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有家屬參與的護理干預對于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84例腦卒中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常規予以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由家屬參與的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5.2%,對照組81.0%,組間P<0.05。干預后,觀察組肢體運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家屬參與的護理干預能增加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效果,肢體運動能力評分明顯提高。
【關鍵詞】腦卒中;康復護理;家屬參與;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158-02
腦卒中具有發病急促、危重的特點,且致殘、致死率較高。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該癥死亡率有較大程度降低,但致殘率卻居高不下[1]。康復護理作為減輕腦卒中患者軀體殘疾的重要措施,能夠最大限度恢復患者軀體功能。但受我國醫療資源不足、護理費用較高等因素影響,康復護理的效果受限[2]。我科在腦卒中康復護理期間采取由家屬參與的護理干預,取得理想效果,報道如下。
1 受試對象與方法
1.1 受試者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84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5:17,年齡46-85歲,平均(57.7±8.2)歲;卒中類型:出血性10例,缺血性3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7:15,年齡49-81歲,平均(56.3±7.9)歲;卒中類型:出血性13例,缺血性29例。對兩組患者的性別比、年齡、卒中類型相比,P>0.05。
1.2 病例入選標準
84例患者均由筆者所在康復科收治,經腦部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均為首次發病,分組時高級腦功能正常;排除合并嚴重肝腎等臟器病變、近1個月接受康復治療、依從性差、精神障礙等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常規予以護理干預,主要包括飲食指導、健康宣導、心理疏導、常規康復訓練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由家屬參與的護理干預,首先對堅持陪同患者訓練的家屬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2h/次,2次/周,時間2個月。培訓內容應包括康復訓練指導、卒中相關知識、肩痛等并發癥的預防措施等。并對幫助家屬進行現場康復訓練的指導,進一步檢查家屬的知識、訓練方法掌握程度,確保其成為一名合格的參與者。具體實施方法:①情感護理:鼓勵家屬與患者交流,注意患者情緒的改變,引導患者建立正確的思想,增強患者康復信心;并指導家屬根據患者的喜好,應用交談、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進行感官刺激,以促進患者感知外部世界,克服內心不安情緒,接受現實,面對自身病情,積極主動接受治療。②康復訓練:由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安排進行康復訓練規劃,家屬參與并引導患者訓練,為患者康復形成一種輕松氛圍,家屬應對患者的進步予以鼓勵,進一步增強患者訓練主動性。③習慣培養:家屬應注意培養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理習慣,對換著能力進行評估,并鼓勵其自主完成能力范圍內的事情。④鼓勵交流:參與護理的家屬應多鼓勵患者,引導患者與恢復良好的患者交流,使之認識到康復護理的有效作用,建立交流橋梁,排除心理障礙和對治療不信任的負性想法,接納自身疾病,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1.4 療效指標
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3個月后判定療效[2]:痊愈指患者生活完全自理,進步指吃飯、洗臉等基本生活能自理,無效指不滿上述標準。同時采用Fugl-Meyer量表[3]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說明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分析
SPSS20.0統計學處理軟件;計數資料以“n(%)”形式錄入,采取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形式錄入,采取t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分析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5.2%,對照組81.0%,組間P<0.05。見表1.
2.2 患者肢體運動能力評分
兩組患者經干預后肢體運動能力評分均較前改善,P<0.01;干預后,觀察組運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腦卒中發生率不斷增加,且具有年輕化趨勢。該癥病情嚴重,若沒及時采取有效搶救措施,可能導致肢體功能障礙,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嚴重負擔。既往臨床采取康復護理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但由于高昂費用等限制,長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迫切找到一種能增強康復護理效果,且不受醫療資源影響的措施[4]。
家屬參與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模式,能夠為患者建立有效的情感依托,降低了患者對他人、外界的抵觸,更利于交流。我科在腦卒中康復護理患者中采取家屬參與護理的模式,在觀察組中取得了95.2%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81.0%,組間P<0.05。這可能是家屬參與護理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情感和社會支持,提升了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平穩的心態接受康復護理,增加康復效果。經干預后,觀察組肢體運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這可能是家屬參與護理能充分認識到疾病、康復護理的必要性,能強化康復鍛煉,最大限度幫助患者恢復軀體功能,對于患者重返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鄒明菊,施龍永,楊四吉, 等.腦卒中患者及家屬參與腦卒中一級預防后的影響調查與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0):177,179.
[2]楊湘英,徐月花,吳希杭, 等.協同家屬全程參與的整合康復護理干預模式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浙江醫學,2018,40(20):2233-2236.
[3]曹佳,葛秋華,趙佳麗, 等.家屬參與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肩痛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11):119-120.
[4]李明,董自娟.家屬參與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8):248-249.
作者簡介:李明俠(1975-),女,漢族,陜西鳳翔,主管護師,大專,研究方向:康復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