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剛
(長春市雙陽區醫院,吉林 長春)
腦膠質瘤是臨床上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1]。腦膠質瘤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化療等,其中手術治療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治療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然而,不同的手術方法所帶來的治療效果也有所不同。對此,本文就顯微外科手術與開顱手術治療腦膠質瘤的臨床效果進行調研和分析,具體如下。
選擇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到我院神經外科接受腦膠質瘤治療的80 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腦膠質瘤疾病的診斷標準,排除不符合標準以及不愿參與調研的患者。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40 例)和觀察組(40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0~70 歲,平均(48.34±3.25)歲。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1~69 歲,平均(47.45±3.7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做比較。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開顱手術治療,手術流程為:術前給予患者常規檢查以及頭顱CT 檢查,明確腫瘤位置;手術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沿著頭皮做切口,骨瓣開顱,去骨瓣減壓,打開硬腦膜,沿著腫瘤間隙進行電凝止血,并切除腫瘤;手術結束24~48 h 后給予患者CT 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腫瘤余量徹底清除或較少則可拔出引流管。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流程為:術前給予患者常規檢查以及頭顱CT 檢查,明確腫瘤位置,并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手術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選擇完全切除腫瘤的患者無需骨瓣減壓,其余患者則需骨瓣減壓,打開硬腦膜后在顯微鏡下進行手術,沿著接近腫瘤表面的部位作為手術切口,然后切斷供瘤血管,最后切除腫瘤;手術結束24~48 h 后給予患者CT 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腫瘤余量徹底清除或較少則可拔出引流管。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判斷標準[2]:CT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病灶完全消除則表示顯效;CT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病灶面積縮減了50%以上則表示有效;CT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病灶面積縮減了25%~50%則表示微效;CT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病灶面積縮減了25%以下則表示無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腦膠質瘤是一種較為兇險的惡性腫瘤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速度較快、治療難度大等特點,是目前我國死亡率較高的疾病。頭痛、嘔吐、視力障礙、偏癱、語言障礙等是腦膠質瘤的主要臨床表現,該疾病患者若不及時接受治療,輕則影響患者的視覺、聽覺、運動、神經等系統功能,重則引發顱內出血、肢體活動障礙等并發癥,嚴重時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3]。因此,患者在發病初期應及時接受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
手術治療是臨床上常用來治療腦膠質瘤疾病的方式,開顱手術和顯微外科手術是治療腦膠質瘤的兩種手術方法,開顱術是一種傳統治療方法,能夠有效切除顱內腫瘤,然而該方法給患者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較大,不利于患者的預后。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顯微神經外科也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中,顯微外科手術目前已在臨床上廣泛使用。顯微外科手術是在顯微鏡作用下進行,具有操作簡單、視野廣闊、安全可靠等優點,得到了醫生與患者的肯定和認可。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明顯的提高,這說明顯微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相比較于開顱手術,顯微外科手術的安全性更高,臨床效果更好,可在臨床中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