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人民醫院 普外科,河北 保定)
闌尾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急腹癥,該病的主要表現為右下腹劇烈疼痛、發熱、嘔吐等。若未能對患者進行及時治療,極易造成炎癥擴散,從而引起嚴重的并發癥,甚至造成急性腹膜炎、闌尾穿孔等嚴重后果。在當前對闌尾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大多采用腹腔鏡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由于這種手術措施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被廣泛運用于臨床治療中[1]。但是在針對闌尾炎術后患者的臨床研究中得知,開腹闌尾切除術由于術前麻醉、手術創傷以及腹腔中二氧化碳殘留等因素,導致患者胃腸道功能紊亂,對患者的康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次研究針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急性闌尾炎中的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260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130 例,男性72 例,女性58 例,年齡24~62 歲,平均(45.28±3.63)歲;對照組患者130 例,男性70 例,女性60 例,年齡26~65 歲,平均(46.18±3.43)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于我院行闌尾炎手術治療患者。
排除標準:合并臟器功能損傷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嚴重精神性疾病患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決定并予以批準,并對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進行充分說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參與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行開腹闌尾切除術。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根據患者麻醉效果對計量進行調整。患者完成麻醉后,在右下腹麥氏點行切口入路,行傳統開腹術對患者闌尾進行切除,逐層切開后暴露闌尾并將其切斷,并將其結扎后對創口進行縫合,隨后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
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硬膜外麻醉后,與肚臍下做弧形切口進行觀察,同時建立氣腹后在反麥氏點和恥骨聯合上方2.0 cm 置入2 個戳卡,在腹腔鏡下進行闌尾切除,并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2]。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對比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指標變化。包括腸鳴音恢復時間、自行排氣時間以及自行排便時間。
對比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劇烈疼痛、腹脹、嘔吐等。
對比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指標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比臨床指標

表1 兩組患者對比臨床指標
住院時間(d)觀察組 130 36.48±4.52 9.53±2.37 2.96±0.96 5.76±2.13對照組 130 47.32±4.96 21.59±3.85 4.36±1.28 8.91±1.38 t 18.418 30.415 9.977 14.151 P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下床時間(d)
胃腸功能指標變化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比胃腸功能指標變化

表2 兩組患者對比胃腸功能指標變化
images/BZ_49_1272_2621_2273_2692.png觀察組 130 12.76±3.49 15.75±3.58 38.72±4.79對照組 130 19.24±4.28 24.75±4.85 46.27±4.35 t 13.379 17.023 13.304 P 0.000 0.000 0.000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比護理后不良反應發生率[n(%)]
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4 兩組患者對比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

表4 兩組患者對比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
組別 n 生活質量觀察組 130 147.52±24.67對照組 130 104.65±26.48 t 13.506 P 0.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而急性闌尾炎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在當前對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研究中得知,該病被稱之為彌漫型腹膜炎,嚴重情況下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進步,對闌尾炎患者的治療措施也逐漸向著微創方向發展。
在對闌尾炎傳統手術治療措施中,開腹手術需要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口,才能夠充分提供手術視野,繼而對患者進行闌尾切除治療,但是對患者會造成較大的創傷,并且術后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
而腹腔鏡手術具有操作簡便、創口小等特點,能顯著減少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以下優勢。
①對于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患者來說,大多都可以耐受。以本次研究案例來說,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因此,可以說明,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能顯著減少患者創傷面積,繼而降低了患者術中出血量。
②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后,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自動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自動排便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因此,我們認為,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能夠減少對患者胃激素水平與生理功能的影響,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這是因為腹腔鏡手術無需進行開腹對患者闌尾進行切除,避免了對患者臟器的損傷,因此患者機體的應激反應較小,術后能盡快恢復胃腸道功能,提高了患者術后的康復速度[3]。
③根據相關研究指出,腹腔鏡闌尾手術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視野,通過對氣腹的建立,能夠對患者腹腔中的臟器、手術范圍進行直觀了解,再加上手術創傷較小,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中能夠減少手術時間,并且能夠更加清晰地對解剖關系進行觀察,避免了對患者臟器組織造成干擾或損傷[4]。
④在針對腹腔鏡下行闌尾切除術的臨床研究中發現,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相比,采用腹腔鏡對患者行闌尾切除術后的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闌尾切除術,因此具有極為明顯的微創優勢。根據對闌尾炎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進行統計發現,發生術后腸梗阻現象中,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的患者發生率顯著低于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患者。因此,我們認為,采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從而提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縮短患者住院時間[5-6]。
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急性闌尾炎中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結果:臨床指標對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胃腸功能指標變化對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因此,我們認為,采用腹腔鏡下闌尾炎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改善患者胃腸道功能,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7-8]。
綜上所述,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能顯著提高對急性闌尾炎患者的療效,值得廣范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