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宇,李蘭辰,楊立國,侯宇光,董世鑫
(大慶油田總醫院,黑龍江 大慶)
缺血性卒中常發于中老年人群,是威脅中老人群健康的常見疾病類型,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復視、突發眩暈、力弱、感覺障礙、雙眼黑曚等。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會出現偏癱、失語、偏盲、意識障礙等危害性表現,嚴重者危及生命,而一般采用的檢查包括CT、腦血管造影、多普勒超聲檢查等,依據診斷圖像進行判定、診斷[1-3]。近年來,雙源CT灌注成像和頭頸部CTA 檢測在腦血管病變的診斷和治療范圍得到了全面性的推廣,可結合這兩種診斷方式快速、直觀、準確地確定腦血管病變部位等,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參考依據,積極促進病情轉歸。
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我院患者進行研究調查,并將疑似缺血性腦卒中的275 例患者均實行頭頸部CTA 和雙源CT 灌注成像檢測,研究時間為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其中男151 例,女124 例,年齡在37~85 歲,平均(64.58±9.31)歲。一般采用西門子雙源CT 灌注1 d的3~4 個,頭頸部CTA1 d 的50 個。
所有患者均行雙源CT 灌注成像聯合頭頸部CTA 檢測。
雙源CT 灌注成像:采用西門子雙源CT 掃描。平掃:從眥耳線至顱頂部進行掃描,掃描基線以眥耳線為準。管電流及電壓為200 mA、120 kV,球管轉速(1.0 s/r),重建層(5 mm),準直層(0.625 mm)[4-6]。灌注成像-- 靜臥不動,固定頭部,掃描位置同平掃一致。連接雙頭高壓注射器,一般經預留肘靜脈留置針連接;注射碘必樂和氯化鈉溶液(50 mL:370 mgI/Ml;濃度0.9%:20 mL)沖洗,一般經肘靜脈團注,注射速率7.0 mL/s。共掃描22 次,一次掃描件間隔1.5 s,掃描時間延遲4.0 s,掃描時間總長38.67 s。管電流及電壓(15 mA、80 kV),球管轉速0.28 s/r,重建層和準直層厚(1.5 mm、0.625 mm)。
頭頸部CTA 檢測。CTP 掃描后,以4 mL/s 追加非離子型造影劑歐乃派克80 mL 行頭頸部CTA 檢查。注藥8 s 后監測開始,實施掃描需等靶血管內對比劑濃度到達頂峰。從主動脈至顱頂進行掃描,參數設置:120 kV、150 mA、層厚0.625 mm、間隔0.5 mm、矩陣512×512,視野180 mm。將所得軸位圖像導入監測獨立工作站內[7-9]。經重建后獲得MIP、MRP、VR 圖像。
①行頭頸部CTA 檢測后的血管狹窄程度分析。②雙源CT 灌注成像聯合頭頸部CTA 診斷的準確性分析。③雙源CT 灌注成像檢測梗死區及半暗帶與健側對比分析。④雙源CT 灌注成像檢測梗死區及半暗帶相對參數值對比分析。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 18.0 軟件分析、處理,用t 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6 例確診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頭頸部CTA 檢測,在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現共有血管狹窄253 處,如下將顱內動脈和頸內動脈狹窄程度進行對比,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血管狹窄程度分析(n)
對疑似275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雙源CT 灌注成像和頭頸部CTA 檢測,確診為缺血性卒中患者與236 例,其特異度和靈敏度如表2 所示。

表2 雙源CT 灌注成像聯合頭頸部CTA 診斷的準確性(n, %)
行雙源CT 灌注成像后,236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檢測結果中梗死及半暗帶與健側各參數相互對比,各參數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雙源CT 灌注成像檢測梗死區及半暗帶與健側對比

表3 雙源CT 灌注成像檢測梗死區及半暗帶與健側對比
*缺血半暗帶與健側對比;#為梗死灶梗核心與健側對比。
?
行雙源CT 灌注成像后,236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檢測結果中梗死區和半暗帶相對參數值對比,如表4 所示。
表4 雙源CT 灌注成像梗死區及半暗帶相對參數值對比

表4 雙源CT 灌注成像梗死區及半暗帶相對參數值對比
?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腦的供血動脈狹窄或閉塞、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的總稱,其典型癥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等。臨床上針對缺血性卒中的診斷手段一般是采用腦血管造影、CT 檢查等,根據血流的流速和方向或造影圖像等判定腦內大動脈的病變部位和性質以及腦血管有無閉塞和狹窄[10-12]。本次研究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發病初期采用雙源CT 灌注成像聯合頭頸部CTA(反映腦組織病理生理狀態)檢測,得到清晰的全腦灌注圖像,聯合頭頸部CTA 掃描數據,在多模式影像檢查支持下,提高聯合診斷價值,以便確定首選治療方案(溶栓治療)。本次研究將雙源CT 灌注成像和頭頸部CTA 聯合檢測的病情評估結果進行對比,依據對比結果可知,經雙源CT 灌注成像聯合頭頸部CTA 診斷,確診行檢測的275 例患者均為缺血性卒中患者。雙源CT 灌注成像聯合頭頸部CTA 診斷的缺血性腦卒中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分別為86.01%、89.74%;行雙源CT 灌注成像后,275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檢測結果中梗死及半暗帶與健側各參數,以及梗死區和半暗帶相對參數值對比,各參數對比結果均形成鮮明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行頭頸部CTA 檢測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現共有血管狹窄253 處,并將顱內動脈和頸內動脈狹窄程度進行對比[13-15]。
綜上所述,確診為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雙源CT 灌注成像和頭頸部CTA 聯合檢測,可提高聯合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強化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且具有較高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