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清
(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中醫院 兒科,青海 門源)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 in Infant)是醫院兒科的常見幼兒呼吸系統疾病,常由流行感冒、普通感冒等引起,該疾病會導致患兒的氣道出現阻塞造成咳嗽、氣喘等癥狀。小兒毛細支氣管炎一般因為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性分泌物、水腫及肌收縮而發生梗阻,并可引致肺氣腫或肺不張。由于其病情進展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患兒的身體素質較低,還處于發展階段,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危及患兒生命[1]。在臨床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藥物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癥狀以明顯的喘咳和缺氧癥狀為特征,目前臨床上較難發現未累及肺泡與肺泡間壁的純粹毛細支氣管炎,故被認為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炎,然而實際上它與肺炎還是有區別的。本次研究通過我院兒科收錄的600 例支氣管炎患兒分別采用氨溴特羅治療和氨溴特羅聯合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治療,分析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收錄我院兒科2016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總計600 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為對象納入本次研究,用隨機分組的方式以每組300 例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有男157例,女143 例,年齡8 個月至13 歲,平均(6.78±2.15)歲,病程1~3 d,平均(1.54±0.53)d。對照組有男149 例,女151 例,年齡為9 個月至13 歲,平均(7.02±1.99)歲,病程1~3 d,平均(1.31±0.27)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皆符合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兒在研究前的入院時間不超過3 d;所有患兒在治療前均未接受過研究使用方式的治療;所有患兒的家屬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此次研究。
排除標準:排除嚴重佝僂病的患兒;排除嚴重肝、腎功能衰竭的患兒;排除心肺等重要器官不全的患兒;排除對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的患兒;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
觀察組患兒采用氨溴特羅聯合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治療。使用的藥物為氨嗅特羅口服液和異丙托溴銨溶液,氨嗅特羅口服液(規格:120 mL;國藥準字:H20040317),治療方法為口服,12 歲以下的患兒根據體重2.5~15 mL/ 次,2 次/d,12 歲以上的患兒20 mL/ 次,2 次/d,連續治療7 d;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規格:2 mL:500 μg/ 支;國藥準字:J20090031),治療方法為霧化治療,使用壓縮空氣霧化器1 mL/ 次,2 次/d,連續治療7 d。
對照組患兒采用氨嗅特羅治療。使用的藥物為氨嗅特羅口服液(規格:120 mL;國藥準字:H20040317),治療方法為口服,12 歲以下的患兒根據體重2.5~15 mL/ 次,2 次/d,12歲以上的患兒20 mL/次,2 次/d,連續治療10 d。
根據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治療效果標準為:顯效- 患兒的相關疾病癥狀完全消失,能正常活動;有效- 患兒的相關疾病癥狀有所好轉,需要家屬協助其進行活動;無效- 患兒的相關疾病癥狀沒有好轉,無法正常活動。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根據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對比,不良反應包括:口干舌燥、咽喉難受、聲音嘶啞以及惡心嘔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95.67%)相比對照組(總有效率76.33%)明顯更高,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
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總發生率8.67%)相比對照組(總發生率24.33%)明顯更低,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是最為常見的兒科疾病之一,患兒由于感冒等誘發,對患兒的呼吸循環系統造成嚴重阻礙,導致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呼吸道不適、咳嗽、喘息等癥狀,嚴重威脅患兒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患兒一旦發病,由于其病情進展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患兒的身體素質較低,還處于發展階段,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危及患兒生命。在臨床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藥物治療。相關研究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由于生活和飲食方面的逐漸改變,以及在空氣污染、環境因素、遺傳基因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對患兒的致死率相比往年有所上升,因此研究對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有效的治療方法對社會有著重要意義,改善提高國內幼兒的身體質量,對其身體未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降低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致死率,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本次研究中據結果得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95.67%)相比對照組(總有效率76.33%)明顯更高,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總發生率8.67%)相比對照組(總發生率24.33%)明顯更低,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前對患兒的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治療過程,由于患兒的身體正處于發展的階段,其身體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對臨床常規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方式并不適用,本次研究中,采用氨溴特羅口服液以及異丙托溴銨溶液,都是在臨床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常用藥物,并且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氨嗅特羅對于治療患兒的呼吸困難效果較為理想,而異丙托嗅銨的毒副反應較小,同時有舒張患兒呼吸系統平滑肌的效果,兩種藥物在一起聯合治療,對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能起到相互提高的作用,并且比起單一的氨嗅特羅治療,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在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利于患兒的健康恢復。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毛細支氣管炎,采用氨溴特羅聯合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的治療方式,相比以往單一的氨溴特羅治療臨床效果更加顯著,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改善患兒免疫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