下大學生最受歡迎的新媒體形式,如微信、微博、易班等,迅速準確地傳達訊息。對于學生干部的指導,也要創新思路,逐步豐富管理和交流形式,如充分利用網絡思政教育平臺——易班,在易班上開展線上課堂、優課指導學生干部;同時在易班平臺上設立專門的學習和時間交流板塊,實時發布學生干部的獎勵信息和學業嘉獎情況,以及實踐活動參與情況和心得,等等,線上線下結合管理。繼而通過新媒體互動增強交流,通過信息傳遞激發思考,激發學生干部隊伍的創造力和高校學生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曹珍妮.熵理論在物流企業組織結構選擇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6.
[2]許長玲.當代中國行政活動中惰政的探析與治理[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0.
[3]郭鐵.巴納德行政組織理論初探[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7(4).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