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澤坤
(余慶縣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在當前許多的臨床手術中,全身麻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現如今的麻醉方式也有多種選擇。在小兒進行麻醉時,往往需要比對成年人更加仔細和嚴格,小兒相對于成人來講,其對麻醉藥物的反應更加激烈,所以在選擇麻醉方式時也更加謹慎[1-2]。傳統的麻醉方式有靜脈注射麻醉藥物、氣管插管以及喉罩全麻等麻醉方式,為了研究哪一種麻醉方式對于小兒來說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我院特選取了120 例進行手術的患兒進行對比研究,比較氣管插管和喉罩全麻兩種麻醉方式的效果,以下是詳細的研究內容和結果。
納入標準:(1)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進行全麻手術的患者;(2)所有患者年齡均在12 歲以下;(3)患者無呼吸道相關疾病,符合進行手術標準;(4)進行此次研究患者的家屬與本院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知曉批準后執行。將選取的120 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60 例,男女比例31:29,平均年齡為4.36 歲,進行腹腔鏡手術21 例、小兒疝氣手術23 例、鞘膜積液翻轉術16 例;觀察組60 例,男女比例1:1,平均年齡4.13歲,進行腹腔鏡手術24 例、小兒疝氣手術22 例、鞘膜積液翻轉術14 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手術類型,其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在手術前接受同樣的麻醉注意事項護理,在手術前8 h 禁止患兒進食,手術前4 h 禁止患兒飲水,進入手術室后對患者進行靜脈開放,做好患者的血壓、心電圖、體溫等身體癥狀的監測。在手術前30 min 左右對患者進行阿托品肌肉注射0.01 mg/kg;之后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予以患者舒芬太尼2 μg/kg 緩慢靜注、丙泊酚2 mg/kg、阿曲庫銨0.15 mg/kg、靜脈注射。
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氣管插管麻醉,即待患者肌肉松弛后,向患者插入氣管導管,之后予以患者瑞芬太尼或七氟醚進行麻醉維持,在手術結束后立即停止給藥。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一樣進行相同的術前準備和藥物使用,只是待患者肌肉松弛后,對患者進行喉罩置入。兩組患者在置入氣管和喉罩前予以3~5 min 氧氣吸入。在手術過程中,麻醉師嚴密監測患者的身體癥狀變化。
觀察指標:檢測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插管后和拔管后的MAP(mmHg)和HR(次/min),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以及兩組患者的不良癥狀誤吸反流、氣管痙攣以及胃部脹氣的人數[3-5]。不良癥狀發生率=不良癥狀發生人數/組內總人數×100%。
此次研究所得數據用SPSS 19.0 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量數據以)表示,采用t 檢驗,將不良癥狀發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在插管后和拔管后的MAP 和HR 水平,對照組患者在這兩個階段的MAP 和HR 水平均比觀察組的高,且兩組間的水平差異較為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顯示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插管后、拔管后的MAP、HR 水平比較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插管后、拔管后的MAP、HR 水平比較
MAP(mmHg) HR(次/min)插管后 拔管后 插管后 拔管后對照組 60 83.2±7.1 84.2±7.2 117.3±9.7 116.1±9.3觀察組 60 74.6±6.9 74.9±7.4 103.6±9.1 102.2±8.9 t 6.729 6.977 7.979 8.364 P 0.001 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
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觀察組患者這三項所用時間均要短于對照組患者的所用時間,兩組患者之間的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比較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 麻醉起效時間(s) 蘇醒時間(s) 拔管時間(min)對照組 60 76.36±3.48 58.15±3.23 4.49±1.24觀察組 60 51.78±3.56 38.47±2.56 1.68±0.29 t 38.245 36.987 17.092 P 0.001 0.001 0.001
比較兩組患者中的不良癥狀誤吸反流、氣管痙攣以及胃部脹氣的人數,對照組中出現不良癥狀的人數明顯多于觀察組,兩組的不良癥狀發生率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觀察組不良癥狀發生率比較[n(%)]
全身麻醉是在手術前通過對患者進行麻醉藥物注射或麻醉藥物吸入的方式,讓麻醉藥物使患者的中樞神經遭到麻痹,由此使得患者的痛覺和神經意識暫時消失,讓患者的身體處于完全的放松狀態[6-7]。這種麻醉狀態隨著手術的結束,藥物的停止使用,會逐漸恢復。由于小兒發育不全,身體機能與成人有所區別,其對麻醉藥物更加敏感,因此在選擇進行全身麻醉的方式時也需要十分慎重,要注意不同麻醉方式對小兒的影響[8]。
氣管插管和喉罩麻醉都是常用的兩種麻醉方式,氣管插管是將特制的導管通過鼻腔或口腔插入患者的氣管的方法,而在另一端將導管與麻醉機相連接,從而來達到麻醉和呼吸的目的[9]。而喉罩麻醉與氣管插管麻醉相比,其是一種介于面罩和氣管插管之間的呼吸通氣用具,其在使用過程中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更小,且由于不需要深入氣管,因此造成的血流動力影響也較小[10]。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插管后和拔管后的MAP和HR 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不良癥狀發生率也要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所有數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小兒進行全身麻醉手術時可優先采用喉罩全麻的方式進行麻醉,既能夠滿足麻醉效果,又有較好的麻醉安全性,患者在術后的恢復情況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