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霞
(河北曲陽仁濟醫院,河北 曲陽)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局勢的加劇,使得冠心病發病率也呈現久居不下現象,而冠心病作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治療前通常需要予以相應的檢查,多是使用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兩種檢查方式[1],而這兩種方式存在著一定不同。鑒于此,本次研究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分別予以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進行診斷,具體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2400 例冠心病患者臨床資料,依據心電圖診斷方法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800 例,男502 例,女298 例,年齡45~78 歲,平均(61.02±2.33)歲,病程5~15 年,平均(8.42±1.13)年,其中480 例心絞痛,320 例陳舊性心肌梗死。對照組1600 例,男856 例,女744 例,年齡45~79 歲,平均(60.89±2.41)歲,病程5~14 年,平均(7.99±1.62)年,其中932 例心絞痛,668 例陳舊性心肌梗死。
觀察組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查:使用我院的動態心電記錄分析系統(生產廠家:北京麥迪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EDEX MAECG-200)與12 導聯動態心電圖為患者提供動態心電圖檢查[2];對照組接受常規心電圖檢查:使用我院的常規心電圖機(生產廠家:日本光點工業株式會社,型號:Bur-dick ECG-9130P)予以檢查,指導患者取其仰臥位,保持身心放松,確保心電圖基線的平穩,不受到外界的干擾,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評估兩組患者的心肌缺血陽性檢出率以及心律失常檢查情況,心律失常檢查中包括: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短陣室上速等。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心肌缺血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查心肌缺血診斷結果比較(n, %)
觀察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短陣室上速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檢查心律失常診斷結果比較[n(%)]
相關調查發現,冠心病在全球各類疾病發生率中占比高達7%~12%,可見其危害性,并且目前還尚無完全治愈的治療方法,病情不斷發展還會誘發一系列并發癥,該病不僅會對日常生活帶來影響,嚴重還會導致殘疾及死亡情況發生,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現階段對于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是控制疾病,而早期準確的診斷方式可以為后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在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上檢查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楊法等[3]研究報道結果趨于一致,可見其有效性與可行性。常規心電圖診斷能夠短時內監測患者的心電狀態,以此來獲取心臟功能的運行情況,但由于不能夠完全獲得動態心電活動,因此效果欠佳。動態心電圖能夠24 h 連續監測動態心電活動狀態,能夠有效明確心肌缺血與心律失常規律以及癥狀變化[4],可以有效評估心肌缺血情況,進而提高診斷準確性,有助于醫師為患者及時調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對于冠心病患者的診斷應用動態心電圖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