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佳川,隋明軍,遲濤勝,隋海明*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2.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山東 威海)
近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和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而安全問題也逐漸突顯。在工作中,工作方式不合理,安全意識較低,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的發生率都在上升[1]。骨科臨床收治的拇手指缺損患者越來越多,大多屬于外傷性,例如壓傷、絞傷、砸傷等,拇手指的缺失會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患者帶來較強的心理負擔,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沖擊。拇手指再造術的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并且日益完善[2]。有研究指出,拇手指再造術治愈率可達98.00%以上[3]。在臨床應用中,雖然手指再造術再造的手指功能,能夠通過康復訓練較好地恢復,但常規手術后,再造手指外形較差,手指略顯臃腫,存在頸部狹窄和指腹膨大的畸形問題。現代人的社交活動頻繁,對外觀的重視度較高,因此臨床在治療手指缺損時,逐漸注重外形修復美學理念[4]。手術治療不僅局限于手指功能的恢復,也注重外形的改善,是手指再造技術質的提升。目前改善再造手指外形的方式多種,其中第二趾移植再造應用范圍較廣,本次研究選取2 年間,在本院行手指再造術的20 例患者,對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手指缺損患者20 例,20 例中共20 指,患者均采用第二趾移植手指再造術,患者年齡25~50 歲,平均(36.55±4.56)歲,男12 例,女8 例,損傷原因:壓傷6 例、絞傷5 例、砸傷5 例、其他原因4 例。其中左手食指3 例、左手中指2 例、左手環指2 例,右手拇指3 例、食指5 例、右手中指3 例、環指2 例。修復整形手術在患者手指再造術后4~8 個月,平均(6.25±0.32)個月,術前指腹周徑42~54 mm,平均(46.85±5.25)mm,狹窄部位周徑33~42 mm,平均(38.52±5.48)mm。
納入標準:非陳舊性手指缺損;具有治療依從性;家屬和患者知情同意參加研究。
排除標準:未簽署手術或研究知情書患者;隨訪失敗患者。
在患者入院后,首先進行常規檢查,采用X 線拍攝患者手指缺損部位,使用彩超探測手部足部供血血管情況,做好血管走向標記,了解血流動力[5]。制定針對性切取皮瓣手術方案。在拇趾腓側選取梭形皮瓣,長度約15 mm,寬度約8 mm,給予患者氣壓止血帶,確定靜脈支走向,在足底和足背做“V”字形切口,根據解剖學比例,在足背部切口兩側行皮下分離,解剖所需屬支和靜脈。將皮瓣從遠端至近端游離分離,并游離寬度為5 mm 左右的筋膜組織。保護拇趾腓側動脈和第二趾趾底動脈的吻合,修整后進行縫合。術后行抗凝、抗感染治療,加強護理,術后15 d 可開始早期功能訓練。
觀察指標:(1)對患者進行隨訪6~12 個月,評價患者手指再造功能的優良情況。(2)指出患者術后再造手指的成活率以及皮瓣的成活情況,觀察患者術后血管危象情況。(3)調查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滿意度。
判定標準:根據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對拇手指再造功能的評定標準,分值1~15 分,分數越高功能恢復情況越好,優:13~15 分,良:9~12 分,可5~8 分,差1~4 分。優良率=(優例數+ 良例數)/總例數×100%。采用本院骨科自制滿意度評價表,患者在隨訪時,對手術治療效果進行滿意度評價,分為十分滿意、不滿意和滿意。總滿意率=(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計算時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 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準,說明差異較大,具有臨床對比價值。
治療后對患者進行隨訪,再造手指功能評分為優、良的患者共18 例,占比90.00%,2 例患者評分為可,無功能評分為差的患者,具體見表1。

表1 患者手指再造術后功能評價[n(%)]
再造手術治療后,20 指均成活,成活率達100.00%,趾腹皮瓣局部轉移治療后,指腹膨大和頸部狹窄畸形問題消除,術后存在4 例血管危象,經鎮痛、減壓、放血和保暖處理后3例恢復正常,剩余1 例經手術探查恢復血液循環,皮瓣成活率100.00%。
20 例患者中,達到滿意標準的共19 例,占比95.00%,滿意度較高,僅1 例不滿意,見表2。

表2 隨訪患者滿意度情況[n(%)]
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不斷提升,在手指缺損治療中,第二趾游離移植術應用逐漸頻繁。手指再造術的治療目的不僅局限于恢復正常手指功能,還應該在良好關節活動和供血的情況下,注重外觀的美感,臨床治療的修復整形理念不斷增強[6]。第二趾游離移植術優點明顯:手術簡單、操作方便、手術時間較短,能夠降低術中風險,手術的成功率高,移植皮瓣有供血保障,改善外形效果明顯,能夠同時消除指腹膨大和頸部狹窄[7]。手術治療仍然有一定的風險,為提高手術效率,應該注意以下事項:(1)在進行皮瓣游離時,需要盡量減少對足部的損傷,不輕易切斷不明確的分支,重視足部修復,避免留下后遺癥,影響足功能。(2)神經、血管和骨骼的測量應該選取適宜長度在受區切斷,通過健肌縫合張力調整關節屈伸。(3)在術后注意康復治療,加強護理防止感染等并發癥。指導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將手指功能恢復至最佳狀態。足趾的外形與手指差距較大,指腹呈球狀,趾體短,趾關節呈拱形,線條不夠流暢,再造手指的美學標準是,動態和靜態接近正常手指,手指長短、位置、形狀和粗細正常、均勻與正常手指接近。該術式對患者的生理影響較小,不影響正常手足功能,術后功能恢復良好,并且外觀符合修復整形審美。
本次手術治療后,20 例患者再造手指均能正常使用,功能恢復較好,并且在皮膜局部轉移整形后,外觀得到明顯改善。對患者手指再造術后手指功能進行評價,90.00%(18/20)患者的功能評分在9~15 分,為功能評價優、良。術后20.00%(4/20)的患者出現血管危險,經過處理和手術探查后,血液循環恢復正常,皮瓣成活率達100.00%。觀察足部供區,20 例患者無異常情況,外觀無變形,血液循環正常,功能與健側無異,行走、跑跳等日常運動均可進行,無明顯疼痛和后遺癥情況[8]。隨訪時,調查患者對手術治療效果的滿意度,95.00%(19/20)患者對手術效果感到滿意。
綜上所述,對手指缺損患者在手指再造術后,采用第二趾移植手術治療,治療安全性較高,對患者再造手指功能不造成影響,術后成活率較高,該術式能夠良好改善手指外形,獲得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