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
(青海省格爾木市人民醫院,青海 格爾木)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的常見并發癥,長期高血壓容易引起腦動脈纖維樣病變,從而形成動脈瘤,當血壓波動時,動脈瘤破裂出血,因此患病。高血壓腦出血具有發病迅速、病情發展快且死亡率高的特點,在臨床上表現為頭痛、惡心、嗜睡、昏迷等,如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將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本文將我院收治的78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7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選擇的標準為:(1)經過CT、MRI 等影像學檢查后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2)無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疾病;(3)無惡性腫瘤;(4)此研究經過醫院倫理會的批準和患者的同意。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9 例。實驗組中男性24 例,女性15 例;年齡41~71 歲,平均(55.75±10.46)歲。對照組中男性27 例,女性12 例;年齡43~70 歲,平均(55.62±10.3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進行一般治療,嚴密監測患者的體溫、呼吸、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采用降壓藥物控制患者的血壓;針對甘露醇、甘油鹽水和利尿藥物控制腦水腫,降低患者顱內壓;保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同時注意日常生活的護理,避免感染。
實驗組進行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具體步驟為:經過CT 檢查后確定最大血腫層面,將其中心作為靶點,測出頭皮穿刺點到血腫中心的距離,選擇合適長度的血腫粉碎針后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用手電鉆將粉碎針送至血腫中心,用注射器從側管抽吸,抽吸完成后用生理鹽水沖洗血腫區域,待沖洗液從測管排出完全后注入尿激素,保留2~4 h。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判斷,采用ADL 評分標準判斷[2],滿分為100 分,ADL ≥60 分為生活可以自理;20~60 分為生活需要協助;ADL≤20分為生活無法自理。顯效:ADL評分≥60分;有效:ADL 評分為20~60 分;無效:ADL 評分≤20 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患者例數×100%。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腫周圍水腫量。
使用SPSS 20.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中顯效30 例,有效7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為94.87%;對照組中顯效18 例,有效12 例,無效9 例,總有效率為76.92%。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026,P=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腫周圍水腫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腫周圍水腫量均降低,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血腫周圍水腫量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血腫周圍水腫量對比
血腫周圍水腫量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9 18.93±5.82 5.97±3.05對照組 39 18.95±5.91 14.08±7.22 χ2 0.015 6.462 P 0.988 0.000組別 例數
高血壓腦出血是發病率和致殘率均較高的一種疾病,常發于50~70 歲男性,日常活動劇烈以及情緒激動等因素均會引起血壓升高,導致動脈破裂出血。臨床上有內科和外科兩種治療方式,但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發現內科治療的效果不佳,病死率較高。手術治療是高血壓腦出血最重要的治療方法,能夠挽救生命,逆轉神經功能缺損,對于早期病人治療手術效果良好。
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是一種新型技術,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高的特點。手術采用微小血腫粉碎針,且不切割神經,對腦的損傷小,用人工抽吸代替機械粉碎血腫,有利于控制抽吸的壓力和速度,減小再次出血的概率。本文研究發現,采用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的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進行一般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盡早采用手術治療能夠提高治療療效和生活質量。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腫周圍水腫量均降低,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陳志[3]的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能夠緩解高血壓腦出血后引起的血腫周圍水腫狀況,改善缺血缺氧等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能夠明顯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血腫周圍水腫狀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