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華,陳嘯
(江蘇海門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海門)
膽結石屬于常見的膽道疾病之一,有相關調查指出[1],女性膽結石患者要略多于男性膽結石患者。膽結石的發病原因較為多樣性,與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工作壓力等方面均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2]。并且有相關研究表明[3],隨著人們年齡的上升,膽結石的發病率也會逐漸增長。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重,老年膽結石患者群體數量也在緩慢增加。膽結石在臨床上基本均是通過外科手術治療,而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處于逐漸下降的趨勢[3-5],外科手容易給患者帶來二次傷害,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本文旨在探究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膽結石患者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于我院2016 年12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老年膽結石患者中隨機選取30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腹腔鏡組各15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8 例,女性7 例。年齡62~73 歲,平均(67.24±3.15)歲。腹腔鏡組患者中男性6 例,女性9 例。年齡60~75 歲,平均(66.82±4.27)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開腹手術治療[6],患者在手術時的體位為仰臥,麻醉方式為全麻,在麻醉起效后進行手術,手術人員首先對患者的內臟進行檢查,確定其肝臟、膽總管及膽囊的位置。患者手術切口位置為右肋緣下,切口大小為5~8 cm。依次將患者的腹壁切開,使手術人員可以有較為清晰的視野。在充分暴露患者的膽囊動脈、膽囊管后,對其進行結扎并切斷,并切除膽囊,在術后需留置引流管,同時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腹腔鏡組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7-9],患者的體位與麻醉方式與對照組一致。應用常規三孔法進行打孔,于患者的臍上緣做一切口,大小為1 cm 左右,并建立氣腹,手術人員置入腹腔鏡觀察患者病灶及腹腔情況,第二孔為劍突下,第三孔位置為肋緣下與腋中線交界處,手術人員首先在腹腔鏡下觀察患者的膽囊三角的解剖,精準解剖后再進行切除。觀察患者手術部位是否出血及膽漏,解除氣腹后縫合切口,一般不留置引流管。
(1)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采用版本為SPSS 19.0 的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與統計,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P<0.05 表示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高于腹腔鏡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腹腔鏡組 15 45.0±19.4 51.2±6.9 3.4±0.9對照組 15 82.3±18.7 97.3±8.5 8.6±1.5 t 4.28 4.52 4.70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中,腹腔鏡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 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高于腹腔鏡組患者治療后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胃腸功能恢復時間[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胃腸功能恢復時間[n
組別 例數 并發癥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腹腔鏡組 15 1(6.67) 13.9±2.5對照組 15 4(26.67) 37.1±3.1 χ2/t 4.93 5.34 P<0.05 <0.05
膽囊結石屬于臨床常見及多發疾病之一,在對該病的治療中仍舊是以手術為主[10]。而在使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該病時,其手術創口較大、術中出血量較多,因而不能有效保證患者的手術質量[5]。并且老年膽結石患者機體新陳代謝較慢,適應力也比較差[11]。因此加大了手術的難度,患者面臨的危險性更高。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臨床使用,可以實現微創手術的理念。通過該手術方式治療膽結石病時,可以給患者帶來更小的創傷[12]。同時手術人員的視野也不會受到影響,操作過程較為簡單,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手術效果[13]。
本次研究顯示,對照組給予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后與腹腔鏡組施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相比。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高于腹腔鏡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的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低,對患者造成的影響也更小。從而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減少其住院時間。并且在兩組患者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中,腹腔鏡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高于腹腔鏡組患者治療后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負面效果更低,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受到切口感染、創面出血、膽漏等并發癥的影響,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復效率。綜上所述,老年膽結石患者在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的療效非常顯著。通過該手術可以讓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手術指征得到有效降低,對患者的術后康復非常有利。并且該手術給患者帶來的二次損傷也更小,可以顯著提高手術質量,臨床推廣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