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紅,張武強
(河北涉縣醫院,河北 涉縣)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產婦分娩時間及分娩方式要求得到明顯提升。孕婦分娩關乎母嬰生命安全,在分娩過程中要盡量縮短產程時間,同時還需使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得到減輕[1],臨床產科醫師需加大這一方面的重視度。近年來無痛分娩方式在臨床產科中應用較多,得到了臨床醫師、患者及其家屬的認可,其中微量注射泵控制硬膜外阻滯陣痛分娩是臨床中常用的分娩方式。盡管該種分娩方式,起到的鎮痛效果較為顯著,但是它會使產婦產程延長,導致產婦行剖宮產的風險性增加[2]。本文就產科無痛分娩中應用微量催產素靜脈滴注的效果進行探究,并選取了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460 例產婦進行例分析,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460 例產婦進行研究。460 例患者最小年齡19 歲,最大40 歲,平均(28.24±3.78)歲;孕周最短38 周,最長41 周,平均(39.21±0.68)周。
基于常規無痛分娩模式,具體將產婦宮頸打開30 mm,實施硬膜外穿刺,穿刺部位為產婦L3/4或L2~3,穿刺成功后將導管置入,在產婦背部給予固定。鎮痛藥物選取劑量為5 mL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鎮痛藥物起效后,按照患者具體情況將乳酸鈉林格注射液500 mL 與2.5 IU 縮宮素進行治療,給于符合宮縮素藥物使用金標準的患者注射2.5 IU 縮宮素,其余患者使用乳酸鈉林格注射液500 mL。結合圍產兒胎心情況及產婦宮縮情況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
對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第三產程及總產程時間和分娩結局進行記錄,分娩結局包括剖宮產、陰道分娩。同時記錄患者產后出血情況,大出血:產后分娩2 h 出血>500 mL,采用Apgar 量表進行評分,新生兒窒息為Apgar 評分7 分以下。
460 例產婦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明顯減少,具體見表1。
表1 460 例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
研究對象 n 第一產程時間(h)第二產程時間(min)第三產程時間(min)總產程時間(h)產婦 460 5.97±1.56 73.54±22.71 8.21±1.62 7.68±2.11
產婦分娩結局統計,具體見表2。

表2 產婦的分娩結局[n(%)]
在臨床上,無痛分娩主要是利用眾多種方式,以使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產生的疼痛感得以減輕或者對產婦存在的分娩疼痛進行消除[3]。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是產婦在圍產期產生疼痛最為集中的階段[4],這一階段產婦會出現較大的疼痛感,因此臨床上常利用相應醫療手段以對以上兩個階段的時長進行降低,以使患者疼痛感得到減輕。
隨著無痛分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當前臨床上主要采用鎮痛藥物對產婦在分娩中產生的疼痛感進行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僅能有效對產婦的疼痛進行緩解,同時還能為產婦心理健康提供保障,避免產婦負性情緒的產生[5]。
當前在無痛分娩中,首選鎮痛方式為硬膜外阻滯[6],此種鎮痛方式可使產婦分娩疼痛感得到降低。但是該種鎮痛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它會使產婦產程時間延長,致使產婦行剖宮產風險增大。因此本文對微量催產素靜脈滴注方式進行了分析。
催產素作為肽類激素的一種,該種藥物作用于產婦體內,可對其子宮收縮形成刺激,加快胎兒的娩出,從而使產程得到縮短[7]。其與無痛分娩技術相聯合,能對無痛分娩產程過程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除此之外,實施微量靜脈滴注方式,藥效持續較久,在使用過程中,產婦及圍生兒發生的不良反應較少[8]。
由此次研究得知,460 例產婦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有明顯減少;經陰道分娩比率顯著提高,剖宮產率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在產科無痛分娩中應用微量催產素靜脈滴注模式,效果較佳,可提升產婦產程時間,扭轉分娩結局,值得進行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