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麗
(鎮江市口腔醫院,江蘇 鎮江)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屬于口腔內部疾病的一種類型,指的是同一牙齒位置即發生了牙周組織的病變,也發生了牙髓組織的病變,即表現為牙周炎牙髓炎同時存在,而且兩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而加深[1]。兩者并存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疾病在臨床上也屬于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臨床表現具有雙重性,因而使患者的牙齒受到加倍的損害,病情的復雜化也加大了其治療的難度[2]。我院將對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300 例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進行臨床研究,詳細內容匯報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300 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各150 例。其中,常規組患者,年齡為34~68歲,平均(46.68±5.82)歲,共254 顆患牙(男性100 例,186 顆患牙;女性50 例,68 顆患牙)。觀察組患者,年齡為35~65 歲,平均(45.86±5.93)歲,共248 顆患牙(男性98 例,180 顆患牙;女性52 例,68 顆患牙)。患者均有牙齦紅腫或出血、牙齒叩痛、松動、咀嚼無力、深牙周袋以及牙槽骨吸收等臨床癥狀。同時,所有患者中,沒有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以及根管治療不適用患者。比較兩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患牙及臨床特征等,表明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組采取常規根管治療方案進行治療。而觀察組則實施綜合療法,即進行根管治療+牙周序列治療。牙周則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齦上潔治、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礎治療以及局部用藥+全身用藥。必要時采取牙周翻瓣術,側底的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同時,進行口腔衛生宣教,要求患者自我菌斑控制,定期復查,一般3~6 個月或者6~12 個月復查,避免牙周炎復發。
臨床治療效果分為三級。顯效:患者的牙齦紅腫或出血、咀嚼無力、深牙周袋以及牙槽骨吸收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有效:患者的部分臨床癥狀得到緩解。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并需要拔除患牙。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并對兩組患者在治療12 個月后的患牙保留率、牙齒松動率、牙齒叩痛率進行觀察,以此對比預后情況跟質量。
將觀察和記錄的研究數據全部納入SPSS 19.0 軟件中進行計算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組間對比結果;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組間對比結果,顯示P<0.05 時,則表示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治療有效率特別是顯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的治療效果要優于常規組,如表1 所示。

表1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n(%)]
比較結果顯示,兩組均治療12 個月后,觀察組的患牙保留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同時牙齒病變復發率(包括牙周炎復發、牙髓炎復發以及兩者聯合復發)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比較兩組預后情況[n(%)]
盡管牙周炎和牙髓炎發于不同的組織,但它們關系密切,可以通過側支根管、根尖孔以及副根管連接相通[3]。起初兩種病變都是獨立的,當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相互影響和作用,導致聯合病變的發生。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與患者不注重口腔衛生有密切關系,而且該聯合病變的主要發病群體是男性中的抽煙人群[5]。
其臨床特點主要是牙齦廣泛紅腫、牙周袋深而且溢膿、牙槽骨吸收明顯,而且破壞區域相通[6],有時并發根折。該口腔疾病臨床癥狀復雜,加大了治療的難度,而且治療周期長、見效緩慢、復發率較高。臨床上常用的傳統根管治療的方法,經過不斷的臨床研究證明其效果不太理想,預后效果較差[7]。因此,口腔醫師致力于探索一種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臨床目前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采用綜合療法,即根管治療+牙周序列治療。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牙周和牙髓的治療,盡可能地保留患牙[8]。
本次研究果顯示,兩組均治療12 個月后發現,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治療12 個月后的牙齒保留率明顯高于常規組,牙齒病變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以上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綜合療法用于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臨床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牙齒的治療效果,優于傳統的根管治療。
綜上,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治療在臨床上逐步得到重視,采用綜合療法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能有效減少治療后牙齒的不良情況發生率,預后好,療效佳,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